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系统构建

发布时间:2019-07-08 14:00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吴南中 夏海鹰   我要收藏

摘要: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 国家提出试点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 试图使其在职业教育新生态塑造中扮演关键角色, 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分析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隐喻发现, 1+X证书制度的推进需要资历框架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建设提供科学的等级标准, 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应用提供依据, 同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资历框架的完善提供支撑等耦合关系。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作用方式的主要步骤为:基于资历框架研制具体职业层次标准与能力要求, 进而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 依托证书标准制订考核标准、课程标准与培训标准, 最后依托资历框架实现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质量保证机制建设。要实现以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 需要将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纳入法律保证范围, 加快资历框架建设以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建立严密而有效的推进机制, 形成系统化策略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落实到教育与培训全过程, 并推进试点, 以获取相关数据和经验。
关键词:职业教育; 1+X证书制度; 资历框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2019年1月, 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在职教圈乃至教育界掀起了波澜, 有学者惊呼“职业教育的春天要来了”。在该方案中提出要将“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 要“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推动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等20条具体举措, 被称为“职教20条”。分析若干条款发现, 背后有一条清晰的线索, 就是推进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创新, 与国家提倡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遥相呼应, 是指导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方案中, 唯一表述为“试点”建设的是“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随后, 相关领导和研究者在不同场合对1+X证书制度进行了解读。2019年3月26日,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公示了首批参与1+X制度试点工作的5家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其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 标志着职业教育1+X制度开始了实质性的运行。从现行标准来看, 各个标准之间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内核, 不同标准中存在一定的级别差异, 从实践上表明了标准本身的试点性和整个制度体系建设的待完善性, 要在1 500多个职业种类中形成有质量的职业技能标准体系, 缺乏统一的内核和质量保证机制, 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实现起来难度颇大。“资历框架”指的是一系列按照知识、技能、能力的递进形式或者不同层级就业与岗位需求形成的一个连续的被认可的资历阶梯。通过资历框架实现以社会认可的方式与层级评价学习者, 指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整体建设, 实现规范有序的职业技能证书递进框架, 实现1+X证书制度的功能与价值。

一、资历框架与1+X证书制度的耦合

(一) 资历框架的概念与内容

随着各地学分银行建设的快速推进, 教育工作者对资历框架的认识更加深入, 资历框架建设也已经纳入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成为我国破解终身教育制度的重要抓手和核心环节。按照欧盟对资历的界定, 资历是“一种学位、文凭或者是其他由相关权威部门颁发的某种证明文件, 可以证明持有者拥有某些特定的学习成果 (Learning Outcome) ”, 证明“能适应特定的工作”。资历框架是指多种资历在同样的比较尺度下的排列, 是一系列按照知识、技能、能力的资历阶梯。一般的资历框架包括了等级、能力标准描述、各类标准化原则。等级指的是资历层级, 比如欧盟、东盟将资历框架分为8级, 代表了从小学到博士及相关的资格证书和不定期成果的级别;澳大利亚将资历框架分为10级;在我国, 国家开放大学将资历框架分为10级, 广州将资历框架分为7级, 重庆将资历框架分为4级 (本科及以下) 。能力标准表述指的是对不同等级的能力要求进行描述, 欧盟用“知识”“技能”和“能力”3个维度进行描述, 东盟采用“知识和技能”“应用和责任”2个维度进行描述, 中国已经建立的资历框架都按“知识”“技能”和“能力”3个维度描述, 紧扣国际主流通用标准。按照其实质性内容, 其“知识”包括了事实性知识和理论性知识, “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实践技能;“能力”是应用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层次。不同地区对能力描述有一定的出入, 但整体都体现了按照同一框架对学习者能力层次清晰划分的要求。各类标准化原则指的是为了体现框架内的内容可以对比, 形成的一些通用尺度, 如标准学习时间、学分标准等。比如欧洲将10个标准学习时间定义为1个学分, 国家开放大学将18个标准学习时间定义为1个学分。

(二) 1+X证书制度的内涵与隐喻

1+X证书制度的核心是建立起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 实现“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的目的。在整个制度中, 其核心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于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指的是“学习者通过职业资格考试, 由国家授予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证明职业技能证书持有人的专业能力, 以作为职务晋升和收入提高一级从事某种行业的法定注册凭证”。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不同层次职业入门门槛、组织建设门槛而存在, 在入职、组织的行业准入等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职业资格证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制度, 在国际上执行非常有效,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中国, 由于出台密集、用途异化、标准缺失、评测能力不足等原因, 大部分在政府的“简政放权”行动中被叫停, 只有少数含金量高、必要保持的职业中还存在职业资格证书, 比如教师资格证、律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指的是通过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 获取某个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可的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职业的门槛要求, 而是在特定的标准之下, 对不同职业形成的相对统一的职业水平证书, 证明证书的持有者在证书的职业领域有特定层次的技能水平。从相关文件解读和职业教育管理者对其阐述中可以发现, 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强化了职业教育内部变革、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习者主动参与评测、技能评价转向、沟通学校内外教育等隐喻。职业教育内部变革指的是在1+X证书制度体系下, 职业教育应该主动对接国家将庞大的劳动密集、资源密集型产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 实施内涵建设工程, 按照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需求, 建设技能发展平台, 以技能提升为目标优化教与学过程, 实施以“能力为本”的评价体系等综合性改革。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指的是1+X证书制度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可以通过行业企业组织的培训业务, 支持行业企业以证书标准开发和培训、评价组织等形式, 引导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指的是通过1+X证书制度的构建, 促进学校主动对接企业需求, 满足企业人才要求和转型升级战略, 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学习者主动参与评测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不同于职业资格证书的门槛作用, 对学生没有强制性的约束条件, 而是学习者通过学习和培训, 主动参与职业技能评测过程的行为, 意味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必须有用和有效。技能评价转向指的是1+X证书制度, 要求职业教育从“知识为本”彻底转向“能力为本”, 关注技能的实际成效, 强化对真实任务情境下的操作技能。沟通学校内外教育指的是通过技能等级证书, 实现校内外教育的协同与合作, 围绕学习者技能的形成实现教育体系与培训体系的融合。

(三) 资历框架与1+X证书制度的耦合

1.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建设需要资历框架提供科学的等级标准

1+X制度变革的核心在于增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制度设计。按照201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中国的职业分类结构可以分为8个大类、75个种类、434个小类、1 481个职业。[13]较之于1999年版的2 028个, 减少了547个职业。即便是1 481个职业, 也是涉及上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建设, 如果缺乏一个统一的内容要求, 很难获得社会的认可。资历框架对不同层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是指导不同行业企业制订相关标准的依据, 为形成可以实施、可以比较、可以应用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做基准的质量保证, 确保相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拥有相似的社会认可度和考核难度, 既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社会价值, 也保障学习者利益。

2. 资历框架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应用提供依据

资历框架突破了学历的限制, 承认其他非学历成果, 支持非学历教育经历, 如工作场所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所取得的学习成果, 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成果的来源, 激活了不同教育机构的动力, 支持学习者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资历, 实现终身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自发的意愿而进行的学习活动”, 成为“贯彻一生、全面的和无所不在的学习, 促进学习者潜能发挥, 建立自信和能力”, [14]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效能发挥的关键是受到行业企业和社会民众的认可, 形成与证书相配合的配套性支持, 比如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资历框架对多种类型的学习成果认定, 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得到广泛的认可提供制度依据。

3.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资历框架的完善提供了支撑

资历框架是终身教育体系的“连接器”, 是不同教育类型沟通的“立交桥”, 其作用的发挥是支持学习者多种学习通道的形成, 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实现多种证书与学历之间的对等效果, 实现基于课程的学分兑换, 进而将教育体系从学校体系转向社会体系, 将学校的阶段性学习转型贯彻一生的学习, 将多种原来不在教育体系中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社会认可的成果, 帮助学习者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资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由于其建立之初就站位高、标准高、过程科学等, 为资历框架输送了高标准的资历类型。同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了教育从传统的教育机构转向企业和社会力量办学、培训机构办学, 为民众的职业能力形成拓展了新的途径。

二、以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的模型设计

资历框架是整体职业能力的通用性、一般性标准, 在职业教育领域增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 需要落实到具体职业, 是一项浩瀚的工程。要实现这种转化, 需要建构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形成规范有效的流程, 使之既能保证资历框架对不同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 又与现实政策环境和职业教育现状契合, 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落地。为此, 团队尝试构建一个以资历框架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模型, 其运行起点是资历框架对能力的层次划分;根据资历框架对能力的层次划分, 转化为具体职业的能力要求和职业标准;进而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内容标准和职业通用能力标准;在技能内容标准和职业通用能力标准基础上, 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标准;基于考核标准, 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课程标准和培训标准。完成相关标准之后, 需要设计证书的质量保证机制, 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评价与反馈。  

(一) 基于资历框架研制具体职业层级标准与能力要求

由于资历框架是一般性的要求, 面向的是行业整体的知识、技能、能力, 是一个概念性的、框架性的要求。如重庆版资历框架将中职层面的能力界定为:在知识上, 能掌握某个工作或者学习领域所需要的事实性和理论性的知识;在技能上, 具有在某个工作或者学习领域内, 选择和应用相应的信息、工具和方法, 解决具体问题和完成相应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在能力上, 能够在变化但可预测的环境中, 基于工作或学习的指引进行自我管理, 指导他人的常规工作, 承担评价和改进工作或者学习的有限责任。要落实为具体的行业, 需要在深刻理解资历框架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上的合理转换, 比如要应用到学前教育的相关的1+X证书制度, 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学前教育知识、技能和能力, 这种转换是保证不同职业在整体社会领域中地位的“基准”, 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被社会接纳, 并纳入整体的教育体系、社会体系的关键, 也是证书本身质量保证的关键。低于普遍性标准的证书, 会造成领域新的失守, 成为整个1+X证书制度的“挖墙人”, 最终导致整个体系的溃败。

(二) 依托资历框架制订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标准与通用标准

对职业技能整体描述解决的是一般标准转换为具体的职业标准, 要建立1+X证书制度, 需要将职业标准进一步转化为具体的内容标准和通用标准。内容标准指的是覆盖相关职业内容的能力矩阵, 是适应职业的工作职责而建立起来的“职能范畴”。通用标准指的是该行业基础性的能力, 比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行业的轨道建设与施工员可以将内容标准鉴定为轨道工程项目管理、轨道工程施工、轨道工程试验与检测、轨道工程测量, 其中, 通用标准可以分为工程识图、工程计算机辅助技术。内容标准的建设, 需要突出“能力导向”, 考虑学习输出端的可测量, 有清晰的能力层次。比如重庆资历框架将内容标准的层次, 分4级定义为:在知识方面, 分为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专业性知识、评论性理解4个层次;技能方面, 分为解决常规问题、解决具体问题、解决抽象问题、解决复杂和不可预测的问题4个层次;在能力层面, 分为他人指导和有限的自主能力、变化但可以预测环境中基于指引的一定程度的管理职责、在不可预测环境中履行管理和指导职责, 以及在复杂和不可预测环境中承担管理和制定决策。具体到特定的专业, 需要对照特定的情境, 结合专业的工作内容, 进行全覆盖的阐述。比如就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行业来说, 具体到项目工程管理内容模块, 就需要在内容标准中划分管理的知识性层次、技能性层次和能力性层次。制订内容标准和通用标准是落实具体职业技能的保证, 成为后续转化为考核标准的依据。

(三) 依托资历框架制订考核标准并与培训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相互配合的体系

将内容标准与通用标准转换为考核的具体要求, 是整个流程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是1+X证书制度是否真正得到行业企业、教育机构和个人承认的关键, 也是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的核心。考核标准的建设需要按照内容标准和通用标准的要求, 按照评测理论和技术, 将内容标准和通用标准设计为考核的具体任务。需要指出的是, 职业技能标准是面向实践能力的考核, 需要关注面对真实任务的考核, 是一个跨内容、多维度的复杂体, 自身结构相对复杂, 需要清楚内容标准和通用标准中相关内容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属性, 并理解哪些行为可以揭示或者证明这些属性, 并以此形成评价标准的框架、体系结构和层次结构。而不是传统考核聚焦于知识的“纸笔测试”。1+X证书制度能否真正改变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实现真正意义的突破, 在于考核评价能否从知识考核向能力为本的实践考核转变。同时, 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培训和使用的课程, 需要将考核标准的要求进行吸收并采纳, 并根据学习、评价的要求落实到课程建设和培训过程中来, 支持和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将职业教育从专门的职业院校体系向更为广泛的职业教育体系转变。

(四) 依托资历框架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质量保证机制建设

在教育领域, 质量保证是指教育机构为了确保学习者达到特定的学习目的, 或者是满足一定的机构、组织和群体而制定的标准以及实施的相关活动。质量保证机制是资历框架的存在基础, 没有质量保证也就没有资历框架。同样,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要资历框架提供质量保证机制建设的基础与依据。首先,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资历框架的标准输出, 保证建设质量。资历框架在建设环节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输出, 是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的基础。其次, 只有经过资历评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才能纳入资历体系, 成为能受到社会认可的资历标识物, 实现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筛选。再次, 资历框架面对多方利益相关体, 其使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反馈成为督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通过优化完善和提升自身标准的依据。

三、以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设计的推进路径

(一) 完善法律保障, 将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纳入法律保障范围

在我国, 立法是全体公民的共同意志和整体利益, 也是维护与实现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按照“法治”的思想, 系统性的制度需要得到立法的支持, 国家对“立法”拥有最大的权力。对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而言, 立法的核心是保证学习者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收益保障权, 同时需要强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人全面发展、职业能力形成、个性发展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整体价值, 在这个基础上强化资历框架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整体支持与保证机制, 提高我国职业技术型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强化资历框架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公信力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级, 同时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对应的社会待遇支持, 比如资历框架认同研究型本科、应用型本科、高层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同等地位;以及与资历框架中的其他类型如学历教育形成对接, 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认证相关的课程学分。

(二) 加快推进资历框架建设, 发挥资历框架的基础性作用

早在2016年, 建立全国性的资历框架就被正式纳入我国议程。作为“提供一个协调、整合、可比较的资历系统, 形成各个层次教育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统一评价标准, 保证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的资历框架, 却在中国教育没有严格的层次标准, 巨大区域发展差异, 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截然不同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非学历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等影响, 迟迟未能出来全国性的资历框架。加快推进资历框架建设, 发挥资历框架在1+X证书制度中的基础性作用显得尤其迫切。首先, 1+X证书制度需要通过资历框架建设纵向能级清晰, 横向边界清晰的证书标准体系。要在中国庞杂的职业种群和不同办学类型中形成受认可的资历等级, 并引导社会、行业企业举办有质量的职业教育, 需要建立起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能力输出要求, 需要资历框架予以规制。其次, 1+X证书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支撑是管理和质量保证, 这是资历框架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1+X证书制度的组织机构主体是教育部门, 如何管理X证书的发证主体和对其进行有效的修订与反馈, 是落实1+X证书制度重要的基础性制度。

(三) 通过机制建设, 形成严密而有效的推进机制

教育机制指的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1+X证书制度建立的是一套新的规范, 以资历框架推进1+X证书制度需要形成严密而有效的推进机制。首先, 要从不同层次落实资历框架的作用方式。在顶层设计层面, 需要资历框架通过证书建设组织的指导, 形成清晰的层级和明确的边界;在中观层面, 需要基于资历框架质量保证等机制形成建设组织、实施组织与评价组织的规则;在微观层面, 需要通过资历框架对不同类型资历的认证引导, 调动相关微观组织参与积极性以实现资历框架对1+X证书制度的系统性变革。其次, 综合考虑资历框架对1+X制度的系统性支持, 建立指导整个制度体系的内部联系及其运行方式的形成机制。从形式机制上看教育机制, 可以分为“行政——计划式”“指导——服务式”“监督——服务式”, 资历框架对于1+X证书制度的建设, 更多地在于“指导——服务式”上发挥作用, 通过标准输出的指导意见, 为标准建设提供专业层次的意见和建议, 确保整个体系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运行。再次, 通过资历框架的运行, 实现对1+X证书制度的激励、制约和保障。对于证书制度来说, 激励机制体现在对证书本身的认可, 即将其纳入资历框架的范畴, 可以与资历框架体系中的其他资历形成兑换和沟通, 比如与课程学分的互换;[23]制约机制体现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要在资历框架下开展内容标准和通用标准建设, 并开展质量保证机制建设;保障机制主要体现在得到资历认可之后的1+X证书制度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包括确保落实主体责任, 责任追究机制, 质量保证等行为。

(四) 形成系统化策略, 促使职业等级证书落实到教育与培训全过程

资历框架更多地体现在1+X证书制度的起点与终点, 中间层次体现为落实资历框架的要求, 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教育教学的变革, 需要形成相互支持的系统化策略, 促使职业等级证书在教育与培训过程的落实。首先,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教育与培训机构需要调整方向, 真正做到按照行业需求办学, 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专业技能标准和通用能力标准, 提炼各个职业不同层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 围绕职业技术标准, 强化课程建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是代表企业行业对相应职业的具体要求,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要彻底改变学科模式, 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 以任务化、模块化、系列化为基本原则, 对课程进行深度建设。需要指出的是, 课程建设是发挥企业作用的切入点, 可以将企业人才培养的需求落实到课程中来, 以此激发企业对校企合作参与的积极性, 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学分的互认。因此,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 需要主动与企业联动, 将企业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参与者, 引导企业逐步从课程开发向职业教育办学迁移。再次, 教育机构需要落实技能培养所需要的场地支持、教学过程变革的评价方式变革。技能不同于知识, 知识学习通常通过优化的教学设计, 构建多种教学元素所形成的场域空间, 强调促进学习以深度学习为目标的教学活动。而职业技能的习得, 需要强化职业技能应用场景, 强化真实的、复杂的、多变的现实任务, 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要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 更多需要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等支持性因素支持, 还需要教师等相关人员的理念转变, 将课堂从“知识传输”变成“技能生成”。

(五) 快速推进试点, 向实践要数据和经验

理论上的设计最终需要落到实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要在中国庞大的教育体系实施1+X证书制度, 需要得到充分的试点, 得到实践的经验才能大规模地增长, 否则容易重蹈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老路。因此, 既要在理论上做周密的设计, 又要快速推进试点, 向实践要数据和经验, 在不断的反馈中得到完善, 实现普遍性的推广。首先, 可以从国家新兴行业入手, 从新兴行业的新兴职业标准建设开始, 严格按照资历层次进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拟定, 并依托行业企业进行任务设计, 确保考核标准能被行业企业接受, 并在行业企业深层次应用。其次, 要落实相关学校和培训机构试点工作。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职业教育整体的质量提升。因此, 学校等职业教育实体是整个制度体系最为核心的一环, 只有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要求, 才能为教育教学带来实质性的转变, 才能真正实现1+X证书制度的落地。教学层面的试点需要关注的是职业技能等级与学习者的契合度, 同时需要总结基于实训等条件转变的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职业技能提升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方式, 为普遍性的教学改革总结经验。再次, 要布局大数据体系, 收集参与技能试点工作的组织、个人的收益和问题。现代信息技术为试点工作的评价输送了方法范式和工作技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教育教学的改变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需要通过数据的收集、聚合、分析和研究, 实现直接、客观、准确、真实地认识1+X证书制度的影响, 提炼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教育发展和变革的作用方式和影响机制。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