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资讯 > 教育天地 >

课堂教学改革改什么

发布时间:2016-05-05 16:08   来源:教学与管理   作者:李宗林 李晓东   我要收藏

评判教学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看其对教学力发展的作用,能够促进和推动教学力发展的教学关系,就要保护、巩固和完善,而阻碍甚至破坏教学力发展的教学关系,则要放弃和变革。进行教学改革是解决目前教学矛昏的途径,是教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课堂教学改革,一言蔽之,就是改革教学关系。

一、改革师生关系

1,师生的人际关系改革

讲究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关系已不能适应教学力的需要。传统师生关系定位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对学生有决定权利,学生必须服从教师,教师可以惩罚学生: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的弊端是十分明显的,也与教育现代化的理念相违背。

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建立现代新型师生关系。一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上是平等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应该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把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用民主、引导说服的方法,促进他们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的进步。教师应该热爱学生,对学生要以关心、负责的态度,用满腔的热情去教导他们。当然,学生也应该尊敬他们的老师,虚心听取和接受老师的正确教导。学生只有尊敬老师,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会搞好自己的学习,取得多方面的进展。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对师生双方有着教学相长的意义。

二是合作、默契、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是一种目的性非常强的活动,师生双方的合作、默契、和谐是很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它们起决定性的作用。合作是指师生在教育活动中能彼此配合,相互促进;默契是指师生在彼此情感上的共鸣、心理的相通;和谐是在合作与默契的基础上教育活动过程的协调一致。

2.师生教与学关系的改革

师生关系的核心内容体现为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在教学中产生的,没有教学,也就没有师生关系。另外,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得到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状态。

教与学也是辩证关系。在教与学矛盾中,双方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教,学生的学是跟从教师而学,缺少任何一方,都不能称其为教学。一方面,学决定教,决定教的内容内化的可能及程度;学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教的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教对学有反作用,适合学生的学的教师的教,才会促进学生的学,不适合学生的学的教,对学生的学会起阻碍作用。总之,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学起着主要作用。只有理解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才能理解怎么教的问题。

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改革教师的教。教师要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些对教学的不当认识,容易让教师主宰了学生的学,造成了填鸭式、满堂灌等低效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流弊由来已久,因此,在教学改革中,主要是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观念转变了,教学的态度、手段和方式才会转变。

二、发展良好的生生关系

1.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

这种关系应该是生生关系的主流。平等的生生关系对教学具有积极正面的意义。

2.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关系在当前的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在学生中,存在暴力(语言、行为的暴力)行为,如要同学东西、命令做事等。一些学生凭着身体条件、人缘、家庭、社会关系的强势,问或甚至长期欺负一些弱势的同学。一些同学也不得不顺从这些同学,看这些同学的脸色行事。造成不平等关系的啄因:一是社会的不良影响:二是教师的做法不当(有时,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刻意培养有威信的同学);三是被欺负的同学自己的原因,如性格上的弱势等。不平等的生生关系,显然不利于课堂教学。强势的同学在教学中也有优势的,但也有学习上的惰性,找人帮助完成作业等,或是在思考如何取得更强的学生地位。弱势的同学也常常在课堂上走神,思考如何不被欺负,或陷于负而情绪之中难以自拔,从而学力下降。

3.一种庸俗的生生关系

部分同学拉小团体,在小团体内互相帮衬,甚至帮着对付教师;在小团体外,对付团体以外的同学。这也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没有良好的生生关系,教学效益显然低下。教学改革必须注意生生关系的状况,要调整学生之间的关系,逐渐建立起平等友爱、合作互助的生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三、重新认识师生与教材的关系

1.改变教师对教材的认识

许多教师把教材当作了教学的圣经,教材怎样选取、安排知识,他就怎样教这些知识。凡是教材里有的知识,他就教,教材没有的,他就不教,不敢越教材一步。

虽然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因素之一,但不是教学中最基本的因素。教材只是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全部载体。

实际上,教师是教教材中体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教师是用教材来教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与发展,而不只是教教材上的静态知识。

2.改变学生对教材的认识

对学生来说,学习不仅限于教材,还包括自然、社会、心理中的知识和方法。教材只是学生学习中使用的主要材料,一定意义上说,教科书不是学生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的教科书。教材不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为了认识自己、自然和社会,掌握自身、自然和社会的发展演变规律,获得改造它们及其自身的思维和方法,增强各种实践能力,以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3.更新教材编写

为适应教师、学生对教材认识的变化,教材也要改变。教材的编写要体现课程的意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融入教材内容之中,体现出教学力的发展状况。

四、改革教学制度

建立在教学关系基础上的教学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而应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经常变化和发展。目前,存在许多不适应教学的管理制度和做法。如某校备课制度中规定,教师必须按照某种模式撰写教案,而不管此教案是否对促进学生的学有帮助。又如,某校出台了一堂好课的标准,涉及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课堂模式、课堂氛围、学生的活动、教学的反馈等等,内容丰富而庞杂,但真正指向学生学的方面较少,许多教师据此上课,成为教师形式丰义的表演,学生学习的效益不高。

教学评价制度、考试升学制度是教学制度改革的关键=这两种制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是教学制度的关键。只要这两种制度改革了,其它教学制度的改革才能迎刃而解。

教学制度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改革的目的是清除影响教学力发展的障碍。

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主要是社会文化环境。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上认为高升学率就是高的教学质量的观点还大有市场,相当多的家长也有这种观点。这就导致学校以及教师都去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师生教学力的发展,忽视了真正的教学效益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各种媒体也要发挥积极作用。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