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谈特色学校创建

发布时间:2016-03-10 13:50   来源:百度文库   作者:王丽   我要收藏

这是一篇关于特色学校创建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走科研兴校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校长带头学理论,作讲座,写读书笔记,每个行政干部包保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参加教育科研,大力营造科研氛围。

特色学校就是具有办学特色的学校。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办学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本质的、稳定的教育风格。

办学特色的本质是创优。这一本质决定了特色学校的四大基本特征:

1、优质性:就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不断优化。表现为成功地确定了办学价值观;成功地培养了大批人才;成功地确立了一种优化的办学模式,并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保持与完善。

2、独特性:就是学校办学的独特个性。这种独特性带有创造性,表现为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办学内容和独特的办学策略。

3、稳定性:就是办学的优质性和独特性不断的保持与发展,能经受住时间的检验。

4、环境适应性:亦即创办特色学校就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是对社会的主动适应。

特色学校的“特色”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我以为特色学校应具有卓尔不群的办学目标;奋发进取的竞争机制;宽松活泼的学术氛围;和谐健康的人际环境和科学严密的教育教学秩序。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校长的管理特色

首先,创办特色学校就是要不求完善但求卓越。因此,学校的管理应着眼于升发为文化层次的教育机制,使管理制度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存在,从制度管理中求教育质量,再把教育质量上升为教育品牌。

其次,创办特色是一项系统的、艰巨的塑形工程,它需要全体人员及各方面工作共同配合,协调发展。因此校长应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并能将自己的思想、观点转化为团体的共识和行动;能带领全体教职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能充分利用本校优势,发挥教职工集体智慧,形成工作合力;能以有效的纪律、制度约束和激励全体教职工齐心协力,共谋学校发展;能正确引导和把握学校的发展方向;能以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执行上级指示和组织教育活动;对社会发展、教育动态有较强的预见性和超前意识;有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技巧和能力。

(二)教师的教学特色

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学校要办出特色,取决于教师队伍每个成员的努力和他们的工作成效。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知识广博、有教育特长的教师群体是形成和发展学校特色的源泉。其一,一个有特色的学校应重视教师的观念更新,培养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其教学艺术水平,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化,建立呈梯次结构的学科骨干队伍。其二,搞好科学育人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学校只有搞好教育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才有助于端正办学思想,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有助于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水平和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学校的教育才会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以科研为基础,用教学促进科研,通过科研提高教学水平,这是形成教学特色的基本思路。

(三)学生有特长

学校特色最终表现为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只有谋求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才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因此,一所学校要创办特色,就要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出一大批有个性特长,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兴趣爱好得到较好发挥与和谐发展的学生群体。

(四)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种非课堂教育,是通过课余文化活动及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精神对学生施行的教育,它与课堂教育共同组成学校教育的完整体系。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是一项包括学校传统文化、校风、学风、校容校貌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综合工程,是一所学校教育文化氛围的综合体现,也是一个学校区别于其它学校的个性体现。

二、我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一)理念的形成

1、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公元前58年,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曾在绵阳西山结庐读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经典。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从此,子云亭享誉海内外。绵阳市子云小学就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西山脚下,有着传承历史文化,创办有深刻文化内涵的现代小学的地理优势。

2、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高质量的教育是人们的普遍要求。在这种情形下,学校如何生存和发展就成为每一位校长苦心思考和研究的课题。2004年7月1日,我校移交涪城区人民政府管理。同其他学校相比,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相对薄弱,长期缺乏同地方教育系统的联系交流,与地方教育的差距逐步扩大。要想改变学校状况,只有具备了办学特色,才能扩大知名度,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赢得社会的关注、家长的信任。

3、我的办学理念

基于以上原因,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迎接教育新的挑战,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根据学校的位置特点和历史传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办有特色的学校,育有生气的学生”。

(1)办有特色的学校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特色是学校个性的体现。特色不同于特长,应体现一种办学模式。因此,根据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和学校文化传承,明确了我校的“特色”就是创建“成长教育”模式。

“成长教育”就是立足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教育。我们搞“成长教育”基于两点认识:一、“教育是不完美的人引领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这说明教师是不完美的人,是需要发展的人;二、“教育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的事业,学校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教育工作是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所以我们倡导“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对自己的成长负责”。

(2)育有生气的学生

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事业,最终目的是为了激扬生命,启迪智慧。为此,我们确定了成长教育的培养目标“育有生气的学生”。学生生气的具体体现是具有“三性”——人性、理性、悟性;“三气”——大气、才气、灵气,身心和谐发展。

(二)创办特色学校的基本思路

(1)注重特色管理制度建设

管理特色是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特色管理制度是推动学校稳定持续发展的基础。作为一所学校的负责人,应该具有科学的管理水平,注重人文精神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建设,使学校的自然优势、信息优势、管理优势上升为质量优势和竞争优势,进而形成无形资产优势,最终使教师与学生对学校产生一种归属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找准“成长”切入点,优化成长策略

“成长教育”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教师成长”和“学生成长”“学校发展”三个方面,因此需要从“教师成长研究”、学生“文化知识素养教育研究”、“人格心理素养教育研究”、“艺术素养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实践。

●“教师成长”

专业素养、人格魅力、进取精神是立教之基。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取决于教师高尚的人格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广泛的知识阅读和深刻的教育反思。因此,我们把教师成长切入点确定为“人格修养”、“课堂教学”、“阅读”、“教育反思”四个方面,并积极开展工作。

△坚持开展教师读书活动、骨干教师专著解读活动和艺术欣赏讲座,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养;

△继续开展专家、名师拉网式听评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坚持开展经典课堂教学竞赛,以竞赛促提高;

△组织教师参与教育高层研讨交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坚持教师撰写教育随笔、教育反思,编撰《子云教育文丛》,每学年一本。

●“学生成长”

习惯、兴趣和信心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三个关键因素。

我们承认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但每个学生都有其优秀的一面。而每个学生优秀的那一面,或许就是其自信和兴趣所在,或许就是我们转化他(她)的一个有效的切入点。

树立学生的自信,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育成功和持续进行的有效方法。当一个人能有尊严的生活,就会有自信;能在自信的心态中做有兴趣的事,自然就容易取得成功。从这个角度分析,赏识教育的精髓就是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满足学生渴求关注和肯定的心理需要,使其在自信的心态和有尊严的生活中产生不断进取的愿望。

因此,学生成长切入点就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树立学习信心”三个方面。

△编印《走近子云小学》、《绵阳市子云小学文明礼仪手册》、《绵阳市子云小学养成教育分层目标》、《子云小学学生成长手册》、《弟子规》等德育校本教材,让学生知“书”达理,把兴趣、习惯融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细节做起,规范书桌、物品的摆放,规范读书、写字、站立姿势,规范上课、课间、活动、集会纪律等。

△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通过各种丰富多采活动,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校园百家讲坛、学科知识竞赛、“扬雄文学院院士”评选、演讲比赛、小发明创造比赛、《弟子规》竞背、钢笔字比赛、朗读比赛、才艺表演等。

△广泛开展“书香校园”和经典诵读活动,每期进行读书“小博士”、“小硕士”评选。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枯燥、抽象的信息转化为生动、具体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对外交流,与香港学校建成友好学校,开展两地师生交流活动。

△坚持办好《家校之窗》报,向家长传输科学的家庭教育、辅导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效果。

(三)我的办学策略

在办学理念形成之后,需要把它转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统一的教育信念。校长要善于全面正确地向教师阐述自己的办学理念,并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把它转化为教师的思想。

(1)观念引领行动

没有不变的学生,没有不变的教育,恪守经验就意味着落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以后,涪城教育激烈的竞争也使老师们感到极大的不适应。我校及时举办了《心态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专题讲座,要求教师调整为师心态、转变为师观念、提高为师水平、规范为师行为,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大力宣传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邀请李镇西、李玉龙等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到校讲学,并聘请川师大郭英、刘先强教授、刘家访博士为学校发展指导导师,利用家长会、校报、校刊向广大家长宣传新课程改革,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形成课程改革的共识,创设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

(2)质量塑造形象

教学常规是促进教育教学稳步开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校着重抓教学常规的管理、组织、检查来提高教学质量。①管理重在“实”。行政人员分到年级组,坚持听随堂课,定期进行教育质量抽查。②组织重在“细”。严格开足、开齐各门科目,严抓了综合学科的教学组织,端正了教师教学思想,消除“主副科”之分的错误观念,严禁随意调课、改课、增减课时。同时着重抓了学困生的辅导转化工作,特设了“转困转优奖”作为激励机制。③检查重在“严”。坚持常规月查制。开学初查计划,每月底查教学实施情况,期中抓整改,期末抓总结。

(3)科研提升质量

教育科研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我校过去是企业办学,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中,学校教师一部分是缺乏教育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一部分则是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要使这样一支队伍尽快地磨合成一支富有特色,素质较高,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成为必然选择。校长带头学理论,作讲座,写读书笔记,每个行政干部包保一个年级,联系一个教研组参加教育科研,大力营造科研氛围。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钻研教育理论并用于实践,学校开展了教师读写活动,要求教师每年读2-3本教育专著,写5000字的读书笔记,将自己的点滴感悟、教后反思,收集整理,形成观点,每月写一篇教育随笔。坚持开展骨干教师读书解读活动,促进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加强与教研室和名校之间的联系,经常邀请他们到校指导科研工作,定期邀请名师到我校听课评课。我们鼓励教师承担课题、参加赛课、发表论文、制作课件,根据《子云小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为依据给予奖励。一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育科研成果喜人。

(4)网络强化师资

我们借助网络的优势,搭建教师队伍建设的平台,形成新的交流共享环境: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将教案、课件、教学反思等业务资料建立在学校ftp上,把个人的业务活动与成长经历展现出来,大家可以毫无障碍地互相交流,彼此发现他人的长处,为自己学习借鉴;教师全员参与了全国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在网络上进行摘录及反思;同时将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情况及在a61网站上的活动情况作为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通过网络实现了开放式的教师培训,从而形成群体发展的态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是创新型教师不可缺少的教学技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以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为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我们注重建立一支具有一定教育教学水平,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并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并注意发挥骨干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帮教和辐射作用,抓重点带全面,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的发展。

(5)环境陶冶情操

校园环境是学校特色和精神的体现,是学校文化内涵的长期积淀。我们注重育人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我们以学生的书法、绘画作品和师生名言装点校园;结合学校经典诵读的特色,在走廊上悬挂名人名言及图文并茂的经典古诗;结合各功能室的作用自行创编了标语,既起到激励的作用,又突出了各室的功能特点;在校门口醒目位置修建荣誉橱窗,展示学校教育教学的累累硕果;进行教室个性化布置,让每一面墙都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干、倾吐思想的天地;充满童趣的少先队专栏,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体现独特的文化渲染。

教育是一种影响,其作用需要长期浸润才能得以实现。受教育是为了一种“习得”,知识的习得,习惯的习得,道德的习得,责任意识的习得……作为学校和家长,只是为学生完成“习得”提供条件,制定“规则”,最终达到“我的思想我做主,我的行为我负责”的目的。不论是“浸润”,还是“习得”,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教育是慢的艺术”。特色创建是一种教育活动,更是一个教育过程,需要我们用心思考,精心践行,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踏踏实实地、默默无闻地去做那些可能长期见不到效益的事情。探索“成长”教育,我们有这种心理准备。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