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作用与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1 19:33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 作者:姜春云
我要收藏
摘要:澳大利亚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有重要指导作用。一方面, 表现为通过分析个体从接触、参与、发展、熟练直至融入职业生活的各个发展历程的特征, 促进个体的职业生活;另一方面, 指导注册培训机构课程标准的设计。与我国相比, 相同点在于职业核心能力框架内容的关注点相似, 均将框架运用到教育与培训中。不同之处在于框架制定主体广泛性不同、能力指标的具体程度不同、能力框架的丰富程度不同、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转化效果不同。
关键词:澳大利亚; 职业核心能力框架; 作用分析; 比较;
关键词:澳大利亚; 职业核心能力框架; 作用分析; 比较;
一、澳大利亚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简介
二、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作用
(一)促进个体的发展
(二)指导注册培训机构课程标准的设计
三、比较与启示
(一)对我国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说明
(二)我国与澳大利亚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异同
相同点之一表现为职业核心能力框架内容的关注点相似。我国目前提出的职业核心能力内容框架,无论是教育部还是人社部,都与澳大利亚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前身“受雇佣就业能力框架”有很多共同点。例如,都关注沟通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字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创新创造等。澳大利亚现在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实际上是将受雇佣就业能力框架描述的更为精确和可操作化,但其关注的内容和前者大部分仍是相通的。
相同点之二表现为都将框架运用到教育与培训中。无论是澳大利亚或是我国,制定职业核心能力内容框架的目的都是为了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能够贯穿到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去。澳大利亚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出现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国家培训包中能力标准的制定,进而更好地推动各教育培训机构的课程与教学有章可循;我国的许多中高职院校也在一直探索如何更好地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融入到教学中。
2. 不同之处
一是框架制定主体广泛性不同。澳大利亚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制定是一个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广泛征询各类人员意见的开发过程。首先充分考虑了受教育者和被培训者的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看法,征询了广大劳动者的意见;其次主要是对企业人员包括企业经营者、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等群体进行了广泛的需求问询,了解从企业角度出发对职业核心能力内涵的理解;再次是充分发挥国家各个行业协会的作用,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需求。我国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制定主要是在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征询教育界和企业的意见后公布的。与澳大利亚相比,参与讨论的群体范围较小,代表性不够高。
二是能力指标的具体程度不同。澳大利亚职业核心能力指标是按三级指标设置的,其中第三级指标更明确地阐述了职业行为的具体要求。这无论是指导培训包的能力标准设计,还是培训机构的课程开展都会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作用。我国目前形成的职业核心能力指标有二级指标,但是对于每一个二级指标的具体描述还不是很具体,这就导致在指导教学标准的设计、能力测评等方面不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是能力框架的丰富程度不同。澳大利亚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结构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工作行为在能力要素及能力领域的体现、个体职业行为的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三大方面。这三大方面的任何一个都在整个框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且每一个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同。工作行为能力要素及能力领域的体现主要是为了指导国家培训包中能力标准的设计;个体职业行为的发展阶段是为了职业生活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对教育与培训者的分阶段分内容的培训也有指导作用;影响因素相对于前两个方面是隐性作用于教育与培训的整个过程之中的。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相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内容比较单一,仅仅有关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内容指标。从严格意义上,它目前还算不上是框架。
四是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转化效果不同。澳大利亚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目前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且其已经运用到国家培训包中能力单元及能力标准的制定上,使得培训包的实施较之受雇佣就业能力框架关注的内容更具体,更可测量。我国目前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在许多学校,职业核心能力并没有成为其进行课程开发的参考依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没有贯穿到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中。
(三)启示
首先要构建国家层面统一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澳大利亚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适用于全国各个州的教育与培训,全国一致的框架有利于开展相对一致的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教学,也可以基本保证职业核心能力的获得情况比较一致。这有利于不同岗位或不同地区技术技能人才的流通和转移。我国是一个人才大国,各省或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可能对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水平要求不同,但随着目前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不同地区的职业核心能力也逐渐走向一致。但国家仍然可以在统一职业核心能力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给予各个省或地区一定的发挥空间,让其在国家统一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地区实际适当增加或删减一定指标,使其更符合地区发展。除此以外,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制定也应该是一个多元主体包括企业人员、行业协会、职业教育专家、学校等共同参与其中的工作过程。让多元主体从不同角度理解新时代赋予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最终将不同观点汇总与融合形成新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
其次要发挥框架的实际作用,力求能够对实际的教育与教学,尤其是课程标准的设计产生指导作用。澳大利亚的职业核心能力框架最突出的一点就在于通过影响课程标准的设计对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产生作用,且其课程标准显著的特点就是指标的描述非常详细且深入,会对课程教学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的指导。因此,这种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通过课程标准体现出来是最直接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形式。徐国庆把专业教学标准定义为描述专业教学的内容与学习标准,以及相关课程设置要求的文件,其核心内容是职业能力标准[4]。据此推理,课程标准实际上就是课程学习的内容与学习标准,它的核心也应该是职业能力标准。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到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设计中也是课程标准制定的应有之义。但是,目前,我国高职的课程标准仍是以各个学校自己独立制定为主,且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同,这就导致各个学校以课程标准为载体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工作过程不同,培养效果更是大不相同。因此,国家在统一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职业核心能力框架具体应该怎样对课程标准的设计产生影响,通过对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内涵进一步分解使课程标准的指标更明确,更具可操作性。
最后要不断更新与丰富职业核心能力框架的内容。职业核心能力框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另外,对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能力领域,而是包括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如何在框架中通过指标的描述体现出对情感态度的重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