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资讯 > 教育天地 >

教育者需要战略思维

发布时间:2016-02-26 10:11   来源:公众号“平和教育”   作者:万玮   我要收藏

寒假期间发生了很多事,什么江西男上海女、哈尔滨天价鱼等等,我最关心的是引力波的发现。引力波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重要结果,爱因斯坦在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1916年发表。大家都说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我要说他也是最伟大的战略家。战略家是什么?就是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想想看,100年前,你提出一个理论,当时几乎没什么人搞得懂,100年后被验证了,人生最炫酷的事不过如此。

说到爱因斯坦,我要提人和人在各个方面的差异是极其巨大的。多元智能学说告诉我们,人类有七种以上的智能,以数理逻辑智能来说,爱因斯坦跟普通人的差距相当之大。难怪在他死后他的大脑会被仔细研究,并被发现从体积来说就超过常人(编者按:亦说爱因斯坦大脑重量低于人类平均值,但有罕见结构)。

而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的是,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会说话和走路很晚,即便成年之后也有轻度的阅读障碍,直到他谋得瑞士专利局的小职员位置之前,他的老师都没有想到他们教过的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用爱因斯坦的例子是想说明,学科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可能在某方面有惊人的天赋。而我们的教育,能否帮助学生在他最具优势的领域实现自我,这是教育者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当前学校、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我在寒假里重读了一本书,美国人亨廷顿写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出版,影响非常大,其核心观点就是一个:未来世界的冲突不是国家之间的冲突,而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书中有一段话与儒家文明有关,给大家摘录如下:

国际环境的变化使亚洲文明与美国文明之间根本的文化差异显现出来。在最广泛的层面上,盛行于众多亚洲的儒家精神强调这样一些价值观:权威,等级制度,个人权利和利益居次要地位,一致的重要性,避免正面冲突,“保全面子”,以及总的来说,国家高于社会,社会高于个人。此外,亚洲人倾向于以百年和千年为单位来计算其社会的演进,把扩大长远利益放在首位。这些态度与美国人信念的首要内容形成了对照,即自由、平等、民主和个人主义,以及美国人倾向于不信任政府,反对权威,赞成制衡,鼓励竞争,崇尚人权,倾向于忘记过去,忽视未来,集中精力尽可能扩大眼前的利益。冲突的根源是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根本差异。

亨廷顿的观点之所有引起极大争议,在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西方认为西方价值是普世价值,而亨廷顿则说,所谓自由平等民主人权至上,只是西方文明的价值观,而西方文明,只是人类当今至少7种文明中的一种罢了。

我想特别强调的是,儒家精神以百年为单位来思考问题,这正是教育的节奏,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然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鼠目寸光何其多哉!

这两年开始,国际课程就特别火,很多家庭希望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但什么时候送出去,不少家长有困惑。我最近接待了一位报考平和高中国际课程的家长,他说,让孩子在国内读高中国际课程,再去国外读本科,是一条相对稳妥的路径。

他告诉我,由于要孩子比较晚,圈子里朋友的孩子都比他孩子大,许多家庭在孩子初中甚至小学就通过移民等方式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然而许多并不成功。有孩子从小在美国长大,不愿意学中文,出现在家里家长说中文,孩子说英文的情况;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完全是西方思维,强调个人权益,家长无可奈何。他总结说,我那些朋友,很多已经“失去”或“几乎失去”了他们的孩子,他们都很后悔。我很幸运,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本来也想早点把孩子送出去的,现在改变主意了。

这位家长讲的是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家长的本意是希望孩子到西方接受更好的教育,但孩子过于年幼,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接受了西方的文明,文明的冲突在家庭内部上演。

文明的冲突最终会导致一个身份认同的问题。即便拿了西方的身份,乃至融入西方的文明,长着中国人的面孔,仍然会被当成华裔看待。身份认同的混乱会带来很大的冲突,除夕夜香港旺角的骚乱,表面是无证摊贩的问题,其背后是香港的衰落带来年轻一代身份认同的焦虑。

战略思维就是要向前看,预测未来。

学校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

最近一条微信,主题是“学校在25年内即将发生的颠覆性变化”,主要讲了三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就业需求方面更看重交际能力;

第二,老师和家长都厌烦一味追求成绩;

第三,人工智能使学生受益个性化学习。

这三个变化我看不需要25年,现在正在发生。影响学校教育格局并使其加速变化的主要有三个因素:全球化,中产化,信息化。全球化使得中国迅速融入世界,学生海外求学有了更多途径,中产化使得更多的家庭有经济基础为孩子在全球范围选择更好的教育,信息化则使得家长的择校更加理性,这三个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化学反应,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巨大挑战。

信息技术能够改变学校教育,这一点已经成为现实。这种改变是在多大程度上,会不会取代实体学校,争论非常激烈。我的观点是谨慎怀疑。

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无可争议是王羲之,书法历史上的珠穆朗玛峰是《兰亭序》。这篇行书作品是王羲之在一个晚上和一帮朋友搞party,大家喝了点小酒之后吟诗作赋,然后有人提议说把做的诗编个集子,让王羲之写一个序言,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

话说第二天王羲之酒醒之后看到自己的作品大吃一惊,居然写出这么好的字,重写了一遍,不满意,再写一遍,还不满意,自此再也没有创作出达到《兰亭序》水平的作品。如果是机器来做这件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工艺品,但是创作不了艺术品,艺术品包含了创作者的生命,作者在创作时的人生状态被注入了作品之中,冰冷的机器能做到吗?

我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目前状态下,学校教育不能被信息技术取代的价值所在,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而个体不是机器,需要在有文化底蕴、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文环境中成长。未来的学校,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越来越居于次要地位,交给人工智能就可以了,学生的精神、心理、个性的成长将成为教育者关注的核心。

未来教育往什么地方去?

现在的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节,学校教育关注的基础知识,孩子在未来社会生活中需要的却是洞悉人性。这就是教育变革的方向。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的关注重心就可以调整。面向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五自”精神,分别是:自主,自由,自然,自信,自省。其中自主是所有教育的核心。我们的学生终将离我们而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因此好的教育一定是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核心的,而非灌输与塑造。自由是人一生追逐的目标,从经济自由到精神自由。自然指的是真实,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学生需要真实的生长。自信与自省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真正的自信一定会自省,自省也能增长自信。

教育最终指向的是孩子的未来幸福。为什么这么多家长与教师焦虑,还是源于我们的短视。曾经有一个家长和我说过他的案例:“2000年代初期的时候,我做投资,那时网络股泡沫很大,我记得有一天,我们在一个省会城市的大楼里办公,办公室里一片死寂,因为我们投资的网络股泡沫破灭,股价直线下跌。然后我们突然看到有一个外墙清洗工系着安全绳从高处落下来,一边擦外墙的玻璃,一边快乐忘我地唱歌。突然他意识到我们所有的人都在看他,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跟我们打了个招呼,然后接着唱歌干活。那一刻我受到很大的触动,我问自己,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吗?我的内心快乐吗?我后来毅然转换了领域,虽然还是做金融,但现在的工作自己很喜欢,也更有成就感。”

战略思维从哪里来?

战略思维让我们看问题更清楚,那么,战略思维从哪里来?我简单总结了五点。

一是改变思维方式。我们可以尝试往高往远了看,或者看一件事情的时候,尽量往后退,看事物的全貌。我最近读到山东乐陵市实验小学的改革经验,其中一点,就是将原来强调的每节课的目标调整为每周目标,周是最小的目标单位,这个单位我认为还可以继续放大。

此外,上学期结束前我跟学校中层分享了我的“时空观”的思维。我们每个人在茫茫时空中,内心都有一种孤独感,因此,我们需要给自身定位,知道我们在哪里,从哪里来,往哪儿去,谁和我们是一类的,哪些人比我们厉害,哪些人不如我们。

梁漱溟1928年在中山大学哲学系所做的演讲,主题是《思维的层次和境界》。梁漱溟将思维分为8个层次或境界,分别是:1、形成主见,2、发现不能解释的事,3、融会贯通,4、知不足,5、以简御繁,6、运用自如,7、一览众山小,8、通透。我读了之后,自己对照,觉得自己目前应该在3和4之间,今天我跟大家分享,尝试的是5,我希望用简单的语言跟大家解释实际上是很复杂的事情,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连1都不到,因为他是没有主见的,他习惯于听别人讲,缺乏自己的思考与理解。

二是专注。曾经跟大家分享过一万小时理论,任何智力正常的人专注做一件事累计一万个小时,一定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一万个小时,以一天8小时,一年200工作日计,大约需要7年的时间。

三是忍耐。决定容易,等待太难。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每一个人的生命成长密码是不一样的,教育者需要做的是等待花开。十年磨一剑,修炼的是技艺,也是人心。有的时候,看到问题所在,下决心刮骨疗毒,刮骨的过程漫长而痛苦,坚忍就成为最为可贵的品质。

四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破坏。今天这个时代,如果不进行自我破坏,就会被破坏。破坏的过程是解构与重构,先将原有的结构打破,再建立新的结构。我们的家长有时会质疑我们的一些常规做法,其中有一些质疑我觉得是有道理的,那些常规也是需要被打破的,至少,值得拿出来讨论。这个寒假初中部的王继巍和尚晓云老师带学生去英国游学,学生每天都用文言文写游记,王老师绞尽脑汁,用一首《沁园春》点评,很有创意。学生的热情得到激发,创作出的作品极具水准,让人赞叹,这正是教师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的结果。

五是真诚。我前两天看崔永元在柴静《看见》一书发布会上的演讲视频,崔永元说,要真正地看见,需要真诚,需要诚实,而非掩耳盗铃,这样才能看见真相,看见常识。提倡大家用真诚的态度,平和地探讨学术问题,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心扉打开。

当然,不能缺少的还有理想。平和有一批为了理想而教书的老师,这个比例远远高于大多数学校,这也是我们这么多人愿意为平和付出情感智慧与生命的原因。在任何领域,总有一批为了理想而做事的人,我希望,平和能成为理想者的精神家园。

最后,用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诗作为结束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谢谢大家!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