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文章 > 教育教学 >

一句话也许改变学生的一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生(一)

发布时间:2016-03-01 15:2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陈善钊   我要收藏

曾经收到这样一封学生来信:“你总是用期待的眼光看我,经常关心和肯定我,你给了我一种走在路上突然被星探发现了似的感觉⋯⋯我对你很有亲切感,你的赞扬也成了我学习的动力,每当我懒得听课或做作业时,我都会想起你,于是告诫自己,要对得起老师对我的看好和夸奖,要用努力学习来回报老师……”

写信的学生叫赵天奇,是高二(14)班的。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有些灵气、又有些调皮的学生。一次早读课,他在念英语,虽然随意,但发音较纯正,朗读也流畅,我当时就赞扬他:“你很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他露出惊奇的眼光,红着脸说:“谢谢老师。”以后每次碰到,都和他说说话,鼓励他。也和他的班主任联系,请班主任给予更多的关心。在老师的关注和期待下,这个同学开始进步了。为表心意,他写信给我。

一次即兴的表扬,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火花,引发了学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这似偶然又必然的结果,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吗?不管这种教育称之为赞扬教育、赏识教育抑或其他什么教育,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的教育活动中需要更多的赞扬。

首先,教师要有不吝赞扬之心。学生的成长少不了批评,但更需要赞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经过一条洁净平坦的小路,教师只要在路上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根除恶习)的事;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田野,教师要在路上像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十分小心地保护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铲除杂草,是为了使幼苗更好地成长;而幼苗的快速成长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同样,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表扬和激励,促进学生美好品德和习惯的养成;适当运用批评,使学生认识错误,改过补短。在批评过多、赞扬缺失的今天,我们的教师要改变“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的传统观念,确立“优点多说会更多,缺点少说会更少”的新观念,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赏识和赞扬。

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美好的“心灵幼苗”。要赞扬学生,必须先发现学生值得赞扬的闪光点。普通学生的闪光点比较容易发现,而问题学生或问题较多的学生的闪光点则较难发现。在这方面,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案例堪称经典。一个学生用泥块砸同学,陶先生当即制止。在事后找他谈话时,陶先生分别就“按时来到”、“听从制止,立即停手,尊重老师”、“正直,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和“正确认识错误”,四次肯定学生,并每次奖糖果一块。糖果送完,问题也解决了。大师的做法,对我们一叶障目,只见学生缺点、不见学生长处的老师,无疑是上了生动的一课。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要正确看待学生。学生是成长发展中的人,伴随着成长,会有缺点、不足,甚或比较严重的错误,但一定会有体现真善美的闪光点;要欣赏学生。我们过去看学生,常常是居高临下俯视学生,常常是带着挑剔冷眼相看,尤其是看问题学生,把问题放大了,把优点淡化了,满眼都是问题。我们只有怀着真情和热情去欣赏学生,才有可能走进学生心灵世界,发现人性美的一面;还要走近学生。要到学生中去,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理解学生。

第三,要精心呵护闪光点的成长。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柔弱的幼苗”,是希望的种子,如果精心呵护,可以成长为参天的大树,否则,也可以悄然夭折。青少年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的德育过程,而发现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激励,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所以,赞扬之后不能停息下来,要继续引导学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动,把道德行动转化为道德习惯,使学生不断前进。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今天的学生“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今天的教育需要我们运用赞扬。

一句话也许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让这一句话是赞扬学生的话!

相关文章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