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7-01-17 10:24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编辑   我要收藏

  由于中职生毕业后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又面临职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因此如何提高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H校根据中职生的学业情况和专业特点,借鉴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模式,利用学校专业实训室的设备,开始探索中职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发展模式,以实现“合格+特长”的培养目标。
  一、社团活动课程的教学与组织管理。1、社团活动的开设。该校专业种类多,学生个性差异大,为适应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人文素养、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掌握一技之长、增强择业、创业竞争力的需求,H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挖掘师资、场地、设备等各种资源的潜力,开设了一些让学生感到实用,也很满意的专业社团活动。如前所述,目前该校开设的社团活动课程有茶艺服务等13门课程。2、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学生社团应是学生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或自身需要为基础、自发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学生志愿型群众团体,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较高。而组织专业性很强的社团对于中职学生来讲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该校采取了社团活动课程化的思路,在社团活动的组织管理上采用了以教师指导、学生自主选修相结合的模式,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常规工作之中。具体安排是:每学期教务处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性质与培养目标,结合学校的师资、场地、专业设置及设施等条件,先提供社团课程安排的备选方案,然后由学生自己来选择,最后由教务处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合理安排。每个社团均由教务处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并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活动的各项工作。3、社团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及教材社团活动课程目标是开设社团的首要问题,H校根据各专业的课程内容,业务范围,技能要求等,从知识,能力,情感几方面来确定社团活动的目标,并且把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实习训练等综合在一起,突出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社团活动课程内容是社团活动的重要组成。H校除了选择适合学生兴趣、能力等需要的知识外,同时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即社团活动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学有所用。注重内容的创新性,即不断引进新知识、新内容、新技术,以适应市场长远性的需求。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社团活动的教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H校一般采用一纲多本,即以一本教材为主,参考其他教材或是由任课教师根据积累的经验自己编写。活动的方法和手段一般采用教师讲授、集中讨论,情景模拟、实际操作、强化训练等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社团活动的时间安排。一般每学期从开学后的第三周开始,每周有一至二课时作为社团的活动时间,具体时间安排由教务处和社团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共同协商决定。
  三、社团活动课程的评价办法。开设社团活动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兴趣、特长、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既不能管得太松,又不能抓得太紧,让学生感觉很有压力,以至于不敢参加。因此在对社团活动课程的评价方面,H校着重强化评价的反馈指导功能和激励功能。评价方式应根据不同的社团课程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中:对于一些人文性较强的非认知类课程,H校通过平时的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自我展示等方法搜集学生对社团课程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所反映出来的能力等信息;对于技能类的社团课程,H校则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创作表演,口头演讲等来评价学生把知识技能用于实践的能力;对于认知类课程则通过知识测验和能力测验来评价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内容丰富、富有个性的学生社团课程,突出的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间的交往,活跃了学校的气氛,显示了蓬勃的活力,顺应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社团活动课程化给社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将社团活动与课程教学相嫁接的模式,既增强了专业教师指导社团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人文、科学修养,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位。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