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文章 > 学校管理 >

“后发型”职业学校如何“后来居上”

发布时间:2019-07-08 09:48   来源:未知   作者:刘炜杰   我要收藏

如何办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如何破解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是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在“2018年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学术年会”上提出职教人需要回答的“三张问卷”中的第三张问卷。葛道凯的“三张问卷”直面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第三张“问卷”戳中了职教人, 尤其是“后发型”职业学校人的痛点。
 
何为“后发型”职业学校?在“示范性”职业学校“一骑绝尘”的背景下, 一大批原本基础薄弱、资源相对缺乏、投入明显不足、发展整体滞后的职业学校自然就成为“后发型”职业学校。“后发型”职业学校的大量存在及其滞缓发展, 凸显了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严峻性。由此, “后发型”职业学校如何“后来居上”, 就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1.“后发型”职业学校的“后来居上”不是做“面子工程”。“后发型”职业学校可以“示范性”职业学校为“范”, 但切勿走错方向。关键问题在于, 游离在公共资源视线边际甚至之外的“后发型”职业学校, 如何能够以基础条件较好且通过获得公共资源集中、连续支持得以迅猛发展的“示范性”职业学校为“范”?譬如, 某“后发型”职业学校将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近半经费用于并无课程关联的科普馆、展览馆建设。无独有偶, 另一“后发型”职业学校则为新采购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布置了透明的“独立空间”, 主要作用是供人“瞻仰”。这些“后发型”职业学校将“示范性”职业学校的某些“范”学得“颇有模样”, 却对其主干专业课程必要资源不足的窘境“视而不见”。在一定程度上讲, “示范性”职业学校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并不能真正承载符号所表征的意义, 若以此为“范”, 恐怕大都是“东施效颦”“贻笑大方”。
 
2.“后发型”职业学校“后来居上”的关键是“练好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 “后发型”职业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一是“以人为本”。只有“后发型”职业学校人成为主体, 才能发挥“后发型”职业学校自我发展的能动性。二是“问题本位”。每一所学校都处于不同地方, 有着不同的办学积淀, 肯定存在各自不同的问题, 即使同一所学校在不同的发展目标下也存在不同的问题。从自身问题入手, 才能在后发中砥砺前行。三是“量体裁衣”。“后发型”职业学校发展目标既要适合国家、产业、企业的发展需求, 也要适合学生及其家长的发展需求, 更要适合学校的发展实际。“适合”自身的发展目标, 是“后发型”职业学校越而胜己、卓然独立的前提。四是“找准定位”。“适合”自身的教育改革应当是“后发型”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及其资源的优化调整, 是有效和中高端教育供给的扩大, 是教育供给结构对来自于区域产业、企业和学习者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的增强, 是学校中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及其资源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3.“后发型”职业学校“后来居上”的基础是“修好外功”。要促进“后发型”职业学校的发展, 政府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一是厘清政府管理权限边界。厘清管理权限边界, 就是要缩减政府层面对于职业学校“无边界”的管控, 要在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等国家意志的框架下, 进一步扩大职业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厘清管理权限边界并不是缩减政府管理部门的权限, 而是要求政府管理部门从更高层面进行谋虑, 既要做好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 又要引发由下至上的改革动力。二是丰富办学管理主体。既要建构诸多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和协作的平台, 也要搭建行业、企业、社区以及更多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平台;既要明确利益相关者在职业学校办学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也要让由其他利益相关者举办的职业学校能够获得同等的待遇, 使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提升其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三是改变经费投入方式。通过购买服务、服务保障以及专项支持等方式进行投入, 建立更为公平、有效的投入机制, 减少经费投入集中于某一、二所职业学校的现象, 从而减少“马太效应”的发生。四是完善绩效评估框架。改变政府在职业学校资源配置中的无序状态, 有效避免资源重复性投入, 破解职业学校资源配置中的均衡性、公正性难题, 减少职业学校资源建设中的低效性投入, 缓解不同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