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培训鉴定 >

职业院校开展行业企业培训的作用、问题与途径

发布时间:2017-11-28 14:10   来源:《职业与教育》   作者:巴世光 许冰冰   我要收藏

一、职业教育应在行业企业培训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前,终身教育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连接劳动力市场和产业界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职业院校除提供以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外,还应在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面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培训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既是[摘要]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决定了其在行业企业培训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职业院校在培训中仍存在着面临行业企业的需求多样化、职业院校在行业企业培训需要的资源支持上不足等问题。通过贴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开展培训的途径探索,积极完善人、财、物等培训配套资源建设举措,职业教育的行业企业培训功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

  职业教育行业企业培训职业院校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定位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外在迫切需要。具体而言:

  (一)职业教育开展行业企业培训是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指出“职业学校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进一步明确了各职业院校在承担社会培训中的角色与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则进一步明确了具体的服务对象和内容,指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发展的多样化职工继续教育,为劳动者终身学习提供更多机会。以职业道德、职业发展、就业准备、创业指导等为主要内容开展就业创业教育,为普通教育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辅导,为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就业质量服务。鼓励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承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培训”,强调了职业院校在社会、企业培训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一系列文件,一再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求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开展行业企业员工培训,进一步拉近了职业院校乃至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的距离,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的落实。

    (二)职业院校大力开展行业企业培训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职业教育外延上看,职业教育包括中高职全日制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针对专门化职业的短期职业教育和业余学习为主的继续教育性质的职业教育三种类型。职业院校开展行业企业培训属于继续教育性质的职业教育,本就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从办学宗旨上看,服务社会是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职业院校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面向行业企业员工开展多工种、多技能、多层次的培训工作,符合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也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三)职业院校大力开展行业企业培训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职业院校具有天然的行业性优势和特色,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职业院校无论是在师资建设、实训设备、实训环境上,还是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人、财、物的资源集约优势,使职业培训工作几乎已经覆盖所有的行业企业领域。通过参与企业、社会培训,能够避免资源的浪费,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职业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参与行业企业培训的规模有所扩大,但当前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的形势仍不容乐观。这既有师资、设备等软硬件不到位的客观原因,也有院校对职业培训重视和支持力度不足、对职业培训的功能开发不够等主观原因。因此,分析当下职业院校在行业企业培训中面临的困难,找出增强其培训能力的途径和手段,有利于密切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提升参与职业培训市场的竞争能力。

  二、职业教育开展行业企业培训面临的困难

  目前,各职业院校经过国家、省市示范校、骨干校建设,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设备较为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并开展了职业资格培训和其他的社会技能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行业技术技能培训、企业在职员教育管理55第1期(总第881期)2017年1月上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员工岗前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各职业院校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建设的优势,开发了相应的培训项目与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校企的融合。与此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

  (一)职业院校培训面临的行业企业需求多样化职业院校的培训要服从行业企业的培训规划需要。对于行业企业来讲,职业院校的培训属于外部培训;职业院校承担的培训往往以短期项目为主,行业企业在选择时更多考虑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由于职业院校培训在行业企业培训规划中的地位,再加上行业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性质、岗位设置、人员素质结构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培训的短期性、时效性和不确定性。对于职业院校而言,课程内容安排区别于常规的日常教学,对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培训的难度。行业企业培训一般分为国家职业资格取证培训,行业颁布的技术技能相关要求培训,企业在转型升级、技术改造、员工素质提升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国家职业资格取证培训,行业所要求的相关培训以及对培训管理规范的企业来讲,培训标准明确,培训指导材料较为规范齐全,职业院校在原有基础上对相关课程进行改进、提升,较容易组织实施。但是,对于培训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在缺少专门的培训管理人员、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的培训规范和指导材料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培训实施起来就比较困难。

    (二)职业院校现有的培训条件不足一方面,人才的培养必须有良好的实习实训设备作为保障,但目前除示范校、骨干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外,多数职业院校的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条件与行业企业员工培训的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教学型设备居多、生产性设备较少、设备数量不足、设备品牌不同等,很难满足企业工作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无力承担行业企业有规模的培训项目。

  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但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强理论弱实践、不了解最新的产业行业技术动态、不熟悉工艺流程的问题。培训师资大多是职业院校的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量大、科研任务较重、聘期量化考核等因素,使得他们很难将精力放在行业企业培训上。特别是要经常性深入行业企业,对企业先进设备、工艺、岗位有及时的了解与掌握,学校缺乏配套的激励措施,教师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三)职业院校的培训管理制度构建不完善职业教育要提高面向行业企业人员开展社会培训的质量,就必须与行业企业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接,建立系统的培训与开发体系。当前,职业教育开展培训仍以经验为指导,缺乏现代的培训理念指导,更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探索,很难提升社会培训的持续发展能力。职业院校要提升长期承担行业企业培训工作的能力,必须抓好培训管理工作,与合作企业联合,建立完善的适应企业员工培训特点的管理制度,如企业培训项目开发、设计与考核制度、培训教师任职资格与评聘、考核管理制度、实习实训运行管理制度等,而不是照搬已有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从而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职业教育提升企业培训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职业院校开展行业企业培训应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特色,贴近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服务行业标准,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立足行业企业需求,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与规划,积极完善人、财、物等培训配套条件;加强制度与运营层面的建设,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运作流程与培训途径,并通过制度建设加以常态化、制度教育管理56第1期(总第881期)2017年1月上化,为提升企业培训服务层次建立良好的环境。

    (一)紧贴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开展培训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应加强对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研究,并作为主要的培训指导文件和培训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紧贴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发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与场所的作用,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资格制度,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技术推广培训等工作,不断拓展职业培训途径。

    天津市政府于2012年颁布了《天津市“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实施方案》(津政办发[2012]61号),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结合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242个国家职业工种1056个“职业培训包”建设工作,满足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水平职业培训的需要。

    “职业培训包”是针对某一职业工种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进行的职业培训资源建设,具体包括教学内容设计开发、教材编写、培训考核标准、师资标准、实习实训条件、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等内容。不同等级的培训包市财政给予10万~20万元的建设资金,同时通过申报、评审,遴选出承担“职业培训包”项目开发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培训对象不同层面的需求。“职业培训包”开发这一举措,规范了国家的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更加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实效性。企业员工通过培训包学习训练,可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工种相应等级证书。

  (二)紧贴行业标准开展培训以行业为根基,研究行业面向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要求,以及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特点,了解、把握行业的发展需求,紧跟行业主产业发展,提升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企业培训的专业化水平。例如,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作为轨道交通的行业主管部门,出台了地铁司机驾驶员的行业标准与要求,承担培训工作的职业院校,将其标准与要求细化分解为工作任务,再由工作任务分析,转化为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相关的课程内容,最终形成培训课程,使培训工作具备了较强的知识性与实用性。

  (三)紧贴企业需求开展培训职业院校为企业开展培训,首要的是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企业的核心诉求,为企业设计需要的培训方案。需求分析的重点应包括组织分析、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人员结构分析。

  组织分析重点分析组织文化、企业培训员工的工作责任、任职条件等;岗位分析重点分析企业员工岗位分布、岗位工作任务等;工作任务分析重点分析企业培训员工岗位工作所需知识能力、技术技能;人员分析重点分析员工现有的工作能力与培训需要达到标准的差距,据此做好企业员工培训规划的设计。在培训之前,要遵循培训规律,遴选出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掌握企业生产组织的基本情况,参加培训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经历、知识能力结构等相关信息,并认真分析研究,最终制订符合企业特点与需求的培训计划,有效开展企业培训。

  (四)积极完善人、财、物等企业培训配套资源建设行业企业培训配套资源建设是开展培训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相应的支撑,职业院校无法吸引行业企业前来合作,也不可能取得企业想要的培训效果,更无法实现与企业的长久合作。

  第一,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企业培训教学团队。
  根据学校专业的实际情况,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训师资评聘标准,选拔具有一定企业实践经历、业务好、工作能力强、善于沟通协调的一线教师开展培训,同时聘请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建立兼职培训师资队伍。提升教师对企业培训的认识,鼓励教师到企业调研、交流、挂职锻炼,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研发,了解合作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员工培训的需求。积极为教育管理57第1期(总第881期)2017年1月上培训教师提供相关的配套政策,鼓励他们脱产、半脱产参与企业顶岗实践或到企业接受短期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培训实战能力。

  第二,增加经费投入,合理分配培训收入。
  经费投入是开展行业企业培训的硬件条件,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积极为职业教育开展行业企业培训提供实践平台和资金支持。2015年天津市人力社保局、财政局颁布《关于印发天津市职业培训补贴办法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5]84号),规定对参加职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定向培训、创业培训、专项职业能力培训、新型学徒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学历职称提升的企业职工、农村劳动力、院校学生、失业人员等给予补贴,并对不同工种、不同级别的培训补贴比例进行详细说明,从政府层面规范了各级各类培训工作,使行业企业培训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职业院校也应以资金支持为杠杆,做好政策激励。例如,将学校服务企业的创收利润,按照一定比例制定分配和奖励的标准,进而引导并鼓励广大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行业企业培训中做出成效。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培训教学资源的开发。
  加强校企沟通与合作,构建职业院校社会培训课程体系,增加应用型课程开发。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包括校本培训教材、培训讲义,特别是根据生产实际,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例如,利用微课、慕课,通过网上或APP等信息手段,实现面授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培训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引入教练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学校培训课堂,提高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

    (五)强化职业院校培训制度化建设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培训合作机制,积极促进校企之间协同推进培训运行。在教师管理方面,制定各工种、各级别培训教师课酬标准,调动教师参加企业培训的积极性,保证企业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培训管理方面,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形成以院系为网格中心,以专业为支撑,以企业培训师资项目组为延伸的三层网格化管理模式。结合院系实际,制定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以天津职业大学机电学院为例,在网格化管理和一系列保障激励措施的作用下,通过紧贴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开展培训途径的探索,积极开展面向行业企业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资格鉴定,以及社会培训与服务,获得了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与好评,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近三年为天津新伟祥工业公司、天津地铁总公司等单位培训各级各类人员达4505人,年均创收超过100万元。

  尽管职业院校在行业企业培训中还存在诸多困难,但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决定了其在行业企业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探索培训途径与软硬件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职业教育的行业企业培训功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