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减轻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7-01-19 09:35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编辑   我要收藏

  一般来说,人们面临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机械的工作会容易产生倦怠感,因为工作本身没有什么乐趣及挑战性。即使如开飞机的职业,我们不开飞机的人一般会认为那是一份很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但是实际上,如果几十年如一日从事这份工作,技能已经变得非常熟练了也会觉得乏味。因为缺乏新意,没有新的刺激。我们在看卓别林演的喜剧《摩登时代》时就知道,一个钳工几十年如一日地站在机床旁边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这是对人身心的摧残与异化。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能力、志趣与教师职业是否契合,也是职业倦怠与否的原因之一。
  教师职业是对人的心理极具考验的一种职业,它要求对人的生命情趣要有独到的体验与同情感。国外的教育在选择教师时,首要条件是对教师职业要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不善于与人打交道,师生之间或是师师之间的人际关系紧张,特别是对学生一开始就没有好感的人,其实是不适合当教师的。因为他天天要面对着不愿面对的人与事,怎能没有职业倦怠感呢?那么如何来消除或者减轻教师职业的倦怠感?重新理解教育的内涵?还教育以本来面目?教育本来就是与思想智慧为伍的事业。而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二者互相影响,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所以教育必须回归到学习的乐趣,回归到思考的乐趣,回归到创造的乐趣及动手探究的乐趣上来。
  围绕着问题与情境来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这样的教与学才是生动活泼的,才能产生新的思想,新的知识,从而在教学相长上师生共同进步。当教师有求知乐趣的时候,他自然愿意以积极的心态去与学生分享,他走进教室时自然充满了传道者的激情,自身情绪也自然会感染到学生。反之以疲惫之身走进教室,充满的是厌倦情绪,学生自然也不会从中得到乐趣。因此对教育、学习、知识的重新反思,回归他们的本来面目,才是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出路。试想孔子当年为什么不曾产生职业倦怠感?他感叹学习的人生总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度过的:“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道老之将至。”苏格拉底何时何地都愿意与人交谈,完全是因为想追求思考的乐趣,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这个方面有所长进,那么教师的烦恼自然会少许多。
  作为教育管理来说,应尽量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变换环境与工作岗位的机会。老一辈的许多教师几十年就在一个地方,一间学校,教同样的一门学科,当然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事实上任何职业如果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岗位上的时间久了,也会产生这样的职业疲劳。用一个美学的术语说,就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美国平均每人一生中可以迁徙六个地方以上,平均换五种职业。在我们看来,这可能是在浪费熟练工。要知道一个人在一个岗位时间久了的好处就是容易积累经验,管理成本降低。但是,坏处就是容易使人产生职业的倦怠感。日本人虽然经常会有一个人一生只为一个单位服务的情况,但是,他们的管理原则就是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轮岗,这样的好处能够让人尽量从整体上来熟悉一份工作,而且能够产生新挑战,从而保持饱满的激情与创新的情怀,日本也有教师轮换制度。在这一点上,我们过去的认识是一个误区。我们曾经提倡做“螺丝钉”,要求一个人干一行爱一行,并且完全是被动服从,这就更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感。教师职业有变化的,也有不变化的。变化的一面就是教师的工作中总面临着不同的知识信息的挑战,也要面对不同的学生处以不同的方法;不变化的是教师永远都面对学生,他们与教师总是处于互动之中。如果一个教师能在几年时间里不断地变换教学对象,不断地更新知识,所教学科也在年级上、学科上有所变动,在岗位上,教师也参与一些管理工作,而管理工作人员也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样也可以减少职业倦怠感。但是,作为教师最保险的消除职业倦怠感的法宝就是不断地学习,每日都有新知,每日都在探求新的教法,每日都在与学生分享知识的快乐,学习的乐趣及思维的乐趣,特别是创新的乐趣。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我想,这样既回归了教育的本真,也保持了职业的鲜活感。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