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九训共育、人人出彩

发布时间:2017-09-01 11:26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整理   我要收藏

北京市商业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以“七化”为原则(个性化教育、人性化服务、亲情化氛围、企业化标准、军事化训练、学习化组织、现代化模式),通过“九训”载体,实施“天天有指导、周周有训练、月月有考核、学期有评定、年度有达标”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训练。开发记录学生行为养成过程的成长手册,设立素养系列证书,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发展导向的多元评价,引领学生主动成长,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实现“人人成才,人人出彩”。

“九训”的开展:

1.实施以课程为载体的训练,构建校本职业素养平台。在开齐、开足教育部规定的德育课程基础上,校企合作开发“通用职业素养训练”“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就业创业指导与训练”和“岗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4门素养课程(对接四个年级),构建了校本职业素养平台课程体系。将职业素养课程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覆盖所有专业和全体学生,给予专门的课时保障,将综合职业素养训练融入到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中,实现德育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的有机结合。

2.实施以教育管理服务为载体的训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编写《学生教育管理手册》《学生服务指导手册》《学生工作标准流程》《班级8S管理标准》和《学生公寓8S管理标准》,建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制度体系,用科学的制度规范学生行为,用服务流程指导学习生活,用8S管理理念引领学生行为养成。学生遵规守纪意识不断增强,良好职业行为逐步养成。

3.实施以晨训为载体的训练,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实施“读训赛评”四位一体的晨读训练。内容上坚持“三贴近”原则,将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有机结合,编写了对接素养内容、特色鲜明的晨训读本《晨读时光》;形式上坚持实践育人,将晨读训练、礼仪训练与职业行为养成有机结合;实施中坚持“三全”育人,形成整体合力。通过人人参与、天天坚持的晨读训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理想信念,提升文学品味和审美情趣,促进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养成。

4.实施以礼训为载体的训练,提升学生礼仪素养。开发礼训教材《学生礼仪训练指导手册》,拍摄礼训示范片,使礼训标准化;坚持课堂训练与课外活动结合,日常训练和考核达标、比赛展示结合,使礼训常态化;通过专门时间、专用教材、专业教师组织指导,使礼训规范化。通过礼仪训练,学生礼仪素养显著提升。

5.实施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因材因需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菜单”,构建了“年年有创新,学年有重点,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的校、系、班、社团等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育人体系。在“星光闪耀、人人出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明确目标,增强信心,展示风采,全面发展。

6.实施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训练,实现工学结合、知行统一。为学生搭建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素质拓展、国际交流等多类型社会实践平台,学生走出校园,用技能服务社会,帮助他人,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提升。特别是坚持多年的常态化“学雷锋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得到教育部领导充分肯定。

7.实施以实训8S管理为载体的训练,促进学生践行职业规范。借鉴企业5S管理,构建具有职教特点的实训8S管理模式,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服务,编写《实训8S管理标准》在所有实训基地全面实施,规范实训基地管理,优化实习实训环境,营造了浓厚的“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氛围,规范了学生的职业行为,促进了学生行为的养成。

8.实施以“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的训练,促进学生素养提升。连续10年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全国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将其作为德育实践常态化的载体,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中。通过竞赛,强化了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加深对专业理解,坚定了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提升职业素养,展示职业风采,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素养提升”。

9.实施以安全能力训练为载体的训练,提升学生安全能力。编制《学生安全能力训练手册》,建立健全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安全应急预案,设计各场所安全疏散线路图,组织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疏散演习、初级火灾扑救能力训练等,搭建学生安全“十个一”工作网络,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安全行为养成和能力提升。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