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

发布时间:2017-01-17 10:43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编辑   我要收藏

  一、思想重视,进一步加强社团的组织领导。学校社团的兴起和发展是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能弥补学校正规教育的不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社团发展,定期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生社团问题,帮助解决社团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难题。校团委要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职能,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由校团委委派工作能力强的专职教师进行指导。有关部门和院系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社团发展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保证社团建设积极健康发展。
  二、采取措施,加大对社团的指导和扶持。1、实行社团导师制。教师指导对提高社团活动质量有重要意义,教师理论知识渊博,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其思想、思维、意志、毅力、情感、道德及修养时刻都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至关重要。应出台社团导师聘任、考核和奖励办法,从而提高教师积极参与或帮助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使社团活动在内容上更加健康、具有更深刻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社团活动的组织上少走弯路。2、加大扶持力度,多渠道筹措经费。学校应设立学生社团专项经费,用于扶持重点社团、支持优秀社团、奖励精品社团;应鼓励社团联系企业赞助,允许社团参与学校后勤服务和勤工俭学。在学校统筹安排下,相关部门和院系要提供社团日常活动必要的经费、场地设施以及安全保障。
  三、构想职校学生社团合理的类型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可将职业院校的学生社团分为综合素质类(包括文学艺术、体育、知识学术和社会服务四类)和专业技能类。目前,职校综合素质类的社团相对较多,专业技能类的社团较少,应该并重。应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一个综合素质类的社团和一个专业技能类的社团。这样,既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高。一般而言,综合素质类的社团活动可分三个层次:以班级兴趣小组活动为基础,以院(系)级社团为主阵地,以校级传统社团和跨学科社团为提高。在班级普遍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各院(系)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正式社团,并应加强管理、认真指导,将其纳入院(系)的常规工作。原则上,院(系)级社团每学年应能接纳本院(系)在校生人数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这样可确保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进入院(系)级社团接受一年以上的社团活动的训练。校级社团主要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学校管理者应予足够的重视。校级社团的成员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挑选,人数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在校生人数的30%左右,以便于发现和培养特长生。也就是说,班级兴趣小组和院(系)级社团既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强势能力,以便培养自己的特长;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弱势能力,做到补缺补差。而校级社团重在优中选优,主要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专业技能类的社团活动一般只分两个层次:以班级兴趣小组活动为基础,以院(系)级社团为最高层次。因为专业技能的培养主要依靠归属于各院(系)的各专业的设备和教师。每个专业都应该有一个或几个相应的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外学习的学生社团,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发挥社团活动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功能。
  四、遵循规律,创新社团的管理模式。学校应在社团管理宏观建设上构建抓大放小模式、社团生态群建设上构建错位竞争模式、开发方式上构建主动推进模式,既要宏观控制,又要微观搞活。根据各个社团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社团广泛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开发方式上充分发挥院系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建立校、院系等多级社团架构,实行学生社团挂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鼓励社团成员跨院系专业组合,成立学科交叉型社团,促进学术文化交流。
  五、规范管理,完善社团的规章制度。制定灵活又具有激励作用的管理制度是社团发展的制度保障。必须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规范的管理办法,使社团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避免因个人感情、经验、兴趣给社团发展带来盲目性和随意性。要严格按照学生社团联合会章程的要求,建立从社团的申请、成立、活动开展、赞助、财务、奖惩到社团注销等全过程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生社团工作有章可循,使每个社团成员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既调动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又强调组织纪律性,从而为学生社团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实现对社团的有序管理。五、加强培训,建立一支思想过硬、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干部是社团活动的发起人、策划者、组织者,是社团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的人事基础。必须培养一支思想过硬、工作能力强的社团学生干部。首先应在学生干部尤其是社团联合会主席和各社团会长人选的源头上严把质量关,采取推荐、自荐和选举相结合的办法,重视对他们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的考察。其次要积极探索思政工作进社团的有效途径,在学生社团当中建立党支部、团支部,开辟思想教育新阵地,要求社团成员成为发展校园先进文化的带头人,自觉抵制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无聊庸俗行为,为社团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第三要加强工作指导和安全教育,注重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形成社团民主、平等的管理风格,提高学生干部的业务水平。要专门对这些社团干部进行社团组织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引导他们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四要加强社团干部的情感教育和意志品质锻炼,增强他们社会责任感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其协作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强化其责任感和文明意识。
  六、树立品牌意识,提升社团影响力。社团的存在从本质上说是其影响力的存在,而提升社团影响力的关键在于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活动。针对社团活动小型、分散、影响力小的现状,重点要抓好每年的大型活动,如社团文化节、社团巡礼等,形成品牌活动,集中展示学生社团的群体风采,进一步提高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吸引更多学生关心社团和参与社团,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和发展。社团品牌活动应做到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用极富时代感的主题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和共鸣。增加科学报告、技术交流和人文知识系列讲座等形式,逐步提高活动层次,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社团文化节活动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