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学校战略 >

学校发展规划:校长引领学校发展的蓝图

发布时间:2016-03-01 17:51   来源:中小学管理   作者:田树林   我要收藏

2007年底,北京八十中着手制定6年发展规划(2008年~2014年),十稿乃成。规划制定过程是学习型组织建立的过程,是学校主动发展的过程,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建构学校特色的过程,是教职工明确目标、树立和实现职业理想的自主发展过程。规划相对完备之时,也是学校获得新发展之际。

一、对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之本质与模式的认识

1. 对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之本质的认识

学校发展规划,是指通过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系统地分析学校的原有基础及学校所处的环境,发现学校的优先发展项目,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育目标,促使学校挖掘自身的潜在资源,按照自己的价值观,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最终

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主体是“共同体成员”,包括校长、教师、后勤工作人员、学生家长、投资方、学校管理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官员。学校发展规划立足过去,指向未来,既有对过去的诊断和分析,又有对未来的预测和憧憬。它非常强调要把握现在,不仅仅关注静态的规划结果,更关注动态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

2. 对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之模式的认识

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基本模式有两种: 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指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主要依靠学校管理层和外来咨询专家的力量,提出学校发展规划草案,再通过一定的方式,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对规划草案进行建设性调整,最后确定学校发展规划。在这一模式中,学校管理层和外来咨询专家起决定作用,学校发展规划的技术层面的因素和理性的分析被更多地关注,规划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素质和咨询专家的专业能力。该模式适用于这样的情境:学校的整体师资力量比较弱,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程度不高,学校文化很难支持创新。在学校工作实践中,突击完成上交规划任务时往往也会采取此方式,此情境下定出的学校发展规划一定不会起到它应有的作用,问题并不在于此方式有错误,而在于一个组织或组织负责人完全被动地对待规划,完全丧失了规划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充分发挥规划制定主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是规划制定过程的关键。

自下而上的学校发展规划制定模式主要由教职工提出学校发展规划草案,再由学校管理层会同外来咨询人员进行集中讨论,对规划草案进行建设性或者颠覆性的调整,最后确定学校发展规划。在这一模式中,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全员参与起决定性作用,学校发展规划的实践层面的因素和对实践的分析被更多地关注,学校发展规划的成功更多地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这种模式适用于这样的情境:学校整体师资力量比较强,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程度高,学校文化支持创新。

我校在制定6年发展规划时,采取的是两种方式结合、以自下而上为主、某些局部环节自上而下的方式。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那样: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