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文章 > 学校管理 >

从管理学角度探索教师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

发布时间:2017-03-30 15:54   来源:毕业论文网 2017年   作者:   我要收藏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职能,有效地利用学校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对象,确定并达成学校目标的社会实践过程。人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对象,对教师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两大课题。面对普通高中教师工作压力大,专业成长受限,职业倦怠问题突出等现状,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方可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专业成长的动力,培养其创造性,这成为学校管理的根本。
 
  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是一所中专转制而来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转制十年的艰苦努力使学校发展稳步前进,高考升学率逐年提升,学校特色化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学校管理者之一,笔者深感学校管理尤其是普通高中的教师管理中,只有以人为中心,才能充分激发教师的潜能,发挥每一位教师的优势和特长,让他们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找到自己工作的兴趣和乐趣。即使在工作超量的实验中学,我们的教师依然表现出难得的工作热情,这种良性发展的势头无疑来自于校长及所有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事实上,在学校转制初期,学校呈现的问题是很突出的。就教师群体而言,从原来辉煌的中师教师走向繁忙且升学压力巨大的普通高中,强烈的心理落差使一些优秀的教师落寞和彷徨,不到半年的时间,有四位高级教师调离或转岗,这对其他教师的心理冲击不言而喻。当时的校长面对此景此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于是学校加大对教师和学生的量化管理,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尽快冲击进入全市示范高中之列。适得其反,教师们急躁冒进,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中极端事件频现,部分教师也开始心灰意冷,工作态度日渐散漫。
 
  学校管理者尝试通过更严格的制度和生硬的量化管理改变现状,先后颁布《教师教学事故处理办法》《违纪教师处理决定》等制度,并要求教师反复学习《高中教师常规管理办法》,清晰明确的处罚办法并没有改变教师队伍怠惰、散漫的现状,学校依然死气沉沉,教师怨声载道,牢骚不断,一线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忙碌、疲惫,教育效果甚微。一年之中,七位教师生病住院,教师调离学校的状况还在延续,教育科研几乎一片空白,诸多问题引发学校领导、教师的深层思考:学校管理核心究竟是效益管理,还是人的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对人的基本看法认为:人是复杂的,每个人都具有许多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因此,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不同的工作采取适当的管理方式和选用恰当的人,对不同需要和动机的人必须安排不同的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
 
  它强调在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为主体,树立一切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为了人的思想。它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作为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掌握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把人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教师管理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素质的提升,现在看来,这种理念的确不失为一种“远见卓识”,它找准了问题中心,体现了学校管理的本质和时代特征,蕴涵着学校管理发展的思想,也成为之后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引导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的思想和观念。
 
  正是基于这样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者群策群力,调整管理思路,形成以人为本,以制度服务育人的管理思路;学校以“勤、慎、诚、毅”作为校训,旨在引导师生以“勤业”为荣,以“勤学”为乐,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把“勤奋”“慎独”“诚信”“坚毅”作为砥砺品格的标准。
 
  学校积极倡导“传承文明、进而不已、明德笃学、和谐发展”的校风,着力培育“尽责、博学”的教风和“律己、好学”的学风,通过营造严谨治学、勤奋进取的育人氛围,努力实现“视学生为亲子,让家长放心;视教育为天职,让学生成才;视质量为生命,让社会满意”的教育承诺。这些教育理念,既有科学的目标定位,又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经过师生的再认识、再实践,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办学理念中突出人的价值,在教师管理中努力探索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策略。
 
  1.立足教学实践和研究,以目标管理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酒泉市实验中学是由原酒泉师范学校转制而来,学校师资力量在全市学校中均属前列,教师整体素质良好,善于思考,积极上进;只要有合适的平台,他们便会焕发新的活力。目标是构成学校科学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教师创造性潜能发挥的有效措施。科学、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能引发不同层次、不同结构的教师的需求,并能激发其实现目标的创造性动机和行为。校领导在制定目标时,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实事求是。把教师的待遇与学校年度计划和目标挂钩,如把课时、职务、岗位工资、各种奖励工资与目标综合起来,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学校领导在确定目标措施时,既考虑到使每个教师都有通过创造满足个体需要的机会,又特别注意发挥教师群体的创造力。通过科学合理地引导,教师们在全市的同课异构展示及各种教学竞赛中成效卓著,仅2007年一年在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师就有12位,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各个环节所发挥的创造潜能与学校目标协调一致。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在展示自己的才华的同时,一步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2.关注教师生理心理健康,以人文管理减少教师职业倦怠
 
转制高中后,很多教师适应滞后,工作上缺乏热情活力,极度疲劳,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对生活冷漠、悲观;很多教师面对学生牢骚多耐心少,对学生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消极否定,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教师成就感低,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面对生源质量较低的状况,表现出对工作的无力感、自卑感。这种较低的成就感会进一步加剧教师的职业倦怠,大大降低工作的驱动力。针对教师身体、心理状况欠佳,教学压力沉重的现实,学校领导安排教师参加心理讲座辅导,以帮助教师主动管理情绪,缓减自身压力。减少与教学无关或关联较少的活动,缩短会议时间,使教师从琐碎的活动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机会和时间投入到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回归本源的教师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 另外,在管理中,凸显“以师为本”的思想,安排45岁以上的教师每年一次全面体检,45岁以下教师至少每两年体检一次。对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实行分层管理,注重以老带新;在激励措施上,适当考虑到中青年教师的利益和成长,有效调动了中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同事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教师因此获得安全感、自尊感和归属感,工作自然轻松愉快。
 
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较为完善的发展。学校形成以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教务处、政教处等机构构成的学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事务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学校的管理。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仅能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而且能激发其主动精神和创造意识,提高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工作效率。另外,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使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管理更具信任感和归属感,使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使每个教职工明确了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3.优化育人意识和育人氛围,以制度管理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
 
  为了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学校一方面重视人文管理,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确立管理的目标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在全校形成“文化提升育人意识,制度保障育人氛围”的育人理念。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理解,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德育活动。从学生的规范入手,狠抓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积极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月”“周一国旗下讲话和宣誓”“优秀宿舍评比”“教室文化、宿舍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综合能力。学生在全员育人的氛围中,逐渐找到了信心和动力,师生关系得到改善,育人氛围日渐和谐。教师工作状态改善明显,班主任工作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环境。得到制度保障的教师团队工作积极性得以激发,教师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学习后进学生补课,自习和空堂课早早被教师们预定。
 
  2010年,实验中学在生源质量差的状况下,取得了高考突破性进展:高考录取率达到64%,两名学生考取重点一本,二本院校录取近百人。教学质量的提升,使教师们的职业成就感得到了回归,工作责任心更强,更为敬业,学校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4.充分发挥名师名课的引领、示范作用,以绩效管理激励教师专业成长
 
  一名优秀的教师必然要经历时间和实践的磨砺,不断的成长需要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竞争。为优化队伍结构,激励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从2010年开始着力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只有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才能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味提供人才支撑和智慧保证,才能开创我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首先,健全名师培养机制,营造名师成长环境。学校评优树模中打破以往论资排辈的评优模式,采取业绩优先、能力优先、成果优先的评优模式,形成《酒泉市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办法》《酒泉市实验中学优秀教师、青年教学能手、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办法》,一部分有扎实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的青年教师很快脱颖而出,他们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在学科教学、教改、教研中起到指导、带动和示范作用。
 
  其次,组织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式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优秀教师每学期进行示范课评比,青年教师进行过关课竞赛,定期举行“同课异构”教学竞赛,学校竞赛优胜者可参加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比赛,比赛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学校还要进行奖励。
 
  积极的竞争和激励氛围使教师们投入大量精力钻研教学,研究学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不足十年时间里,我校参加省市及国家级赛课的获奖教师人数位居全市高中前列;省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数量翻翻,市级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获奖人数超过全校总人数的一半,“陇原名师”2人,省特级教师4人,省级名师占比超过酒泉市的任何高中学校。
 
  再次,青年教师培养工程渐成体系。学校开展教师“一帮一”结对帮带活动。名师、学科带头人每人帮扶青年教师1人,活动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活动、有效果,其表现作为名师考核重要一项。系统的教师成长体系为各年龄段的教师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也使全体教师在互帮互学的氛围中找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感。
 
  5.创建和谐平衡的教育环境,以民主管理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2015年底,全市进行教育质量评估研讨,评估专家这样评价实验中学:没想到后起的实验高中发展如此有序;没想到工作超量的实验中学教师如此积极乐观;没想到生源如此差,教师却如此敬业,教师竟能如此乐教。
 
  是的,和谐平衡的教育环境更能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在以人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的育人环境中,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价值和快乐,难怪其他学校的教师们会羡慕:是什么让实验中学的教师那么开心地当教师?在一个重视人,重视人的能力价值,重视人的精神体验的学校中,把“人”作为管理者思考的核心问题,人在得到尊重的同时发现自我价值,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教师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呢?

相关文章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