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技工教育办学、宣传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4月20日-21日,2017技工教育办学、宣传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就新技术冲击下的技工教育发展进行主题研讨。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北京市职业能力建设指导中心、中国劳动保障报社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全国技工院校负责人等数十名代表出席会议。
会上,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相关处室负责人解读了 “十三五”时期技工教育发展规划,阐述了目前技工教育发展的态势、面临的形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知名职业教育专家、北京大学中国职业研究所所长陈宇就人工智能时代的人力资源开发作了主题发言。 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对既有人力资源结构带来巨大冲击,规则性体能劳动将被机器人所取代。未来劳动者素质的核心是数据思维和数码基因,这也是我国技工教育未来的培养方向。
当前,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国, 并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重塑新的产业分工格局起到推动作用。 直面新技术冲击给技工教育带来的挑战, 探讨今后的转型之路, 是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所在。
2017技工教育办学、宣传研讨会观点集萃
宁波技师学院院长李世存:
围绕宁波行动纲要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2016年, 浙江宁波市委、市政府制定《“中国制造2025” 宁波行动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宁波自身产业优势, 推动智能经济的发展, 将宁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创造中心。学院的做法是围绕宁波行动纲要,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一是稳步建设新专业建立各专业课程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实施开放办学深化校企交流合作;三是实行产品教学法对接产业技术发展。
张家口市技师学院院长孙宝林
技工教育与国际接轨
技工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学校办学层次,这是我们学院紧跟经济发展脉动作出的应对之策。经过实践,我们认为,技工教育与国际接轨,可以进一步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国际企业文化交融,提高技工院校的办学层次与发展空间。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院长孙晋东
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以科技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为主要内容,通过构建产学研、人才选拔、技术输出等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社会新技术发展与应用。一是为行业企业提供应用技术开发等科技服务;二是搭建新技术服务平台,提升新技术服务能力;三是建立新技术人才选拔培养基地。
湖北省民间工艺技师学院院长许小兰
“互联网 +” 盘活荆楚民间工艺
为了让非遗手工技艺为特色的技工教育活起来、美起来、香起来、亮起来、特起来,让非遗手艺既高大上地传承文化血脉,又能对接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让学生动起来、忙起来,让产业壮起来,学院运营 “互联网+”,推动技工教育开门办学的转型。一是构建荆楚非遗购电商平台;二是打造BPO居家创业平台。
苏州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院长钱永明
要有充分的转型发展自信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转身,需要技工院校主动的责任担当,站好高技能人才培养这班岗。首先, 技工院校要有充分的转型发展自信。其次,技工院校要做好品牌特色塑造。最后, 技工院校需要利好政策的尽快落实。
景德镇市高级技工学校副校长熊海亮
传承发展 创新创业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科技, 正改变着当前的就业生态。技工院校承担着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培训技能人才的责任。学校陶瓷艺术交流与培训工作思路是:依托陶瓷创业孵化基地和学校陶瓷实训基地,以大师工作室建设带动和促进陶瓷艺术交流与培训基地建设。
国家高技能培训联合委员会副秘书长崔秋立
激情与理性
我们一定要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把适应需求与遵循人才培养规律, 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 “点”:
一是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寻找切入点。紧密结合本地区产业发展长远规划, 结合园区建设、特色小镇建设等新的经济增长点, 研究未来专业方向, 同时要分析研究各种新产业、 新业态的发展前景, 准确把握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使专业和专业群的设置真正科学合理, 面向未来。
二是要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立足点。以代表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为依托, 探索多元化的办学体制。与新型学徒制试点相结合, 建立系统完善的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双制,工学一体。
三是要把核心能力培养作为着力点。新专业只是载体,关键还是面向未来的核心能力培养。要努力挖掘新专业、新技术中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核心技能和核心素养, 把专业建设与一体化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 与工匠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要建立创新性、复合型、面向未来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而不是满足于教会学生某种新设备的简单操作技能, 满足于短期的就业需求。只有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 才能增强和提高技工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打造发展的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