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资讯 > 全球视野 >

面向“5.0社会”, 日本教育如何寻变

发布时间:2019-08-02 14:44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罗朝猛   我要收藏

近年来, 日本提出打造“5.0社会”。要实现这一愿景, 需要举全社会之力进行改革与创新。毫无疑问, 学校教育在培养适应“5.0社会”所需人才方面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在建设“5.0社会”的蓝图下, 日本在思考学校教育如何主动寻变。

“5.0社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 经历了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接下来会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9年达沃斯论坛上, 抛出了“5.0社会”的概念, 这一概念与德国提出的“工业4.0”有着直接的对应关系。“5.0社会”的英文表述是“Society 5.0”, 日本政府把它直接命名为“未来社会”——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高度融合。
安倍晋三认为, 在5.0社会, 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机器人等技术, 数据将取代资本, 连接并驱动万物, 帮助人们不断缩小贫富差距。那时, 医疗服务、线上交易可以覆盖撒哈拉区域的小村庄, 那些原本没有升学机会的女孩们, 将因此获益, 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
日本提出的“5.0社会”, 也称为“超智慧社会”。2016年, 日本政府在其《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 (2016—2020年) 》中不仅提出了“5.0社会”的概念, 而且还十分明确地描绘了“5.0社会”的全景图, 并提出了实施的目标。
具体说来, 这个“5.0”的未来社会, 由6大领域的超智能化系统构成。一是无人机送货;二是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家电的普及;三是智能医疗与介护;四是智能化、自动化产业;五是智能化经营;六是全自动驾驶。

学校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由“5.0”的目标来对照日本当前的教育状况, 按照日本学者的观点, 日本中小学教育正处在1.0学习时代向2.0学习时代的转换期, 离“5.0社会”所要求的学校教育尚有一定差距。所谓1.0学习时代, 是指教育资源 (教师、教材、学习场所) 由学校垄断, 全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一起上课。课程是知识课程体系, 通过统一的测试手段来测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重视学生正确记忆知识的基础学力, 教师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2017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 (以下简称“文部省”) 公布了新修订的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习指导要领》, 日本中小学开始走进2.0学习时代。2.0学习时代倡导学生进行“主体性的、对话性的深刻学习”, 国家实施的是重视能力的课程体系,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与表现力, 着手启动高中与大学相衔接的高考改革。
日本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能力测试排名在国际范围内位居比较靠前的位置, 但阅读素养与技能亟待提高。在世界经济与合作组织 (OECD) 组织开展的近6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PISA) 测试中, 2006年, 日本初中生阅读理解平均分在所有参加测试的72个国家或地区中排第15位, 让日本人大跌眼镜。失望之余, 日本紧急自省自查, 发现中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出了问题。其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的访问和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 自己选择判断和反思阅读材料的重点和难点的能力, 阅读图表、清单等非连续性文体的能力较弱, 即学生的阅读能力基本停留在“浅层阅读”上。从“浅层阅读”到“深度阅读”和“创意表达”, 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阅读是主动获取与提取信息, 是获得其他素养与技能的基础。日本人深刻认识到, 在阅读素养成为核心技能的今天, 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如果学生的基础阅读能力继续下滑, 那么未来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产业质量和服务质量将会大大下降。
日本学生的文理偏科现象很严重, 导致学校教育出现文理科分割的状况——文科生学不好数学和科学课程, 理科生的人文素养及交流沟通能力欠缺。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与数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紧密相连;同时, 技术的正确发展有赖于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的进步也有赖于全体成员人文素养的提升。为应对“5.0社会”的到来, 提升人文社会科学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理工科学生、从业者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同样不可或缺。据2017年文部省有关学校调查数据显示, 初中毕业以后, 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占七成, 约有80万人;上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占三成, 约有30万人。普通高中的学生中, 选择文科的学生人数占七成, 约有50万人, 文理科学生比例严重失调。而大学里, 选择人文、社科类院系的学生占五成, 约有30万人;其他教育、艺术和保健等院系占三成, 约有24万人;而选择理工类院系的学生只占两成, 约有12万人。在德国, 理工类大学生占全国大学生总人数的近四成;在芬兰和韩国, 这一数字是近三成。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 改进现行阅读教学, 提高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 帮助国民打下基础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石, 成为日本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的当务之急。

学校教育何处寻变

1. 打造新型的学校构造生态与教学组织形态

一是学生可按照个人的兴趣、能力与学习速度, 在不断获得阅读理解等基本学术能力的同时, 打破年级界限, 以包括更多的协作, 基于学业成就水平的混合年级组, 进行混合年龄学习。
二是打破在教室学习的桎梏, 充分利用大学、研究机构、公司、非营利性组织、博物馆、公民馆、美术馆等场所的教育资源开展多形态的学习活动。

2. 以课程建设提升学生人文与科学素养

日本将大力普及推广STEAM课程和“慕课”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 大规模公开在线讲座) 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日本人看来, 科技、工程、艺术、设计、数学的融合教育越来越重要, 设计与工程是解决课题型, 艺术与科学是问题发现型。为了走向3.0、4.0乃至5.0学习时代, 日本中小学将大面积开设融合科学 (Science) 、技术 (Technology) 、工程 (Engineering) 、艺术 (Arts) 、数学 (Mathematics) 等多学科的STEAM课程, 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与科学素养。现阶段所实施的全日本国家统一课程, 远远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为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文部省提出将通过政府与民间机构的合作共同提供多门类、丰富多彩的“慕课”, 为国民职业生涯发展提供继续教育。此外, 文部省还要求各地学校根据自身校情与地域特色, 打造各校的特色课程, 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3. 多管齐下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优化

文部省要求, 将认知科学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指导教学中, 利用教育大数据进行教与学的分析与诊断。教师通过教育大数据, 了解学生的认知特性与学习特点, 为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提供指导。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记录、观察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日志 (学习履历) , 这不仅有助于加速教学和评估的一体化, 同时也能够使学生自己运用相关数据与诊断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为此, 文部省将改进每年一度的全日本学力调查, 注重调查结果的应用, 引入认知行为疗法, 为促进提高学生在学业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方面的成绩, 提供快速反馈。
另外, 日本还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大数据提高教育质量, 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环境。为此, 日本正在起草有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大数据的指导方针, 拟建立起收集、共享与使用三位一体的大数据平台。同时, 鼓励学校采取诸如提前录取、提前入学和提前毕业等做法, 以确保学生学习环境的更加个性化与优化, 使学生产生多样化学习的愿望。此外, 还鼓励大学生在间隔年 (Gap Year) 和校外进行多样化学习的休假, 以期推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更加优化。

4. 从幼儿时代期注重真实的体验教育

日本人认为, 人要想快乐地度过不确定因素诸多的时代, 从小培养学生对新事物和变化着的事物的好奇心和探求心非常重要。好奇和探索, 既是一种欲望, 也是一种能力, 需要培养与重视。培养这样的能力, 要从幼儿时期抓起。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心, 学生实际体验各种各样的事物和亲近大自然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的感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育, 所以让学生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体验学习非常有效。日本教育历来重视实际技巧, 即使不能作为实际技巧, 也要将欣赏、亲身体验等结合起来进行教育, 在大自然中玩耍时所受到的感官刺激, 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惜的是, 现在的日本学生实际体验学习的机会正在减少, 因此有必要将体验学习纳入课程体系中, 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从幼儿期开始接触各种事物, 刺激大脑的发育, 并鼓励试错。
除上述种种举措外, 日本学校教育寻变还将进行综合施策。一是考虑从2024年起将“信息技术”作为大学入学选拔考试的学科。二是鼓励教师获得“信息技术”学科职称证书。三是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彻底结束文理科分割局面, 从高考制度设计与日常课程安排上要求学生文理兼学, 以培养优秀的大学升学者为目标。四是创建特色区域高中, 在高中、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机构、公司、医疗单位等之间建立联合体, 携手农业、林业、渔业等行业, 要求学生选修与行业和地方文化相关的专业。五是建设吸纳社会各行各业有识之士参与的“团队学校”, 教师除发挥其专业作用外, 还应承担学生个性化学习支援者的角色, 其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善, 应在认知科学与教育大数据有效利用的支撑下进行。六是将艺术教育提高到新的高度。作为创造力的基础, 感性是必要的。幼儿时期首先要培养感性, 之后才培养创造力。要培养感性, 就要使学生多接触各种形式的艺术内容。
面对政府所描绘的“5.0”社会未来图景, 日本文部省、各级各类学校、地方团体主动寻变, 共同推出了系列寻变“组合拳”, 助力“5.0”智慧社会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 为日本国民过上更加惬意的智能化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