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专栏 > 名家文章

能力重要还是素养重要

发布时间:2016-03-17 09:57   来源:教坛视点   作者:徐国庆   我要收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当更突出能力还是素养?这似乎成了一对矛盾。许多教师反映:他们通过调查发现,企业更看重的是职校生的素养而不是能力;企业甚至认为学生没有能力也没关系,因为能力是企业在实践中可以很快培养出来的,学校根本没有必要花那么大力气去做企业很容易做的事情,但素养不好的学生企业是不欢迎的。面对这一结果,许多教师对专业教学丧失了信心。我们该如何辩证地对待这一结果?

这一现象不仅我国存在,发达国家也同样存在,比如美国。但美国学者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比较理性。他们认为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中到底是能力重要还是素养重要,与这个职业的专业化程度相关。如果一个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很高,那么雇主就会更看重员工的能力,即使有的员工在品行上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也可能会容忍;如果一个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很低,其职业能力只需要通过短期培训就可以很容易地获得,那么雇主就会更看重员工的素养。可见,笼统地对能力重要还是素养重要这一问题做出判断是不行的,其结论要根据具体专业而定。但无论如何,职业教育中职业能力的培养总是不可或缺的,否则这种教育如何还能称为职业教育?至于技能过于简单的职业,本身就不应当纳入到学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中。

其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与素养是不应该存在矛盾的。素养的培养,对教师来说更多地是一种意识和行动,在教育过程中并不需要花费太多专门的时间,真正需要花费专门时间的是能力培养。比如安全意识培养,它的教学本身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只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要求和提醒学生。相反,如果没有了能力培养这个载体,素养培养就会流于空洞和形式。比如市场营销专业,我们要培养学生热情待人的职业素养,但如果脱离了营销交流能力的培养,怎么可能培养学生热情待人的职业素养呢?学生怎么可能深刻理解这种职业素养的内涵呢?在实践中,能力与素养往往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能力的培养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素养。因此,面对企业对职业素养的突出强调这一问题,我们的对策恰恰不是要弱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要提升对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实,我们还要深入分析的是,企业所说的能力与素养,与我们所理解的能力与素养是同一含义吗?很可能不是。在运用访谈法进行调研时,往往由于概念的不对等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要特别小心。有位从事机电行业的企业专家对我说过同样的话:“你们学校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素养,技能其实是无所谓的,我们自己也可以培养”。当时我就反问他:“那下次招聘员工时,你需要机电专业的学生,而我们给你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行吗”?他顿时无语。接着我询问了他对问题的具体想法,发现企业专家所说的能力并非我们所理解的完整意义上的职业能力,而主要是指动作技能;他们所说的素养,也不仅仅是指学生的道德品质、与人交往的方式等素质,而更多地是指对工作的认同,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对工作中问题的准确判断与灵活处理等等素质。他们想告诉我们的是:学校不要把过多的教学资源投放在对动作技能的娴熟度的训练,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如此理解,校企之间认知上的矛盾就不存在了,且企业界的提醒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近年来,在强调技能的观念的引领下,借助各类技能大赛的推波助澜作用,有些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一味地突出技能训练的倾向。职业教育中不能没有技能训练,因为“知道”与“会做”是两个完全不同层面的教学目标,要把知道的“知识”转化为技能,必须通过一定强度的训练。这是职业教育教学法的基本常识。然而学校职业教育在技能训练的娴熟度上不应有过高要求,因为在学校情境中娴熟技能的形成需要耗费大量资源,而这种娴熟的技能在企业情境中花费较小额外成本就很容易形成,因而我们不应鼓励职业院校过于突出对学生娴熟技能的训练。学校职业教育应当把重心放在职业能力的其它内容,比如对工作情境中各要素的理论理解能力,对工作程序、动作规范与质量标准的准确理解与严格执行能力,高度的安全意义、职业角色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对工作中问题的准确认知与判断处理能力等等。相对于娴熟的技能,职业能力的这些内容其实更为重要。

因此,合理理解学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消弭许多矛盾观点的关键,是要破除我们话语结构中所习惯的一些二元概念,比如理论与实践、能力与素养等等,用整体的职业能力单元去分析我们的教学内容。这其实就是能力本位教育思想的对能力的思维方法。

名家专栏

徐国庆
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教授、博

徐国庆(1971-),男,江西高安人,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教师教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