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文章 > 学校管理 >

提升办学品质的“拉力”和“推力”

发布时间:2019-08-02 15:39   来源:江苏教育   作者:皇甫大欢 戴卫银   我要收藏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进入追求质量效益的新时期,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职业教育中长期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全方位设想, 为职业学校办学提供了新一轮发展机遇;“基于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将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品质;适应市场、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进一步彰显。
但办学效益的提升仅有这些外部力量还不够, 基层学校还应充分激发出自身内生动力, 突破内涵发展的瓶颈, 打好高质量立校的“攻坚战”。近年来,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相继完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和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项目, 办学品质有了极大提升。但这种以项目促发展的方式有其弊端, 项目完成就意味着发展动力的消失。为此, 学校引入质量控制理论, 实施全校目标管理, 开展PDCA诊改工作模式, 使之成为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有效抓手。我们将“目标管理”称为提升办学品质的“拉力”, 将“诊改工作”称为提升办学品质的“推力”, 两种力量有机结合, 形成学校提升办学品质的内生动力。

一、提升办学品质的“拉力”:目标管理

(一) 确定目标,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

1. 全员参与, 确立整体建设目标。

职业学校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整体管理, 明确学校目标是实施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要注意的是, 制定目标应做到持久性和灵活性相统一, 统筹兼顾各方面工作。例如, 学校在制定2018—2019学年绩效考核目标时, 既参考了学校“十三五”规划及其6个专项子规划这种长远性目标要求, 也参考了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的阶段性工作要求, 同时充分吸纳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市教育局对学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等。

2. 明确职责, 合理分解目标。

首先, 领导层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确立以岗定职、以职定人的思路。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总目标和分目标都要具体确定到人, 这个人对完成这些目标 (分目标) 负责, 完不成就要问责。学校各分管校长合理分担办学任务, 并依据目标管理SMART原则 (具体、明确性Specific, 可测量性Measurable, 可达到性Attainable, 可证明和观察Realistic, 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将任务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系 (部) , 实现一个目标分属一个部门、一个主管。
其次, 学校领导层根据各种规划, 与部门或系部共同商定年度计划, 形成各项要求的年度目标。在商定目标时应做到:目标不宜太多, 必须有重点, 有顺序;目标尽可能具体化, 定性目标向定量目标转化, 以便测评;目标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目标设置最后一项是双方就实现各项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并授予下级相应的权力。商定后写成学校目标责任书由双方签字认可, 学校汇总各部门目标责任书绘制出总目标图。

(二) 制定办法, 确立绩效考核细则

1. 建立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

首先各系部和职能部门组织本部门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和研究目标体系, 结合实际对目标体系进行层层分解, 将每一项目标具体落实到教研室和职能科室, 落实到班级, 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 制定出本部门的学年目标管理制度 (包括总方针、总目标、目标体系和保障措施等) 和每一个责任人的学年岗位工作目标。校领导、中层干部和全体教职工既明确学校总体目标和本部门分目标, 又明确自己本学期岗位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 各系部、各职能部门与校长, 各系部主任、副主任与分管副校长, 各教研室与系部主任, 各处室人员与处室主任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使每一个目标责任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具体的工作任务, 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工作绩效该达到什么程度, 从而积极主动地、自觉能动地实现自己的学年工作目标, 保证学校学年总体目标的全面实现。

2. 建立目标管理考评奖惩制。

学校组织相关资深教师成立以校长为领导的目标管理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组, 坚持过程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相结合、以总结性评估为主, 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以定量评估为主, 相对评估与绝对评估相结合、以绝对评估为主的原则, 在每学年年初、年中都开展形成性定性评估, 对各系部和职能部门学年的目标落实、目标调整、目标达成度和工作改进等情况进行检查、督查、指导、评估和反馈, 目的是总结经验、强化成绩、诊断问题、改进工作, 并通过纵横向比较, 表彰先进, 激励后进。在学年末开展总结性定量评估, 测评各系部和职能部门目标达成度, 同时依据绩效考核办法对目标达成度优胜者给予奖励。

(三) 过程管理, 年度考核

1. 重视过程, 突出过程性指导。

目标管理虽然强调自主、自治和自觉, 但不等于领导可以放手不管。在目标实施阶段, 学校各个部门、每个人都在行动, 必然会出现各种矛盾、问题甚至是困难的局面, 影响目标的实施进程。领导层应及时对目标实施进行指导, 提出建议。

2. 关注结果, 实施年度绩效考核。

学校依据考核办法, 采用第三方评价方法实施年度结果性考核。学校在实施近两个学年的绩效考核时, 就聘请校外专家组成考核工作小组, 依据《职能部门、系 (部) 绩效考核办法》, 对照评分细则, 对全校14个职能部门、7个系 (部) 的工作绩效进行了细致考核和等级认定。专家分别就所考核部门各条目的达成度、部门工作特色、存在问题等向学校进行了反馈。

3. 总结交流, 不断改进考核细则。

每次实施年度绩效考核后, 各分管校领导 (部门领导) 均及时与相关部门 (教师) 开展交流互动活动, 分享成功经验, 探索改进策略, 并结合第二年年度计划和现行绩效考核细则提出改善建议, 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办学质量持续提升。

二、提升办学品质的“推力”:质量管理

(一) 借鉴PDCA质量控制方法, 明确教诊改工作思路

基于PDCA (计划Plan, 执行Do, 检查Check, 调整Action) 质量控制方法, 以全国职业教育教诊改工作秘书长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为参照系, 学校创造性地构建适合五年制高职校的教诊改工作模式, 提出“对点设项、按项立标、对标找差、依差施策、用策补差”, “事前科学规划、事中控制改进、事后总结提升”的教诊改思路, 建立起常态化质量自主保证机制, 着力使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工作精细化、成效质量化, 让办学工作由被动变主动, 由“他要”变“我要”, 由管理变治理, 实现职业学校自加压力、自找动力、自增活力管理理念的重大变革。

(二) 加强顶层设计, 形成教诊改工作机制

1. 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工作合力。

学校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指挥、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的质量组织保障体系。诊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核和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绩效考核方案等;督导评估办公室下设诊断改进办公室, 具体组织、协调和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考核诊断各项具体工作。

2. 厘清部门归属, 编制工作标准。

明确专业系 (部) 是质量生成核心, 行政职能部门形成支持服务系统, 督导评估办公室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构成监督控制系统, 进行质量监控、预警发布、撰写规划执行报告、学校质量报告等工作。确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质量保证建设体系, 形成学校教诊改实施方案, 规划校系双闭环控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目标、任务、内容、方法及保障措施。

3. 分解具体任务, 明确任务归属。

学校按照SMART原则, 围绕数十个诊断要素中的核心工作进行有机分解, 明确各职能部门及系 (部) 工作职责, 细化工作任务。诊改工作是职业学校发展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自我提升, 是没有终点的, 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 学校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标准的确定要具有弹性、可持续性。

(三) 结合考核结果, 进行调整完善

建立学校、专业系 (部) 质量分析、报告和信息发布制度, 实施二级管理机构日报表制度, 按建设目标、自我诊断意见、改进措施和改进效果构建部门及系 (部) “自我诊改月报表”, 督促所有部门按月自我分解诊改内容, 有序开展自主诊改, 实现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以学生学习和生活为中心, 结合学生信息员会议, 推行“学生信息员反馈诊改表”制度, 每月收集和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或建议”, 按部门汇总并及时反馈到相关校领导和二级部门。定期开展“系部二级管理教育教学督导机制和质量监控情况”专项督查, 规范质量生成部门监控体系的运行流程, 提升质控效能。
学校实施的绩效管理和诊改工作机制本质上是一种目标管理和质量管理, 是一项政策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每个学校的校情不同, 在引入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时, 加强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尤其要在科学制定指标上加以细致探讨, 要在促进内涵发展的同时, 不增加部门和教师的额外负担。下一步, 学校将积极开展关于此项课题的研究, 把日常工作和课题研究相结合, 进一步完善“目标—标准—实施—诊断—改进”螺旋递进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做到管理规范化、工作精细化、成效质量化, 使“PDCA质量环”循环运转, 促进职业学校办学品质的不断提升。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