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专栏 > 名家文章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17-09-25 13:52   来源:《职教通讯》   作者:石伟平   我要收藏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模式有两种

(1)从“出口导向”转向“内需拉动”。出口导向型经济着重于利用国外资源与开拓国际市场,以生产出口产品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采用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中国的经济增长便依靠国外资本、国外先进技术、国际市场和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但自2008年,以来这种发展模式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社会和经济的内外部失衡不断扩大,已经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均衡和持续发展。出现过高的外贸依存度、贸易摩擦、巨额顺差、资源与环境日益恶化、内需不足等问题。同时,国际市场的剧烈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在出口不旺的情况下,人们自然希望通过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城市中产阶级和农村人口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主要力量。(2)从“劳动力密集型”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中国开始进人一个老龄化的社会,我们现在正面临“劳动力短缺”,特别是年轻下人的短缺的难题。人口红利在中国将不复存在。企业正通过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管理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来减少用工规模。

 
上述经济转型模式分别带来的挑战

(1)如何使农民致富?在中国,农村地区、农业和农民是中国国家发展策略的重要部分,大部分人口是农村人口,因此使农民富有起来,拉动内需是非常必要的,政府提出了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解决对策,即引导贫困人口从传统农民向产业下人转变。(2)如何实现技术升级,减少商业转型成本?我国的农民下占到全国下人的三分之一,因此,使得这些下人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很有必要。2015年5月,国务院新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文件,描述了中国的制造业如何通过进一步集成“新信息技术”,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制造”转变。其中,生产、服务和管理过程中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帮助减少劳动力成本,实现中国制造业升级。

 
对于这些挑战,以及政府提出的回应,中国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
 
1.配合“新型城镇化”,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新型城镇化有三个内涵:(1)农业现代化。对此,职业教育的任务主要有:①将“传统农民”转化成“产业下人”;②高职院校农业专业课程体系的综合改革,主要从培养目标、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来进行。(2)下业与城镇一体化,探索城市化的新途径。对此,职业教育的任务主要有:①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无土地农民从事非农职业,使他们有更高的收人和更好的生活,这种“转移培训就业”,城市职业学校/学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②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立足城乡统筹发展。(3功日强对农民下的技能培训,加快其市民化进程。对此,职业教育的任务主要有:①加强对农民下的技术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高技能人才和创业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社区公益培训等;②使城市农民下子女接受平等教育。
2.帮助农民下升级,为“中国制造2025”转型培养知识型员下。成功实现城镇化过程中生产、服务和管理的数字化和技术化,能够降低员下的劳动量和劳动成本,提高效率,并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力一式转变,满足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对此,职业教育的使命有:(1)加强低技能劳动者(主要是农民下)的技术、技能培训,实现数字化生产、智能化制造、信息化服务;(2)为企业转型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中等职业教育与中等后职业教育顺利衔接,重新构建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增强校企合作关系。
 
综上,职业教育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职业教育;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也需要职业教育;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更需要职业教育。

名家专栏

石伟平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