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育故事:草根教师的科研
当下,不少教育科研正在异化为一线教师的“苦役”,让本已超负荷工作的教师“雪上加霜”,致使科研成为“劳民伤财”之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发展。事实上,大部分一线教师理论素养匮乏、知识视野狭窄、学养不够丰厚,加上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倘若硬要去做大型的课题,势必会因底蕴不够丰厚,在研究过程中捉襟见肘,致使科研搁浅,最终不了了之。笔者以为,
一线教师最好的科研就是写教育教学故事
写清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在寻求解决的过程中,有何感受,有什么思考,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训。这种以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等形式呈现的科研,不像正规的课题研究那样,要申报、立项、寻求相关的理论支撑、确定研究方法、撰写结题报告,省去了诸多繁琐程序。写教育教学故事需要教师联系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相较中规中矩的课题研究而言,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比较适合事务杂、时间少的一线教师。
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从2008年尝试写教育故事
开始时,写一些自己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或者班上发生的事情。有时也写一些课堂上发生的有趣故事,甚至是教学“败笔”。这种真实原始的记载,除了能释放自己当时的不良情绪,还能磨砺自己的思想锋芒,锻造自己的文笔。一学期下来,这种流水账式的“日记”写了四五本,自己随时翻阅,曾经的教育场景、昔日可爱的学生,犹如电影镜头一一展现,心头会漾起一圈圈快乐的涟漪。写教育故事实在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精神愉悦法。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反省自身的教学行为。在这种精神愉悦法的驱使下,笔者边实践,边阅读,边坚持写教育日记、教育随笔,内容渐渐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不但写自己,还写同事,但凡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皆为我所思所想,成为笔下表达的内容。
后来,看到别人的教育思想或是教学思考变成铅字时,心想:要是自己的思考能变成铅字,出现在报刊上,那该多好!于是,我继续思考着,实践着,笔耕着,试着向省内外的教育报刊投稿,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有一篇公开发表了。这极大地鼓舞了我,让我更执着于写教育故事。现在,我才知当初如实记载教育故事的行为,叫教育叙事或随笔,是一种草根式的科研。写教育故事,让我的教育思想逐渐深刻起来,课堂教学渐渐风生水起,学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也多次应邀上公开课、做专题讲座。实践证明,写教育故事照样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然而,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最为重要的是,写教育故事让我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源泉,那就是实践、阅读、思考和教育写作。
每天,我满怀激情,带着一双发现的慧眼、一个思考的大脑,观照审视教育现象,洞察反思教学行为。夜深人静时,我便迅疾敲击键盘,把思考和情感化作一行行文字,梳理成一篇篇随笔反思。当一份份样报纷至沓来时,我收获了作为一个教师特有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回首写教育故事的日子,我深切感受到一线教师从事的最好的科研就是写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