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女生参与校园暴力的特征与成因

发布时间:2017-01-13 14:24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教育   我要收藏

  女生参与校园暴力的现象升温已成为当前校园暴力的显著特征之一。与发生在校园男生之间的暴力事件相比一、校园女生暴力的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1、校园女生暴力的起因通常是日常琐事,加害人多是因对某人心怀恨意而实施的打击报复行为。引发恨意的事件主要有对其撒谎、不服从等背叛挑衅行为,与其或其好友争夺异性的行为,以及令其看不顺眼的高调张扬行为等。2、校园女生暴力的行为方式表现为聚众性、虐待性和持续性。女生在实施暴力行为时通常会聚集一个群体,通过以多欺少、恃强凌弱来满足自己被人拥护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并为自己壮胆。其手段体现为花样百出的虐待手法,尤其是拍摄裸照、对受害人做猥亵动作等性侮辱的方式。近年来,还有越来越多的加害人将受害人被施暴的过程拍摄下来发布在网络上,通过视频图片资料的迅速传播对受害人造成更严重和更持久的伤害。3、校园女生暴力会对受害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二、校园女生暴力的背后成因分析1、青春期女生的心理特征。(1)青春期女生把亲密关系看得更加重要,倾向于有少数几个非常亲密的朋友。女生更加在意通过友谊获得自我宣泄和情绪支持,并且更加难以容忍朋友对这种亲密关系的背叛。在校园女生暴力事件中,聚众施暴的加害人通常都属于同一个关系密切的小团体,团体中有人产生了实施暴力的念头,其他成员便要以行动表示支持,否则便会遭到孤立,甚至可能成为施暴的对象。(2)青春期女生比男生拥有更强的自尊心,一个不够善意的眼神、一句嘲笑讽刺的话语都有可能使其产生无法释怀的痛苦,而在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时,便有可能通过暴力手段予以宣泄。(3)性心理的发展与性道德观念不成熟。许多校园女生暴力都由女生和异性之间的情感纠纷所引发;另一方面则是青春期女生开始对性充满好奇和冲动,校园女生暴力行为中通常伴随着性侮辱就是由青春期女生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形成较晚所导致。2、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教育误区:“去女性化”教育与“宠溺”型教育。一些家长和老师认为女性相对于男性天生具有劣势,只有进行“去女性化”的教育才能提高女生的社会竞争力;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习成绩的优劣是家长和老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心理健康则被忽视。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之下,许多家长和老师对于青春期女生所特有的敏感和情绪化等特质不仅不予以重视和理解,反而会因此责备女生不够沉稳和坚强,甚至对女生生理和体能上的劣势也要求其进行改变和克服;在青春期女生遭遇学习、生活上的挫折,或者产生心理问题时,会听到类似于“女生没有男生心理素质好”、“女生在学习上不如男生后劲足”等包含性别歧视意味的评价。“去女性化”教育使校园女生在遭遇青春期心理问题时非但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反而因此遭受轻视和责备,因此会产生歧视女性的错误认知,怀有强烈的脱离女性这个“弱势群体”的愿望,其中会有部分女生为了使自己变得“强势”而实施抽烟、喝酒、暴力等常见于男生身上的不良行为。“宠溺”型教育同样也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教育误区。家长由于太过担心孩子遭受暴力攻击而教育其“以暴制暴”的现象十分普遍,甚至有家长通过亲自实施暴力行为的方式保护孩子,这些错误的教育方法与不良的行为示范也是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重要成因。3、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媒体环境:大众媒体中的女性暴力。例如媒体热衷报道的“妻子扒光小三衣服”、“妻子带人围殴小三”等新闻事件。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也不容小觑。网络低俗语言到处流传。4、诱发校园女生暴力的时代因素: 社会转型期的不良风气。暴戾之气在人群中的弥漫。另一个与校园女生暴力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是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横行。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