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学校战略 >

放大学校发展规划的过程价值

发布时间:2017-11-28 14:06   来源:《新生》   作者:鲁兴树   我要收藏

时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通过学校制订和实施发展规划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以常州市为例,该市从2002 年起把学校制订发展规划作为区域推进学校主动发展,转变行政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勃发学校发展内生力的重要抓手。目前,该市大部分学校已经进入第四轮学校发展规划的研制和启动阶段。笔者在参与学校规划的指导、论证和评审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到,要提升规划的品质,有效发挥规划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必须重视开发、放大和提升发展规划研制的过程价值, 正如迈克·富兰所言:“成功的关键在于绘制新地图这种创造性活动”,而不在于地图本身。

   一、全面分析,重视规划的诊断价值

  制订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期工作,是全面而透彻地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 审视学校发展的现有基础。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发展目标和举措。因此,制订学校发展规划首先是一个认识和诊断的过程。

  (一)认识学校的过去及周边环境

  任何学校都是从“过去”走到“现在”,“过去”是分析学校“现在”的重要一维,因为发展不能割裂历史和传统,过去的历史经验、优良的传统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资源。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是一所老牌名校,该校创立于1902 年,其前身是“龙城书院”。从“龙城书院”到“小学堂”,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呈现出变革时期的变革发展。敏感的局小人在回望历史时,把“变革”作为学校的文化基因,把“变革”作为名校再出发的动力和智慧的源泉。于是,他们主动加入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在持续的“研究性变革实践”中不断续写辉煌。正是因为不断变革, 该校始终成为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领头羊。

    任何学校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都居于环境之中,尤其是社区环境。社区与学校发展休戚相关。迈克·富兰说:“一个好的学校很难在一个不良的社区里取得进步;反过来说,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来自社区的压力和支持,那么,它也很难成为好的学校。”[2]因此,学校制订发展规划时必须尽可能地了解社区现状。学校既要认识社区物质、文化和历史资源,把它变成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又要把建设社区文化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如常州市翠竹中学在制订新一轮发展规划时,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学校发展和社区文化建设共赢的策略, 提出打造现代化的社区中学的发展愿景。

  (二)了解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

  学校的发展必须考虑相关者的利益。这些相关者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

  学生的需求是学校发展的逻辑起点。制订学校发展规划首先要了解本校学生特点及需求。比如:地处老小区和城郊结合部的学校, 这里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生所受的校外教育较少, 更需要在校内开展大量阅读和艺术教育。常州市兰陵中学就是一例。该校针对学生阅读比较缺乏,自信心较低,学习基础较差等情况,把建立书香校园,开展书法教育,引进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使学校别有生机。

  家长也应该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态度和需求, 争取家长的参与和配合是学校发展决策不可忽视的因素。常州市北环中学为了解家长的诉求,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办学,把“家委会”作为班级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校每班都成立家委会,建有家委会章程,并切实发挥家委会参与学校事务的作用。如该校一名班主任出国培训三周,在这三周时间,由家委会派家长履行班主任日常工作。

  社会对教育的挑战和需求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①认清社会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机遇,主动迎接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是学校发展的明智之举。比如:当今社会,变革在加剧,多元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增强, 针对于此, 学校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又比如: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欺骗欺诈等道德失范问题,这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健康发展, 损害着人际关系的和谐, 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正所谓“不诚无物”。而学校不仅要适应社会,还应该有改良社会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 所以学校应该把诚实守信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

  (三)寻找学校发展的多元参照系

  学校如果要明晰我们现在在哪里, 我们要到哪里去,必须有参照系。而这个参照系又是多元的。它包括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势,国家对教育的宏观要求和培养目标,同类学校的发展情况,等等。比如:常州市有一批学校参与华东师大叶澜教授领衔的“新基础教育”研究,“新基础教育”指出,现代新型学校的特征是“价值提升、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这种特征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导向。

   正是在认识过去,明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诉求,寻找参照系的基础上,才能清晰自己的发展机遇、问题和生长点。可现实中,一些学校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有些校长错误地认为,自己身在学校中,对学校情况当然很了解, 未必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分析过程。而事实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每所学校在制订规划时都要把自己当作一个“返乡的陌生人”,以陌生人的视角和态度重新审视学校的一切。

  二、重塑理念,发挥规划的引领价值

  学校发展规划在一定意义上可分为理念规划和措施规划。理念规划主要包括学校办学理念、校训、办学愿景、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等。这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反映着学校改革的价值取向,指引着学校的改革方向, 规定着学校的改革措施, 影响着师生的行为。制订理念规划的一个核心内容是确立和重塑学校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对教育是什么的价值判断,是对办什么样教育的基本主张,是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教育思想的核心表达。学校在制订规划时,必须检视学校的办学理念。比如:常州市春江实验小学,最初的办学理念是“培养有根的中国人”,后来在研讨中觉得,将“培养有根的中国人”作为学校的德育目标比较合适, 而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则缺乏统领意义和上位意义。同时,还认为“培养有根的中国人”未免有点狭隘。后经酝酿,该校将办学理念改为:“办如春教育,育有根新人”。“办如春教育”,其意是办像春天一样的教育。春天,阳光普照大地、温暖人间;春雨春光润物无声;春天万物复苏,活力勃发。这些特征正是教育的追求,而“有根新人”的培养目标,则要求学生不仅扎根中国,也要胸怀世界。

  又如常州市新华实验小学, 原来的办学理念是“享受幸福童年”,在新一轮规划研制过程中,觉得这个理念比较空洞,又与很多学校雷同。经研究,该校将办学理念改为“践行自然的教育, 孕育幸福的童年”。这样既继承了原有的办学理念,又有了新的内涵,其重心是“自然的教育”。该校地处城市边缘的农村,有一个面积颇大的生态园,学校曾被评为绿色学校,又与当地一个环保企业合作共建,这些与“自然教育”颇有联系。更重要的是,“自然的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保护生态的教育,这里的“自然的教育”,从教育方式看, 是顺应天性、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教育、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主张,教育不是灌输,更不是强迫和压制,教育应该自然而然。于是,这所学校有了符合教育主流理念的新的教育哲学。

  当然,一个学校在制订后继规划时,未必都要修改学校教育理念,但必须结合学校实际和时代特点,对原有理念进行检视, 或者对原有理念进行进一步解读。比如:常州市三井实验小学将“求原”作为学校的核心理念和学校精神。在上轮规划中,”求原“的内涵主要解释为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而在新一轮规划中,“求原”,不只是求知识的本源、不只是指探究科学规律,还包括探究人的本源和教育的本源,涉及到怎样做人和怎样做教育。也就是说,“求原”不仅是知识和科学意义上的“求真”,更是人文意义上的“求本”,实际上就是关注人的存在和教育的存在。“求原”就是让原来本然的东西还原,让本真的被遮蔽的东西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求原” 蕴含着浓郁的当代前沿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思想。经这样解读,学校“求原”理念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深刻。

  三、潜心学研,提升规划的培训价值

  制订规划,既是一个形成学校发展方案的过程,更是一个学习和研究的过程。

  规划是一个学习过程。比如制定规划时,必须学习学校变革理论, 用变革理论指导学校设计改革措施和流程,提高学校发展的科学性;必须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学校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措施的适切性;必须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提高管理改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必须学习现代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开展各项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制订规划时还需要学习每个领域的相关理论, 比如在制订教师发展规划时,必须了解教师的素养结构、教师成长的规律,必须知晓教师培养有哪些有效途径和方法等,还必须了解同类学校在教师发展方面有哪些项目和措施值得借鉴和学习,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所以,规划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用迈克·富兰的话说就是“把学校从一所官僚主义的机构转变为一个兴旺的学习者的社区。”[3]规划是一个研究的过程。首先,在进行校情分析时,需要运用一些科研方法,如进行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调查、统计分析等。常州市翠竹中学,为了解周围社区状况,除了实地走访、拍摄照片外,还利用了社区航拍图等。其次,要了解各领域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离不开文献研究,为了借鉴其他学校发展经验,需要做与相关学校的比较研究。另外。规划也是确立学校重点科研项目的重要契机, 一方面科研项目是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科研项目又是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推手。比如: 常州市实验小学, 结合学校发展规划, 确立并申报了《学会分享———一项促进学校主动发展的行动研究》,该课题先后被立项为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常州市春江实验小学为落实学校办学理念———办像春天一样的教育,确立省级课题《基于“如春教育”理念的课堂文化建构研究》。

  规划也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广泛对话的过程。在规划研制过程中, 很多学校会请一些专家来校进行把脉和对话,会请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来共同研讨,校内也会举办各种类型的研讨会, 这些活动无疑也是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也是学校领导团队、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过程。如常州市虹景小学,他们在制订规划的过程中,围绕校训“做最美的自己”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进行了广泛研讨,比如:怎样做最美的教师?怎样做最美的学生?怎样做最美的家长?等等。最后,在专家的参与下, 师生对校训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比如:他们认识到:“做最美的自己”是人生的根本使命,是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做最美的自己,才有智慧,才能勃发出生命的力量;做最美的自己,要学会反思,不断认识自己;做最美的自己,要确立主体性人格, 要转变生存方式, 遵循弗洛姆倡导的,从“占有式”生存转向“存在式”生存。期间,学校教师还研读了马斯洛的《人的潜能与价值》、爱默生的《自我依靠论》,弗洛姆的《日常生活中的两种生存方式:占有与存在》、夏中义《自我实现:重读弗洛姆与马斯洛》等多篇文章。

  如果规划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那么,制订规划不仅是“成事”的过程,更是一个“成人”的过程,或者可以说,制订发展规划过程是学校开展的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培训活动。

  四、下移重心,彰显规划的管理价值

  总体上说,管理有两大功能,一是形成秩序,二是推进变革。学校发展规划是对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谋划,从此意义上看,发展规划本身具有管理属性。一个好的规划,应该是推进学校管理改革,放大学校领导力的重要载体。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从直接管理走向间接管理开展“学校发展规划”活动以来,常州市教育行政部门把发展规划作为评价学校和教育投入的重要依据,比如:通过规划的论证等环节看学校改革的方向性和适切性,通过规划的评估看学校的发展度,通过对规划的审议看学校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哪些支持。如此一来,行政对学校的管理从直接管理变成间接管理,从具体管理变成宏观管理,学校也因此扩大了办学自主权,释放了发展活力。另外,教育行政部门把各条线学校考核项目尽量与学校发展规划评审进行整合,以减轻学校负担。

  (二)从权力管理走向民主管理学校制订规划是群策群力的过程, 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是放权的过程,让学校自己谋划、自己决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对于学校来说,制订规划也是对广大师生放权的过程, 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谋划学校发展。强调人人都是学校的管理者,不仅是教师还包括学生,如常州市实验初中,把学生作为学校主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成立了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 在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又如:很多学校积极发挥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规划的研制。

  (三)从行政管理走向专业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具有专业属性, 而传统的学校管理表现为较强的行政化色彩,是一种以等级为基础,信息从下向上流动,命令从上向下发出的“金字塔”式结构,是一种控制式的管理。这种管理能带来规范有序,却无法创造真正高品质的教育。而在制订发展规划的过程中, 我们倡导给学科组长和各种项目责任人赋权, 鼓励学校建立各种非行政化的专业性组织,从而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专业智慧,整体放大学校领导力。

  (四)从事务管理走向战略管理传统意义的学校管理围着行政转,按照文件办,沉湎于具体的事务。这种管理,在时间的维度上,只立足于“现在”,认为只要干好现在的事,就会自然而然地有一个美好未来;在空间的维度上,往往只沉湎于琐碎的事务,缺乏对学校发展的整体性思考。而制订发展规划是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 为寻求和维持持久优势而作出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的重大筹划和谋略,是立足于未来的战略管理。

  综上所述, 制订规划的价值绝不仅仅是形成一个比较详尽的学校发展方案, 而应充分关注其过程属性,发挥其过程价值,因为“变革是一项旅程,而不是一张蓝图”。[4]还需要注意的是,规划的过程性还表现在规划文本形成后。学校发展是在变动不居的环境下进行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规划只是行动的一个引领,不是行动的施工图纸,学校发展规划不同于建筑工程规划,学校发展不能机械地“按图施工”。与此相应,规划不是一经形成就不能修改, 而是应该在与行动互动中不断调整和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规划应该贯穿于行动的全过程,甚至在行动之后,而不是仅仅发生在一个变革行动的前期。现实中对待规划有两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一种是把规划当成抽屉文件,制订好了,就很少问津,规划归规划,行动归行动,把规划当成“鬼话”;一种是把规划当成静止的行动蓝本, 面对丰富复杂不断变化的环境拘泥于规划。这两种现象都会使规划丧失其应有的作用,削弱其助推学校发展的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