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资讯 > 教育天地 >

教育需要“马蜂窝”

发布时间:2016-03-03 09:40   来源: 新校长传媒   作者:廖伟   我要收藏

几天前的早上,我把从南泉山上带回的一个马蜂窝挂到了学校民族吧的树上。当时买这个马蜂窝,是考虑到城市里成长的小孩子可能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东西,而且这个马蜂窝底部被撕开了一小部分,刚好可以看到其内部结构,拿回来正好可以让大家看看。

马蜂窝挂上去不久,围绕它发生的事情就开始了。第一节下课后,有部分二年级的同学在上厕所的途中就发现了这个“不速之客”。

“这个是什么东西?”很多小朋友都在问。

“是马蜂窝,我在电视上见到过!”有个小朋友回答得非常肯定。

“马蜂太厉害了,只不过我们两天没看,这里就长出了马蜂窝!”

“马蜂有毒,蜇人很痛的!电视上好像说还蜇死过人!”

“那我们快走!”

于是,几个小朋友就跑回教室了。

第二节、第三节课后,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都为发现校园里多来马蜂窝而议论纷纷。“我们把马蜂赶走吧!”一个好事的小孩提议。他的话到附和。一个男生在花园中找到了一个小石块,开始扔马蜂窝;一些男生朝马蜂窝吐起了唾沫;一些女生在嘴巴中念念有词“坏马蜂,坏马蜂,赶快走!!!”这样的行动,在上课铃声中暂停。同时马蜂窝的事情也被报告给班主任老师们。

午餐后,围观的学生、老师就更多了。恰巧,我经过时,看到一个小孩正准备采取“驱赶马蜂”的行动,用枯树叶去扔。我告诉他们,这只是一个马蜂或者野蜂的窝,现在没有住蜂子了。

这下子,学生问题就更多了。“这是真的蜂窝吗?”、“这是马蜂窝还是野蜂窝?”、“这里面真的没有蜂子吗?”、“蜂窝里面有蜂蜜吗?”……

老师们也提出问题了,“马蜂窝会不会引来别的地方的马蜂?”。

好多好多的问题,大家都想即刻解决。

于是,趁着周一下午的组长会,学校围绕“马蜂窝”开了一个简要的会。通过对二年级老师的了解,知道二年级语文课上刚刚学了课文《蜂蜜》,因而学生对蜂窝尤其感兴趣。同时,让老师们网上查阅,了解到“已经废弃的马蜂窝,别的马蜂是不会来住的”。大家商量达成一致,来一次围绕“马蜂窝”的课程学习。

随后几天,关于“蜂窝的结构、建筑材料,蜜蜂、马蜂的区别,蜜蜂如何酿造蜂蜜,唱、画蜜蜂,怎样防止被蜂蜇,被马蜂蜇了以后该怎么处理,学校公共的环境布置需要共同爱护”等学习内容就在现场观察、语文、信息技术、美术、音乐、品生、班会等课上开始了。因为学生有很多问题急切需要解决,故而在参与学习过程中都很投入,可以说至少延续了一周。

过程中有个有趣的事情。在“马蜂窝”事件的第三天,学校李校长在代一年级二班的一堂语文课,下课铃声一响,最后一排的一个男生抓起笔盒就往后门外冲去。边跑边喊“看马蜂窝去啰,看马蜂窝去啰!”李校长悄悄跟在他后边,来到树下。看到李校长,小男孩有点不好意思了,故作镇静的问“李老师,树上那个是什么东西!”李校长按耐不住心中的话,对他说“嘿,你出教室门都在说看马蜂窝,看马蜂窝。你说说它是什么呀?!”两人都会心的笑了!

我把“马蜂窝”事件的经过进行整理,在第二周的教职工大会上讲给老师们听,并从“课程建设”角度让大家思考我们日常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问题。

经历一个事件,讲述这个故事,让我体验到全新思维的实践价值。

第一,作为教育者,不管是办学者还是教师,基于课程的设计感很重要。要把生活中的很多资源与学校课程建设融合,这样才能在课程实施中达成生生活化、体验式的学习。

第二,作为学校领导者,我们可以从学校一个物体或一件事情过程中的一张图片,来讲述办学中的故事,虽然我刚刚讲的故事还不精彩,但是这很有意义。

第三,提升教师在学校群体的意义感,即价值感,需要将他们的成长不经意间融入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中。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教育真的需要“马蜂窝”!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