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文章 > 教育教学 >

翁乾明:教师智慧纵横谈

发布时间:2017-04-17 11:29   来源:《福建教育》2017年   作者:翁乾明   我要收藏

  当今社会,人们在生活信仰、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变异化、冲突化、情境化等一系列新趋势,这无疑增加了教育的难度。核心素养的提出,又向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既然是核心素养,就必定具有广泛的迁移力,就必定要与“智慧”紧密关联。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为了使核心素养落到实处,需要一大批有热情、有能力、有智慧的教师。缺乏智慧的教师既无法面对教育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挑战,更无法承担起培育核心素养的重任。
 
  何谓智慧?见仁见智,尚无定论。在汉语中,智慧通常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但这种解读依然流于浅薄。智慧与愚蠢相对立,与聪明相接近,但又异于聪明。故常有“大智慧”与“小聪明”之说。可见,智慧比聪明更加高远。在我看来,智慧是由生理与心理、情感与态度、价值与信念、感性与理性、道德与美感、智力与非智力、显意识与潜意识、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熔铸而成的合金体,是上述各种要素共同构成的极具活力的统合机能,是对人生、对社会乃至对宇宙的深刻领悟和恰当应对的综合能力,是高品质的“个人知识”(相对于“公共知识”)巧妙运用之后的灵性显现,也是具有点石成金效用的“元”性质的高阶素养。

  以教师为承担者的智慧便是“教师智慧”。在我看来,教师智慧可分为六个方面
 
  (1)德性智慧。体现为道德高尚、品格优秀,有强大的人格魅力,常常表现为心地善良,胸怀宽广,格局宏大,气象万千,能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能对学生施以深远的教育影响。
 
  (2)理性智慧。体现为目光冷静、头脑清醒、逻辑严谨、反应敏捷。它使人既不盲目冲动,也不妄自尊大,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准确地分析问题、妥善地解决问题。
 
  (3)感性智慧。体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与非凡的直觉力,它使人善于设身处地地体察他人的心理、处境与愿望,能迅速而准确地感知事物、解读人心,从而采取恰当的行动。
 
  (4)悟性智慧。体现为过人的理解力、洞察力与感悟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发现人生真谛、发展独立精神、掌握规律原理、抓住问题要害、切中事物肯綮,故能见人所不能见、为人所不能为、成人所不能成,并不断地提升生命境界。
 
  (5)韧性智慧。体现为强大的意志力、忍耐力和恢复力。它使人性格顽强,挫折越大斗志越强,能忍人所不能忍,耐人所不能耐,坚持不懈地做该做的事情,在无数次的摔倒之后照样能爬起来继续前行,直到实现既定目标。
 
  (6)福性智慧。源于感恩与敬畏,体现为对幸福的特殊感受力。承认生命无常,感受人生美好。它使人可随时随地体验工作的快乐、学习的趣味,甚至于睡眠的幸福。哪怕在逆境中照样能发现生命的可贵,即使到了人生的黄昏,依然会有欣赏落日余晖的心情。
 
  能同时具备上述各类智慧的教师屈指可数,具有极高的智慧,而能突出地表现出上述几项智慧的教师,就可堪称“智慧型教师”了。

  换个角度探讨教师的智慧,我想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富有智慧的教师有自知之明。他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能够扬长避短,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也知道生的价值、死的意义,动的时机、静的妙处。他还能坚守该坚守的,放弃该放弃的。例如,他能坚守动静分明的原则,放弃熬夜放纵的坏习惯,从而保持健康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
 
  (2)富有智慧的教师有知人之智。他善解人意,富有同理心,善作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地体察他人的内心渴求,并给予合理满足。即使严厉批评学生也绝不伤害其自尊心;他能发现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优点,并加以宣扬;他并不一味陶醉于自己酣畅淋漓的教学,始终能保持一份清醒,及时发现学生的内心困惑并予以消除。
 
  (3)富有智慧的教师通情达理。他能顺势而为,不逆势而行,做工作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在个人修养上,他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沾沾自喜,既不强人所难,也不固执己见,总能把生命能量放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他内心强大,精神圆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往哪里去、如何去那里。 
  
  (4)富有智慧的教师善于转化。“太极拳”的原理是: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其实质就是巧妙转化。富有智慧的教师也具有高超的转化本领,能够化平淡为神奇、化危机为机遇,转知识为能力,化阻力为动力。例如,能够把网络信息转化为精彩思想、能够把学生错误转化为教育资源、能够把零散知识转化为巧妙结构等,尽享教育乐趣。
 
  (5)富有智慧的教师善于创造。“创造”就是推陈出新。能把貌似不相干的数学概念与语文概念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新思想就是一种创造;能以思维视觉化的创意颠覆传统的文字堆砌的呈现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教师的本领并不在于自己讲得多么精彩,而在于能创造出新的教育样式让学生乐此不疲地感受学习的美妙。
 
  (6)富有智慧的教师善于选择。许多教师忽略了一个常识: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意思,效果不同。例如,告诉一个准备接受手术的病人“手术成功率90%”与“手术失败率10%”,意思相同,但效果迥异。在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做出正确选择是一种特殊能力。富有智慧的教师,就特别善于选择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恰当的方式,去恰当地做事,从而让学生心悦诚服。
 
  (7)富有智慧的教师灵活机动。他从善如流,简洁明快,常有幡然妙悟出现。能在短时间内将散乱的思想,迅速地组织成严谨的体系并加以精当的表达。在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的搭配、讲授与体验的结合、知识与经验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链接等方面,常有精彩的创意产生。他深知教育的精妙之处就在于:用灵性激活灵性,用智慧点燃智慧。
 
  (8)富有智慧的教师根基深厚。他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有独到的学术见解;不仅有充分的人格高度,还有坚定的价值守候。因此,他立足于培养品格高尚、智慧活跃的学生,而不满足于教会学生解更多的题目、得更高的分数。哪怕是在数学课堂上,他也并不回避“人为何活着”的人文问题。即使面对犯了严重错误的学生,他也能清醒地把学生的错误行为与其整体人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愿意承认错误并乐于为错误的后果负责。

  现实中教师智慧五彩缤纷!举重若轻是智慧,举轻若重也是智慧;精明强干是智慧,大智若愚也是智慧;身先士卒是智慧,无为而治也是智慧;高瞻远瞩是智慧,脚踏实地也是智慧;化繁为简是智慧,化难为易也是智慧;顽强不屈是智慧,忍辱负重也是智慧;威而不猛是智慧,光而不耀也是智慧;见微知著是智慧,难得糊涂也是智慧……教师智慧常在最关键的时候翩然而至。尽管形式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智慧有如下基本特征。
 
  (1)深刻性。智慧不仅相对于愚蠢而言,也相对于浅薄而言,其基底是理性。智慧的教师心智成熟,具有远见卓识,能够深刻解读并创造生活意义、工作意义、生命意义,从而能够高瞻远瞩、独辟蹊径,总能到达别人未到达的地方,见到别人见不到的风景,从而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精神发育与心智成长。
 
  (2)缄默性。教育智慧基本上是属于“缄默知识”,也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不清、道不明,但又能在特定情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极具个性化的那部分知识。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并不取决于“显性知识”,而取决于“缄默知识”!而“缄默知识”很难靠言语传授与逻辑推理获得,需要教师学会多感官体验、全身心投入、在关键处领悟。
 
  (3)个人性。教师的智慧主要是实践智慧,是在特定而复杂的情境中,能够敏锐觉察、瞬间生成、正确行动的智慧。不同的教师,因其性格气质、成长经历、生活背景、思维方式、行为特征的不同,给智慧打上了鲜明的个性色彩。例如,面对学生的注意力涣散,有人用停顿,有人用微笑,有人用手势,有人用故事,有人用实验,有人用游戏,有人用幽默的方式加以对待,最终都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4)机智性。教育机智不等于教育智慧,但又是常见的教育智慧的表现形式,是教师面对复杂、微妙的教育情境,迅速且恰当地采取行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即兴创作。由于教育的对象、内容、情境都在不断地变动过程中,教育机智往往是无须进行逻辑推理就可在瞬间靠直觉引发的,随机应变、灵活机动是其基本特征。
 
  (5)成长性。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发展学生方面,也表现在发展自己方面。教师智慧促进教师的精神成长,进而促进了学生的精神解放,学生的精神解放又促成了教师的精神成长,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真正的教师智慧,就应该体现在能够有效地优化自己与学生的优秀品格、关键能力与良好习惯之上。

 
  (1)远见出智慧。“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有远见的教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甚至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博大情怀,有此大格局就可源源不断地生发教育智慧。
 
  (2)敬业出智慧。教师常常因敬业而热爱,因热爱而专注,因专注而创造,因创造而卓越。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无碍,无碍才能生慧。一个品格卓越的人,往往具有令人折服的智慧。如同飞鸟,身上一旦少了负累,必定飞得更高、飞得更快、飞得更远。
 
  (3)学习出智慧。读万卷书是学习,行万里路也是学习;明里请教是学习,暗里观察也是学习。善学者特别注意借助他人的智慧。正如牛顿所言:“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爱学习者孤陋寡闻,必定会远离智慧。
 
  (4)尝试出智慧。每当我要拒绝一个新事物时,常常问自己:“你试过没有?不试怎么知道不行?”结果一试就行!许多教师害怕尝试,逐渐陷入低层次重复的平庸之中。智慧常在“试错”过程中生长,只有多尝试、多实践、多体验,才能见多识广。
 
  (5)研究出智慧。研究是主动寻根究底的过程。要研究就得分析综合、比较类比、概括提炼、整理反思,故研究既是激活隐性知识的过程,也是孕育智慧的过程,必然会使教师在平淡中见真奇,不断涌现新思想、新观点、新见解、新举措。
 
  (6)行动出智慧。想得多做得少的教师少有智慧,教师要在行动中培养悟性。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智慧从来就不是从天而降的,只有狠下苦功,才能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7)交流出智慧。教师要警惕敝帚自珍、孤芳自赏、画地为牢、闭门造车,要善于跟不同类型的人进行平等交流,通过思维碰撞和虚心借鉴激发智慧的火花。当然,好的交流既要保持头脑开放,又不丢失个人主见,还要注意选择好的交流的对象与形式。
 
  (8)创新出智慧。教师创新的过程就是智慧激活的过程,激活了的智慧往往以新鲜、新颖、新奇的方式呈现。故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自信、创新勇气,敢想敢干,敢疑敢问,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颠覆旧我,敢于接受失败,努力培养创新能力。那些善于通过创新主动改变自己的教师,常有精彩的创意产生。
 
  (9)用心出智慧。上述各方面都需用心。其实,“用心”就是解蔽的过程,也就是生慧的过程。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及时准确的判断力、不折不扣的行动力等,都是用心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养成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揣摩、用心纠错,用心积累、用心整理、用心感悟、用心做事的习惯。否则,“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我很喜欢张子往先生对智慧的特殊理解。他在《智慧说》中写道:“智,法用也;慧,明道也。天下智者莫出法用,天下慧根尽在道中。智者明法,慧者通道。道生法,慧生智。慧足千百智,道足万法生。智慧,道法也。”教师要培育智慧,就一定要跳出“术”(具体的知识或操作)的局限,在“道”与“法”上下功夫。唯此才能持续不断地促进精神成长,增强发展智慧的内驱力,进而在自我完善的同时带动学生的精神成长与智慧发展。教育的一个根本点是:使人变得更有智慧。即:使人哪怕在复杂情境中依然保持着充分的灵性与德性,依然能感受到人生的价值与生活的美好,从而不断地享受生命、造福社会!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