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三种典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7-03-08 10:12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编辑   我要收藏

不同的区域位置、历史渊源、人文环境造就了我国不同的职业学校发展模式,在其国际化发展的进程中各有侧重,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浙江模式:注重多样化,一是融合式办学,中外双方根据实际资源特点制定出培养方案,特别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对学生的商务英语能力进行了全面而有系统的强化训练。

二是嫁接式办学,保留合作双方各自课程特点,通过对彼此学校开设课程的评估,互相承认对方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书。比如,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爱德荷州州立大学的“3+2”模式、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法国昂热大学旅游学院共同举办的“3+1”教学模式。

三是松散式办学,通过聘请国外教师来中国讲学或者中国教师和学生去国外进修实现与国际教育的接轨,合作的双方没有较严格的时间和课程上的限制。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 15 所国外院校开展的长期合作。北京模式:注重发挥政府组织作用,表现为由政府出面联系、组织出国考察和接待外宾来访,并签订政府间协议,制定政策,出台文件。北京市职业院校在政府组织下经历了从“洋为中用”到对外输出的对外开放模式,在此基础上,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改革,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综合性、应用性、模块化”三种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比如,2003年,北京市电子工业学校率先将电子设备维修课程输出到新加坡,创造了中国职业学校课程向发达国家输出的先例。上海模式:打造多边互认体系、促进人才流动。首先,吸收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加强师生交流合作。其次,开发国际水准的专业教学标准,提供多样教育供给。最后,引进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对接中实现课程改造。据了解,目前上海中职已有13所学校的22个项目与国外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涉及到磨具、数控、汽修等二产类专业以及饭店服务与管理、美发与形象设计等三产类专业。综上,职业院校对外开放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引入理念和资源为主,实现初步对外开放;第二个阶段,注重平等对话交流、输入输出并举,实现全面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以资源输出为标志,达到标准、质量和模式的国际融合。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