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资讯 > 全球视野 >

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行业 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9 11:35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作者:张中兴,张金耀,陈   我要收藏

  2013 年以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家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意见》等文件,均强调要积极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健康养老行业专业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只有全面掌握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健康养老行业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才能在满足服务社会需求、调整办学层次、优化专业结构、改善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行业进行抽样调研,随机选择了健康养老服务机构371 家并发放调查问卷,其中,河北270 家,北京59 家,天津42家,回收问卷371份,有效问卷收回率100%。
 
  (二)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形式,由42 名人员组成调研组,分成5 个调研小组,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进行走访调研,随机对健康养老行业机构进行问卷发放、分散填答、当场收回,受访者自愿填写完成,数据资料真实有效。
 
  (三)研究内容
  未来三年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行业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包括招聘单位重点关注的问题、最先考虑的录用条件、不同层次毕业生的待遇等。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以及专业在线问卷调查平台进行数据录入,由4 名数据管理员独立进行双份录入并校对,保证数据录入的准确性。
 
  二、结果与分析
 
  (一)健康养老机构人才现状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截至2015 年底,我国年龄在60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2.22 亿人,占总人口的16.1%;年龄在65 周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1.44 亿人,占总人口的10.5%[1]。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将催生“银发产业”,庞大的老年群体需要医护照料。因此,健康养老服务就业岗位潜在需求巨大。
 
     1.人才匮乏的原因
  在被调查的371 家健康养老服务机构中,普遍存在着人才流失、招工难等情况,分析其原因,统计结果显示有192 家选择了“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占总比例的51.75%;有103 家选择了“待遇低”,占总比例的27.76%;还有83 家选择了“工作条件差”,占22.37%。
 
  2.学历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有196 家健康养老机构其本科学历以下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0%及以上;有35家养老机构其本科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0%及以上,有19 家养老机构其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员工总数的30%及以上。
 
  3.急需人才类型
  调查显示,健康养老机构急需的卫生人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护士(49.33%)、卫生技术人员(25.88%)、临床医生(18.87%)。按照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养老机构医务室基本标准》要求,“养老机构医务室至少要有1 名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至少有1 名注册护士。”[2]而当前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机构普遍缺少护理、医技和医师等方面的卫生人才。
 
  4.人才招聘面临的问题
  有188 家健康养老机构认为在招聘人才时遇到了各种问题,在学历层次上,认为能够达到要求且动手能力与实践经验符合要求的医学生严重不足的占50.67%;有68 家机构选择了“医学教育与实际需要脱节,符合单位工作需要的人才难找”,选项比例占18.33%;其他各项所占比例基本持平。三地都将“本单位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看作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中,薪酬待遇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河北省健康养老专业人才月工资在1 000~2 000 元之间的占36.8%,北京、天津两地主要集中在2 000~5 000元之间。
 
  (二)聘用方式与条件
 
  1.聘用人才的主要方式
  253 家单位在聘用人才时主要采用“合同聘用”的方式。河北、天津两地在“合同聘用”外,河北有43 家机构采取“临时用工”的聘用方式,占总比例的12.8%;天津有27.3%的机构选择“临时用工”;北京市聘用人才则全部采取“合同聘用”方式,聘用方式的不同与当地的经济、政治、人事机制等多种因素有关。
 
  2.录用毕业生优先应聘条件
  371家受访单位在填写问卷中对毕业生录用优先应聘条件时,职业能力、品德修养和社会实践经历是单位普遍关注的条件。河北省受访的270家健康养老机构中,有180家选择了职业能力,占选项总比例的53.4%,179 家选择了品德修养,占选项总比例的53.1%,有83 家选择了社会实践经历,占选项总比例的24.6%。在北京市59家健康养老机构中,虽然受访单位录用毕业生优先应聘条件排名前三位的选项不变,但是重要性次序发生了变化,依次为“品德修养”占75%,“职业能力”占50%,“社会实践经历”占50%。从受访单位录用毕业生优先应聘的条件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注重的不仅是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以及社会实践经历。
 
  3.录用毕业生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录用毕业生重点关注的问题上,受访的河北省相关单位与京津冀总体上的比例是一致的。
 
     然而,汇总北京市受访单位,其重点关注程度有所不同:“社会实践与项目经验”占66.7%,“职业素养与企业忠诚度”占50%,“知识与技能”占41.7%。
  
     可见,北京市健康养老机构在录用毕业生时不论是优先应聘条件,还是重点关注问题,都高度重视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急需能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专业人才。天津市健康养老机构在重点关注的问题上反映出其在重视社会实践的同时,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与忠诚度同样重要。
 
  4.招聘毕业生最注重的条件
  第一,单位招聘毕业生最注重的个人品质。
 
     京津冀三地371 家受访单位最注重毕业生的三项个人品质依次为:责任感(80.05%)、敬业精神(63.61%)、诚实守信(46.9%),还有160 家选择了严谨踏实,占总选项的43.13%。在严谨踏实选项上,天津市单位的重视程度最高。
 
  第二,招聘毕业生最注重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河北省与天津市健康养老机构在招聘毕业生所注重的专业知识技能,不论从选项上,还是从重视程度的先后顺序上是一致的。北京市所重视的项目有所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实践经历(91.7%)、专业应用技能(75%)、职业资格证书(41.7%)、专业前沿知识(33.3%),专业理论知识(16.7%),这说明北京市健康养老机构在招聘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社会实践经历与专业技能,与河北省和天津市相比,更加看重毕业生是否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三)健康养老机构人才需求预测
 
  通过前期调研发现,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紧缺正在成为制约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健康养老行业的迅速发展,将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未来三年,京津冀三地371 家健康养老机构需要的卫生技术人才就学历层次及所需的人才数量分别为:专科7 531 人、本科3 899 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53 人,合计12 083 人。其中,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服务机构未来三年所需人才主要专业及数量如下:护理专业3 317 人,专科2 578 人、本科672 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67人;养老管理与服务专业2 203 人,专科1 410 人、本科667 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26人;健康管理专业727 人,专科430 人、本科256 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1 人;康复治疗专业716 人,专科401 人、本科263 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2 人。
 
     可见,目前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专业人才需求的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本、专科层次,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对接市场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结论与建议
 
 (一)加快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健全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医学院校应开设健康管理、心理咨询、养老服务等相关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拓宽思路,结合多种教育方式,尤其是要提升基层健康养老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扩大健康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模。医学院校可以根据地域经济发展以及健康养老人才需要状况,开设一些与健康养老服务相关的专业点,如健康管理专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康复治疗专业等。从当地实际出发,用好单独招生的资格,通过增加相关专业点的招生计划,逐步扩大所需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
 
     三是明确健康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开展好健康养老行业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
 
     四是加强健康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依托相关院校积极开展健康养老服务机构、社区健康养老机构、社区工作者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行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
 
     五是推行健康养老服务行业“双证书”制度,实行专业课程的考试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二)重视健康养老相关专业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调研发现,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行业对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十分看重,关注毕业生是否有责任感、敬业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为此,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将职业素质,特别是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3]增加人文课程,如医学心理学、医患沟通学、医学社会学等,提升学生行医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护卫生命”的观念,树立医学生“以人为本”的仁爱之心。[4]鼓励、支持青年学生参加志愿服务、送医疗下基层、进社区等活动,锻造学生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爱心助人、服务他人的医学人文素养。同时,根据健康养老机构招聘毕业生时最注重的品质与能力要求,强化学生“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个人品质,不仅要培养注重医术精湛、医学知识扎实、技术娴熟的毕业生,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崇高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5]此外,坚持“强化能力,突出应用”,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三)全面提高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相关行业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依托地方医学院校以及健康养老服务机构等,重点建设一批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健康养老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实训基地。推进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点的建设,重点支持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建设,鼓励和引导医学院校在健康养老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式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特别是要加强相关专业的教材建设,加大健康养老服务相关建设教材在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中的支持力度。地方医学院校可以与相关行业、企业单位联合编写符合地方实际需求的校本教材,将典型案例引进教材。加强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相关专业教师的系列培训,加强教师间的沟通交流,促进院校间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培养造就一批相关专业的领军人才。
 
  (四)积极引导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
 
  学生理性就业创业京津两地健康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大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为灵活就业或合同制,这一点在河北省毕业生就业中显得更加突出。为此,要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积极创业。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就业创业典型报告会、校园比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求职意识与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鼓励毕业生积极参与健康养老领域的创新创业活动,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智慧养老”所需要的产品、条件、设备等,都可以成为毕业生创新创业的参考项目。
 
  (五)防止健康养老服务业人才流失
 
  通过调查发现,京津冀地区健康养老行业所需人才急缺,同时人才流失率高。目前京津冀地区的健康养老服务市场,无论是专业人员的质量质和量都不能满足的需要。因此,要鼓励专业对口毕业生从事健康养老服务业,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鼓励引导相关专业,如护理、社会服务与管理、公共事务管理和家政学等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健康养老服务工作。政府有关部门要健全健康养老服务就业政策,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稳定健康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队伍,逐步提高健康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与福利待遇,增加从业人员的职业成就感与归属感,改变人们“养老服务就是伺候人”的传统观念,吸引人才流向,扩大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