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文章 > 教研科研 >

教师要学会提炼核心经验(3)

发布时间:2016-01-26 16:07   来源:教育科学研究   作者:查有梁   我要收藏

三、教学的20条经验

1. 备课的经验

(1)备课时要比较三套不同的教材

备课时要对三套不同的教材来回比较,从而选择确定一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70%左右要适合正在使用的教材,30%左右要纵横渗透,综合整合,作相关发挥。备课有三备: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问题。提高备课质量是上好课的前提。

(2)备课要遵循整体原理

在假期中要把新学期的课完全备好,包括各次考试的题目,要有一个整体的备课框架,然后才上课。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教师要尽量通读学生已经学过的教材和将要学习的教材。备课一定要“整体备课,纵横联系”。教学备课有“五行”:目标、时间、地点、学情、教情。

(3)备课要明确精讲与不讲

备课要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合理取舍讲课的内容。只能讲授学生可能懂的内容,不能讲授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详讲、略讲、精讲、学生自己讲,都要交替灵活应用。

(4)用课后的反思提高备课质量

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写“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随时听取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提高备课质量,及时改进教学。

2. 上课的经验

(1)掌握上课通用的技术与艺术

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悍,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重点难点一定要突破,突破难点就是创新。掌握通用的技术与艺术。要坚决守时,决不压堂。

(2)要激发学生,要“因材施教”

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对优秀生和后进生要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有一定困难,要使后进学生感到在进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材施教”要建立在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上。

(3)有“愤悱”状态,才是启发式

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要让学生达到“愤悱”状态,才是“启发式”。每一节课的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记在心。启发与创新密不可分。

(4)上课要有节奏,要换“节目”

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一节课内,平均5分钟左右要换一个“节目”。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和理解的能力。教、学、做、用、创,两两结合,不可缺少。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