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学校战略 >

校长“规划学校发展”的价值和内涵

发布时间:2017-11-28 13:45   来源:《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   作者:卢起升   我要收藏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校长队伍,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 年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教师〔2013〕3 号)。
 
  《校长专业标准》是以“价值观+能力+水平”性标准作为显性指标,共有三个部分,一是基本理念,二是基本内容,三是实施要求。基本理念共有五个方面,包括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等;基本内容中共有六个要素,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六个方面,在每一方面内容中都从专业理解与认识、专业知识与方法和专业能力与行为等三个纬度明确了相应的标准。
 
     在担任校长的初期,我先将某事分成若干要素,然后从做好每个要素着手,期望提升学校整体的水平,但在全力做好某个要素时,确实出现过“顾此失彼”和“边际效果递减”等现象。于是我选择了用“系统和联系”的策略,即在做好各个要素的过程中,不断地了解和提炼每个要素的本质属性,并系统地分析和研究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提升学校整体水平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强各个要素。
 
     在“分析和研究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时,往往可以采取“类比”的方法。对于《校长专业标准》中基本内容的六个要素,可以先将学校比作一个人,将学校赋予生命的灵性,然后再将六个要素与人体中的器官建立对应,通过了解人体器官的作用,从而就能较为全面和动态地把握“六个要素、要素与整体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我建立这样的对应:一是规划学校发展可以视为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其作用就是调节生命体各器官、各系统的活动,使之协调一致,相互配合以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使这个整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通过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它为“规划学校发展”这一要素注入了“整体协调”的内涵。二是营造育人文化可以视为人体的血脉,其作用就是让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运载物质的同时将全身各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保护生命体,血液循环的停止就是死亡的征兆,通过了解血脉的作用,特别是“血液循环”的价值,它为“营造育人文化”这一要素注入了“循环流动”的内涵。三是引领课程教学可以视为人体的内脏器官系统,其作用就是分解食物、吸收营养、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和相辅相成,通过了解内脏器官系统的作用,它为引领课程教学这一要素注入了“有机整合”的内涵。四是引领教师成长可以视为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其作用就是自我更新,生命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将其转变为自身的物质并储存能量,即自我学习,同时不断将自身的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并将产物排出体外,即教书育人,通过了解生命体新陈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细胞分化理解,它为引领教师成长注入了“专业自觉”的内涵。五是优化内部管理可以视为人体的肌肉组织,其作用就是收缩和舒张,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纤维分布,机体的各种动作和体内各脏器的活动都由它完成,通过了解肌肉组织的作用,它为优化内部管理注入了“宽严适度”的内涵。六是调试外部环境可以视为人体的反射弧,其作用就是感受器接受外界信号并转化为生物信号,通过传入神经将信号传递到神经中枢,做出反应,信号沿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对外部信息做出反馈,通过了解反射弧的作用,它为调试外部环境注入了“反哺社会”的内涵。
 
     通过对“《校长专业标准》中六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规划学校发展”这一要素确实是最具全局性的价值,它既是校长领导的核心能力,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现就“规划学校发展”谈一些个人的认识与思考。
 
     一、规划学校发展是战略思考和策略选择的创意设计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有这样的论述:“任何事情都需要两次创造”,战略思考就是第一次创造,通过分析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趋势,明确学校目前所处的历史方位,从而明晰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在战略思考方面,校长对发展目标必须要进行独立思考,既要站得高和看得远,也要立足学校的现状和所处的环境,选择创意性目标,如果创意性目标是“人无我有”,必须客观分析为何“人无”的原因,“人无”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源于外部环境条件不具备(或者不允许),通过积极促成环境条件的改变,才能选择“人无我有”;如果创意性目标是“人有我优”,必须客观分析为何“人有未优”的原因,通过学校现状之间的比较,在不断优化“学校内涵因素”的基础上,才能选择“人有我优”。
 
     策略选择则是第二次创造,通过对目标实现条件和风险分析,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在不断克服困难并积小胜的过程中,凝聚起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实践智慧,逐步达成发展目标。在学校管理中经常会发生“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第二次创造上没有处理好,即目标与策略之间的不匹配,不匹配的原因大多是源自于“全体教职员工对目标的认同程度不高”,提高认同程度就是将目标转化为教师行为和思想的过程。在策略选择方面,必须优先考虑选择有利于提高认同程度的策略,合理的策略应该是“先易后难”,通过一个个“小胜”,不断地提高广大员工对目标的认同程度,在不断增强正能量的过程中,积累学校的实践智慧,逐步接近(或实现)预定的目标。
 
     二、规划学校发展是层层递进和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在规划学校发展过程中,学校发展目标的逻辑性是非常重要,目标可以是层层递进的,也可以是循序渐进的,当一个目标实现后,可以选择递进式目标,也可以选择以调整为主的渐进式目标。
 
     在我担任校长期间,学校共完成了两轮(三年)发展规划,第三轮(五年)发展规划正进入到第四年的实施。在第一轮发展规划中,学校确定了“增效减负”的目标,我们围绕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检测”教学五环节,从优化每一个环节着手,以提升学校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随后从优化某一个环节对其他四个环节相互联系和影响入手,以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并建立了较为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从而提升了学校整体的发展水平。在第二轮发展规划中,学校确定了“内涵发展”的目标,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明晰了学校的课程理念,即“尊重和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并形成了相应的学校课程方案,丰富和完善了学校课程体系,提升了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在第三轮发展规划中,学校确定了“特色发展”的目标,以上海市基础教育改革实验项目为载体,创办了“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根据上海市教委规定的要求,即“两个探索”和“一个创设”的任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和准确地提炼男生的性格特征、思维特征和学习行为特征,以探索男生教育规律;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男生特点的课程方案和教育内容,努力创设有利于男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在持续规划的过程中,虽然总目标是递进的,即增效减负就是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就是夯实基础,特色发展就是形成品牌,但具体目标却是递进和渐进相结合。如加强备课组建设,在每一轮规划中都有具体的目标,如第一轮规划中提出“充实备课组活动内容”的目标,通过第一轮规划的实施,学校各学科备课组活动内容得到了有效地充实,在后一轮的规划中,根据内涵建设的要求,对备课组建设分别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备课组功能深化,这是递进式目标;二是备课组活动内容不断优化,则是渐进式目标。如果缺少备课组内容优化的渐进式目标,很有可能备课组功能得到了强化,但备课组活动内容却弱化了。实践证明,在确定具体目标时,如果只有递进目标,可能会产生“竹篮打水”的风险。
 
     三、规划学校发展是凝聚智慧和专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第二次规划的实施中,根据内涵建设的要求,学校提出了“改变学生不喜欢教学行为”的目标,通过调研,学生不喜欢部分教师上课经常拖堂,拖堂现象确实是学校中影响师生关系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教师和学生提出了很多解决拖堂现象的良策,通过问计和问策于师生,在2010 年9 月,我校创造了“三段式下课铃声”,第一段是15 秒的优雅音乐,然后间隔20 秒,最后25秒是强节奏的音乐。“三段式下课铃声”体现了对教师劳动的尊重,同时也兼顾师生双方的感受,这一机制运行后,不仅明显减少了拖堂现象,而且学校的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当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并凝聚成学校的实践智慧,既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动力,也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动力。由于第二轮发展规划的实施,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2013 年1 月上海市首届中学阶段校本课程展示征集活动中,我校有四门课程(5 位教师)得到了上海市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赞扬,课程建设的成果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在第三轮规划设计过程中,学校设计的男生班课程方案,得到市区领导、专家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规划学校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规划学校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使学校处于‘具体的、校本化的和具有可操作的科学运行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