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 主页 > 资讯 > 全球视野 >

校长空间领导:台湾教育人的知与行

发布时间:2016-03-24 09:14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我要收藏

学校空间的规划、设计、维护、营运与设施质量,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留校率、学业表现、价值观念、身心健康等态度和行为。近30年来,台湾地区不遗余力地推动校园空间创新与改革,如制定学校建筑设备规范,建立学校建筑规划设计审议机制,推动“新校园运动”、开放空间、无围墙学校等,并关注校园性别空间、无障碍环境、永续校园、健康校园、空间美学、校园活化与闲置空间再利用等革新议题。
2008年,笔者率先提出“空间领导”理论,并陆续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空间领导,旨在探讨领导者通过规划与运用校园、校舍和运动场等教育教学设施,促进学校课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行政管理和社区关系的提升与改善,以打造学校空间特色,促进学校整体发展。校长可以通过对校园的空间规划来提升教育意境、带动课程发展、引领教学创新、丰富学习资源、促进行政革新、拓展社区关系,建构对教育具有实质影响力的教育教学环境。
一、以空间规划提升教育意境
学校是教育的环境,学校的教育理念、发展愿景、组织文化,都需要运用学校建筑与空间设备支持与建构;学校的建筑风格、空间配置与设备建置,也会因教育愿景与发展理念不同而造型、格局与风貌不同。通常,宏伟壮阔、设备新颖、造型优雅、具有文化气息的学校空间与建筑设施,会强化师生的人格气质、学习动机、意愿、态度与成就。因此,规划与运用学校空间以提升教育意境,就是一种空间领导方式。
笔者观察到,美国大学校园在美国建筑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如同Chapman所说,空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好校园在物质环境上形成机构文化中的重要观念,学校的任务、历史和传统,并唤起学校的“学习性质”和学术成就特征,也表达与周边社区及超越世界的关系;校园是成长中的有机体,因时变迁。此外,学校情境以“大、多、精、巧、中”显示其教育意境与重要性,运用符号、标志等凸显学校愿景与组织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二、以空间规划带动课程发展
学校是教育的空间,学校设备标准会因课程而改变,如台湾2005年刚刚修正公布“普通高级中学的设备标准”,但为了满足新课纲新课程的实施要求,2008 年再次进行了修正。这反映出,有课程有教室(或空间)、有教室(或空间)有课程,也就是课程会改变教室(或空间)需求,改变教室(或空间)也会影响课程实施。因此,规划与运用学校空间以带动课程发展,也是一种空间领导方式。
例如:学校的绿色建筑与永续校园规划,可以带动环保教育课程发展;学科型教室设计,能强化教室的专业教学功能;开放性教育空间,如开架式失物招领架,有助于品格教育实践;设置生活休憩空间,有助于师生间的人际交流,丰富空白课程和潜在课程;无障碍环境设计,可促进对弱势群体与特殊教育的重视;进行性别空间规划,增设更衣室、淋浴室、性别友善厕所、女生优先运动设施等,有助于深化性别教育的课程内容;设置公共艺术区,通过美感与教育隐喻的无声语言,可提升人文与艺术课程的价值;探索体验教学园区,可发展校本课程;规划乡土教室,或将教学区域延伸至社区,以社区家长为师,可推进乡土教育的实施(见图1)。
三、以空间规划引领教学创新
学校是提供教学的场所,教学目标、方法与过程的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能的提升,同教学空间与设备的新颖、精致与多样有密切关系。现代教学强调“学习者中心”“教学研究发展”“提供学习资源”“应用信息科技”,教学空间的革新可从规划弹性的教室空间、建构融合的学习社区、设置充裕的研究空间和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着手。通常,空间大小与设备的多寡会影响教学人数的容量,空间的形状和设备的布置会影响教学的质量,空间的配置与设备的机能会影响教学的效能。因此,规划与运用学校空间以引领教学创新,也是一种空间领导方式。
台湾中小学传统教室的面积为67.5平方米,班级学生平均人数小学约29人、国中30人、高中40人。与美国中小学教室面积约83.2平方米、班级学生人数平均24人相比,台湾中小学教室人均面积明显偏低,这也会影响座位排列、学习区划、教学设备与情境布置效能,因此最近15年来,台湾许多新建教室空间逐渐调增至80~90平方米,并以班群空间规划,运用弹性隔板,增加空间弹性,更好地适应人数变化,引领协同教学的发展。
学校改变传统教室空间,丰富教学设备,布置学习区,可活化教室的教学功能;改变教室使用模式,采用学科型教室设计,有利于教师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运用,有助于推广选修课程;运用学校建筑、空间与设施规划学习步道,让教学走出教室,可创新教学情境和场所;教室装置e化设备,如台北市南湖小学的未来教室(见图2),可提升教学效能;规划教学研究室或专业社群发展空间,可促进教师专业社群成立与互动;设置教学平台,可分享教学计划,促进教师沟通理念及反思,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此外,教室的座位配置,有利于学习共同体的发展、教学情境的布置和学生作品展等,也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以空间规划丰富学习资源
学校空间与设施的规划,应以最多的使用者—学生作为思考核心,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休憩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学生对资源的需求会影响学校空间的规划,学校空间规划也会影响学生的生活休憩和同伴互动。学习资源丰富,学生活动自然多样,可让学校生活更具色彩;学习资源过于简陋,会迟滞学生的学习与互动。因此,规划与运用学校空间以丰富学习资源,也是一种空间领导方式。
学校可规划自足式教室,教室内设置计算机、网络、视听媒体、教材教具、情境布置,或设计各种角落,如图书区、计算机区、益智或休憩区等,以提供学生各项学习资源。图书馆设置于教学区中心,如北京史家小学的图书馆(见图3),有充足的馆藏、电子书和视听素材,规划小团体及个人视听座位、小会议室等,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设备,也可以增加学生实践和体验学习的机会。此外,强化生活休憩空间,增设庭园和休憩座椅,规划多样运动设施,有利于学生休憩互动;规划社团办公室和活动区,可以让学生的多元智慧更有空间酝酿、分享、学习和发展。
五、以空间规划促进行政革新
学校的行政、管理和营运,与学校空间和设备有密切关系,如各处室办公或与师生互动方式,校园开放时间与方式,也会影响校园空间规划和设备运用模式。有效能的行政,需要有效能的空间予以支持。因此,规划与运用学校空间以促进行政革新,就是一种空间领导方式。
学校空间规划,要摒弃以行政为中心的传统规划模式,转变为以教学为中心思考,藉以强调教学才是主体,学校行政是提供教学服务的行政服务新思维。目前,台湾许多中小学已纷纷设置家长会办公室、教师会办公室及志愿者办公室,甚至设置校友会办公室等,以扩大学校民主参与的范围。同时,许多学校开始建构校务行政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优质行政服务;办公室设置接待空间,提供温馨行政服务;校舍建筑设置自动化系统,自动监控安保、水电、照明、空调等设施;装设电子围篱,闯入者影像同时上传校长和主管手机;推广学校智能卡,提供门禁读取及回传机制,确保学生安全。此外,因人力有限、资源不足,台北市有许多学校运用委外营运活动中心、游泳池、食堂等创收,藉以提升学校设施使用的安全性与行政管理的效能。
六、以空间规划拓展社区关系
“学校社区化,社区学校化”—学校是社区的文化中心,也是社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基地与生活空间。学校社区化的概念,强化了学校与社区的一体化、关联性与价值性,学校与社区结合是学校建筑规划发展的必然趋势。良好的学校与社区共处空间规划,会引领学校和小区有良性的互动与发展,彼此共生共荣。因此,规划与运用学校空间以拓展社区关系,就是一种空间领导方式。
美国科罗拉多州福特柯林斯高中占地约37.3公顷,学校、学区教育委员会和公园委员会共同达成协议,愿意创造一所社区学校并成为社区中心。这所学校于1995年竣工,社区公园与学校之间没有任何围墙或围篱,学校、公园和商业中心,沿着一条蜿蜒的主要街道而立,这条街道成为社交的热门场所。
近25年来,台湾社区中心学校的整修与新建,大多采用无围墙的设计,让学校与社区完全融合,也为台湾9·21震灾重建及“新校园运动”立下新标杆。2008年成立的台湾新北市立桃子脚国民中小学,实行“参与式设计”,让社区“不老英雄”参与造校工程,为学校空间规划树立了新范式。
此外,也有学校提供场地作为社区道路系统,设置舒适的通学步道,或将学校围墙透明化、矮化、绿化美化,让学校与社区结合,如台湾屏东县泰武小学灾后重建学校(见图4),与小区结合并有良好的互动关系。也有社区与学校共用停车场,或利用学校教室开办社区美术馆、妈妈教室、社区大学或乐龄学堂。台北市学校还运用闲置空间与市立图书馆合作设立“智能图书馆”,开创了与小区资源共享的新案例。
总之,学校空间设计具有“境教”的实质影响力,校长的教育理念,可通过物质环境的规划设计与布置,引领学校教育革新与空间发展。校长的“空间领导”是具体存在的,只是大多数人尚未注意到它的存在。期待海峡两岸有志之士共同探索与开拓,让学校空间和教育领导的理论与实践带给两岸师生民众更多福祉。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