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浅析特色学校建设的误区

发布时间:2016-03-14 09:39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陈翠荣   我要收藏

创建特色学校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改变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办学优势与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笔者在近期进行的调研中发现,特色学校建设存在着一些有悖于办学规律乃至“去特色”的误区。本文试揭示这些误区的表现,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误区一:为特色而特色

特色学校是在鲜明的办学理念指导下,通过对学校既有办学条件、传统与优势的充分挖掘、利用和整合,经过若干代人不断努力而建成的。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学校为发展快一些,早日建成特色学校,刻意“为特色而特色”进行短期突击,违背了特色学校的发展规律。表现一:不注重学校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不从根本上营造学校的特色发展氛围,而是投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搞具有展示性、表演性的“特色科目”。表现二:为迎合教育主管部门的考评而设立“特色创建年(月)”,定下若干宏大指标,宣称短期内要取得特色建设的显著成果,认为开几场研讨会、发几份文件、办几次宣传活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就大功告成了。表现三:片面强调特色项目的培育而忽视常规工作的根本性支撑作用,妄图以此来掩饰常规工作的不足。表现四:不注重师资队伍的长期建设,而搞短视的“特色人才工程”,一味地追求以优厚的物质待遇聘请几位特级教师、名师,企图靠几位名师一夜之间提升学校知名度、拓展学校发展空间。

特色学校建设之所以会出现“为特色而特色”的问题,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对特色学校的引导性不强。教育行政部门拿什么标准去评估学校,会直接影响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方向。调研显示,尽管当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在呼吁创建特色学校,却并没有一套专门的特色学校评估方案、评估策略,对于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的教育干部和学校校长,基本上还是以行政手段来提拔、任用、考核。有些功利心强的学校领导为了获得上级的“青睐”,会不遗余力地搞一些特色建设的“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以期在短期内出“政绩”。特色学校建设的真正目的是建设风格独特、内涵丰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体,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所特色学校需要在探索教育规律、变革办学模式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而发展起来,并非一跳而就之事。因此,学校在进行特色建设时要端正态度,摒弃功利心理,切实遵循教育规律,认真研究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扎扎实实地锤炼特色文化。教育行政部门则须研制出一套科学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特色学校检验与评估体系,运用明确具体的评估指标开展特色学校的资格认证、水平评估、质量监控、信息指导等活动,加强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正确引导与过程监督。

误区二:重物质轻精神

所谓物质建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硬件建设”。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过程中创造、积淀下来,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信念、价值、态度、期望等文化价值体系。学校精神建设在一定意义上相当于学校的“软件建设”,它是特色学校创建中最为本质的内容,往往代表了特色学校的理想和追求。精神建设的品位与追求引导、规范、决定着物质建设的特征,而物质建设则是特色学校的一种展示,是学校精神建设的具体化或物化。在办学实践中,由于物质层面的建设可操作性较强、见效快,因此更容易引起学校管理者的“兴趣”和重视。尤其随着近几年中小学结构布局的调整,新建中小学数量的增多,特别是城镇新建中小学数量较多,很多新建学校不惜花巨资搞绿化、建大楼、买设备,有些甚至把学校建得像公园、广场、博物馆或者图画展览馆,学校“硬件”建设堪称一流,但“软件”建设特别是学校精神方面的培育却十分薄弱。

事实上,中小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场所,更是一个重要的精神生活组织。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也是德育体系中亟待加强的重要方面。”广大中小学要通过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饱含人文底蕴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带来受益终生的影响。“从学校文化传统的维度看,特色学校实际上是学校长期文化积淀的一种外在表现,因而是有着独特文化风格的学校。作为学校文化传统之内核的学校精神,可以浸透和附着在校园内各种文化载体及其行为主体身上,从而使人无时无刻不切实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由它透射、激越和升腾出来的那种独特的校园感染力、凝聚力、震撼力和号召力。如一位从某著名中学毕业的校友所说的,“我最留恋的就是母校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良好的学校精神能够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强大的凝聚力团结、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感染、引导学生。所以,对建设特色学校,我们不能停留在一般性认识上,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而要从精神文化层面上去理解、把握特色学校的本质与精髓,要切实培育良好的学校精神,发挥其对特色学校建设的导向、凝聚、激励、陶冶、规范和辐射作用。

误区三:盲目跟风

调研中笔者发现,不少中小学校长急于在任期内大展宏图,干出一番事业,却没有充分审视自己学校发展的客观现实,而照抄照搬其他学校的建设经验。为什么要进行特色学校建设?对于这一问题,许多“重视”特色建设的校长的回答是“为使学校更有影响,办成名校”,并认为“一些学校搞出了名堂,我们觉得很好,依葫芦画瓢,学着照着搞”,也能成功。现实中,有的学校为了“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在盲目跟风中丧失了自我,换一任校长就重新拟定一个特色项目,甚至一任校长就更换几个特色项目,对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校训、校风也是一再变换,力求表述“新颖、时髦”,致使特色发展目标始终飘忽不定。同时,不少中小学领导对特色学校建设的本质意义、学校精神、学校传统缺少深刻认识和全面理解,没有从深层次上树立起自觉进行特色建设的意识。

事实上,每所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水平、生源情况、发展优势、所处环境等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每所学校特色建设的内容与方案应各有千秋。在知识、信息的传输与交流日趋高速、频繁的当今社会,一所学校要想形成、保持并发展自己的特色,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全球化的视野去学习、交流、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但不可忽视的是,学习借鉴外在的相关办学经验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所要做的借鉴主要应体现在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社会脉搏的开放视野上,而非照搬别他校的办学思想与模式。特色的发展与学校既有传统存在着天然的联系,盲目跟风与完全模仿,会破坏学校已有传统与优势,割断学校发展的历史,会使特色建设丧失根基。正如潘懋元先生所言,特色必须从学校内涵上生发出来,“外在因素不能代替你确定特色。特色也不是主观想象出来的,如果没有历史的积淀、相宜的客观环境、主体自身的条件和实力,只是领导说要立这个特色,立那个特色,结果等于望风捕影。”在建设特色学校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学习借鉴外在的苏学经验,更需要立足于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和本校优秀的历史传统,从本校实际出发。

误区四:特色建设局部化

特色学校是指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公认的、优胜的、独特的、稳定的个性品质的学校,其建设需要激发全校师生的智慧与努力,需要学校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及精神层面进行全方位、系统的设计与筹划。但在实践中,“特色建设局部化”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特色建设目标的确立由学校领导甚至是校长个人说了算,而非经过广泛调查与分析,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员工主动性的结果。如调研中,有位刚从名校调到普通学校的小学校长,多次邀请笔者探讨其学校的“特色建设突破口”问题,座谈中其他教师、中层管理干部始终是一片沉默,只有校长每次都会宣讲他最近冥思苦想出来的新点子,恳请笔者为其新点子进行“理论论证”。事实上,这种至上而下的建设策略既难以形成一致认同,又会极大地挫伤师生的积极性。其二,将特色建设局限于某项活动或某种技巧的培养上,没有及时将其加以拓展和深化,结果特色无法从局部升华到整体,逐渐弱化乃至消解。其三,特色建设只限于部分学生参与,“起始年级搞特色,毕业班级搞升学”的现象屡见不鲜,破坏了教育生态平衡,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调研还表明,很多学校的特色建设缺少全面设计、长远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保障制度,特色建设的内容、进程、方式等往往取决于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的教育知识、觉悟、喜好等,随意性较大。

特色学校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汇聚全校师生的才智,要站在学校发展全局的角度开展深人的调查与分析,进行认真、周密的研究和论证,根据学校的文化传统、发展优势和远景目标,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这样,学校内部才能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各管理部门和每位师生的注意力才能被引导到关注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素质、学校发展上来。要建成特色学校,首先必须站在战略高度确立特色学校建设的主要目标,并将指导思想、具体内容、实施步骤与操作程序等明确规定下来。其次,在制度设计上要保证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不能把特色建设只看成是少数人的事、领导的事。最后,要围绕某一阶段的建设重点或主题,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制定一系列新的特色学校建设制度,以保证建设的科学性。

实践表明,特色学校建设有利于中小学校找到适合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道路,有益于学生的和谐发展,但如果不及时纠正办学中的误区,调整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向与战略,其结果必将与特色学校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对中小学校来说,首先要正确认识特色学校的本质和内涵,立足本校实际,端正办学思想,依循特色学校建设规律,注重内涵发展,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则必须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减少对学校具体办学行为的干预,给同时要加强政策规范和经费投人力度,加强特色学校建设的引导与监督。此外,社区和家长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合作者与评价者,对于优化育人环境,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办成特色学校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特色学校建设还要积极争取社区、家长的大力支持。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