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烟台理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培养职业素养

发布时间:2017-09-01 11:08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整理   我要收藏

烟台理工学校通过和企业开展深入校企合作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学校按照“创办一个骨干专业,合作一家知名企业,共建一处实训基地,打造一个职教品牌”的思路,与莱州金岳拨叉有限公司和莱州强信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与莱州金岳拨叉有限公司采用引企入校方式,学校提供土地、师资、教学软件,企业投资 2000 万元在校内建设 3000 平米生产车间,将一条生产线移到学校,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到校工作。这种深度校企合作,把校企捆绑在一起,能够制定一体化培养方案,培养一体化师资,建设一体化实训环境,培育职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解决学生实习就业,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科研水平,合作成果将转化为学校生命力和企业生产力。

校企合作的方式确定后,在对接的内容上我们以纪律意识,安全意识,规范意识的养成为先导,以质量、标准、效率为核心,以职业行为的养成为主体。适当借鉴了 3Q7S 管理模式,分别从时间、空间、人员管理、物品管理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接,对接的过程中我们,在这个模式的实施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企业和学校的实际,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合理的选用,在实施的过程中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升、螺旋前进的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时间上对接,着重培养职业意识 。对参与校企结合生产的学生,我们按企业的作息时间重新安排上课(上班)时间,使企业的作息与学生的作息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无形中唤醒学生的员工意识。在时间的对接上我们更加注意班前、交接、班后几个时间段。班前 5 分钟要求进入等待区,重点是安全教育、着装检查。交接阶段重点是设施交接、生产物资和进度交接。班后重点是整理、检查和总结。

2.空间上对接,着重培养规范意识。通过我们走访企业调查发现,企业对学生要求中规范意识占很大比重,企业需要的是懂规矩、守规矩的员工,为此我们对实习车间的区域按企业的要求重新划分为等待区,工作区,理论区、休息区等四个区域,明确规定了每个区域的职责和任务。其中等待区是进行安全教育和着装检查区域,工作区是进行正式实习和生产区域,理论区是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的课堂,休息区是在交接班时间段休息的地方。每个区域都有其相应的规定,明确的提出了在各自区域的任务。

3.学生(员工)管理的对接上,着重培养责任意识。在实习生产期间学生的管理上,我们吸纳企业的管理模式,首先在班级管理上,按企业的管理模式以班组长、车间副主任、生产调度、质量检验长等称谓命名班级自我管理人员,明确管理人员的基本职责和应该承担的基本任务。同时根据学生的实习生产表现实行循环制和选优制。在管理制度的对接上,我们按照企业管理的核心“出错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一思想,不是完全的照搬企业的制度条文而是把培养学生细致的工作作风作为重点。让学生在遵守的过程中体会到守纪的好处和违纪的代价。

4.物品管理的对接上,着重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在这个方面我们运用了7S管理方式,将生产现场中机器、材料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其主要的内容是: 整理、 整顿、清扫、 清洁、素养、安全 、节约。


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开展素养教育的经验反思


1.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是校企双方能选择最佳的对接方式。现在我们和企业之间的对接是紧密的,但由于企业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差异很多,企业文化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在更深层次和程度上的合作和对接还需要磨合和研究。

2.在重视非技能素养的同时也要强化技能素养的培养。多年来,在数控专业技能训练上,我们总结了推广了五步训练法即“感性体验――问题探索――理论传授――具体应用――反馈提高”的五个步骤。这个训练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训练环境的辅助作用。在每一个技能模块的实施过程中,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最终的技能形成的规律,符合学生掌握技能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的基本的特点。但技能训练和企业生产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如何在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还需要深入的实践和探索。

3.校企对接中我们基本遵循了“3Q7S”的规律,也设计了基本的规范,但在规范执行过程中还是有漏洞和问题,对学生来讲枯燥的训练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往往会出现规定好制定,遵守比较困难,出现问题之后处理比较困难等现实问题,这需要我们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最有效的方法。

4.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学校还应注意以教育为主,以职业习惯,职业素质的养成为主。可以分为模仿阶段,自我控制阶段,自觉实施阶段等几个步骤,逐渐的落实和实施。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