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枣型模型:学校特色建设的路径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6-03-10 11:37   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我要收藏

当前学校特色建设如火如荼,很多学校都忙于建设特色、形成品牌,打造一张张有特点的教育名片。尽管有很多关于“学校特色”的理论研究,也有扬长式、补短式、科研提升式等带有操作性的建议,但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还大多是千校一面。学校特色建设的实践究竟都有哪些难解之题,理论研究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这是关系到学校特色建设成败的重大问题。

一、实践中的难题

学校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难题,归结起来有以下三类:

1.怎么定位的问题

专家们常常建议学校用一个或几个词概括自己的追求,刻画自己的形象,学校对此也非常认同。可是到底怎么定位呢?比如:一所长期以学生摄影活动小组闻名的学校,在追求进步和发展时,有的专家认为将摄影作为学校特色过于狭窄,学校应该发展艺术特色,只将摄影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有的专家建议应该坚持摄影这一特色;还有的专家质疑摄影是否称得上学校特色,因为毕竟只是少部分学生的“特色”。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似乎都可以试一试。那么,学校该如何选择呢?

2.怎么发展的问题

2009年,北京地区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校将“形成办学思想”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突破点,32.5%的学校将校本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突破点。我们在为学校明确了未来发展的突破点而欣慰的同时,不禁要问:学校是否清楚特色建设的路径有哪些?学校是否是经过理性判断做出这样的选择、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追踪访谈中,我们发现,事实不容乐观。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似乎持建校时间长学校就必然有特色的观点;一些新建校又存有“等我校成长到一定阶段了才能建设特色”的想法。而大多数学校忙于呼应社会或是上级部门的要求,找不到牵一发动全身的基本问题作为切入点,往往不能够把特色追求与优势领域对接,难以明确发展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路径。

3.怎么评判的问题

学校特色建设中的高频词汇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前者反映其独特性,后者折射其优质性。为了“人无我有”,学校就不得不追求“一招鲜”,于是“招式”繁多、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学校常常又处于“等候”状态,等着他人指方向,等着专家和上级部门将其“标牌”为某一特色。

这三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特色建设的进程与质量。

二、理论研究需进一步深化

有关学校特色的理论研究紧紧追随着特色实践的脚步。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为了适应教育改革和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纷纷进行特色化、多样化的教育改革,相关研究异彩纷呈。例如:美国开展了掌握学习、合作学习、分组教学、地方教学等研究,并把这些理论应用到中小学,形成了一系列特色化教育模式。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由此掀起了我国中小学特色研究和实践建设的热潮,而直接指向“学校特色”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三个特征:

1.以理论研究为主导

通过检索,发现关于“学校特色”的概念有80余种,有的研究重在阐述学校特色建设的重要意义;有的研究重在分析学校特色的概念与原则;还有的研究侧重辨析学校特色及相关概念,比如学校特色、特色项目与特色学校的区别与联系。对核心词“特色”的理解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三类:(1)中性论。例如:孙孔懿认为,特色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特色是指有别于其他事物之处,是一个中性的概念。通常所说的多指狭义的即褒义的特色。(2)风格或个性论。就是说特色就是办学风格或个性特征。比如:有研究者认为,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也有人认为,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传统和优势,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师资建设、教学方法,以及学校文化、环境、设施等多方面综合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它是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并带有整体性的个性风貌。(3)品牌论。借助企业设计理论,非常重视塑造品牌和品牌的传播。

2.关注个案分析

即着重介绍某一学校的实践探索,对其他学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高金岭《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研究——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个案分析》

3.关注国外学校特色

研究者侧重于介绍国外一些比较典型的特色学校,如英国的灯塔学校,美国的蓝带学校、磁石学校等,总结其成功的经验与方法,旨在对我国学校特色建设有参考价值。比如:曹大辉、周谊的《英美两国特色学校初探》等。

尽管上述研究都相当重要并都有所进展,但是由于理论研究偏于抽象说明,更多地讨论关于学校特色的概念、规律、原则等,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对国外研究情况的介绍偏于“亮点”,国内学校的个案似乎更凸显了专家个人的引领作用。因此,只有深入研究学校特色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既遵循规律又可操作,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改进和提升。

三、学校特色建设的枣形模型

1、澄清概念,达到共识

学校特色概念虽然纷繁复杂,但细分起来,主要有三个理解角度:一是学校特色是一个关系性概念。它总是在与同类学校的关系中才能得到确证,即学校特色是共性基础上的个性显现。二是学校特色是一个属性概念。独特性、优胜性、稳定性等属性是判定学校特色的内在标准。三是学校特色是一个对象性概念。学校特色总是体现在办学的某些要素、方面或范围上。那么,应该在什么意义上描述学校特色呢?

从根本上讲,学校追求特色发展是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受到更高质量的教育。特色是高质量教育的必然要求。高质量表现为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性,即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二是发展性,就是不用唯一的标准衡量学校,应着眼于学校的不断进步。三是立体性,就是要从单纯的教育内部的圈子转向教育、社会内外结合看质量。

正是由于对高质量教育的理解,使形态各异的学校特色具有了一些共同的属性特征:一是适切性。由于每一所学校都有不同的发展起点、不同的发展过程,拥有不同个性的师生,因此也有着不同的目标追求。这里并不强调独特性,因为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独特实际上是一个客观存在。而且,学校具有特色就意味着体现学校自身品质,真正满足本校师生的需求,本身就有了独特的价值。二是优胜性,就是学校在办学质量、效益等方面与同类学校相比所表现出来的优质品质,是一种“领先”状态,习惯上称为“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三是智慧性,代表着事物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学校特色从孕育、发端到成果呈现,必定是“人”的主动设计、主观努力和自主追求的结果,人和人的智慧是特色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从根本上说,特色是在智慧方面表现出的魅力。

由适切性、优胜性和智慧性这三个本质属性还衍生出一系列属性,如公认性、有效性、稳定性、发展性等;同时也能做出相关的推论,比如:学校特色不是模仿的而是自我形成的,学校特色不是比较出来的而是学校自我价值的追求,学校特色不是评比的而是积累创造的……当然,学校建校时间的长短并不必然推论出学校特色建设的情况。

2.学校特色建设的五大路径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学校特色建设存在五大路径。

第一,文化建设。就是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及自身优势打造独特的学校文化,不断累积学校文化的底蕴,以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这往往表现为学校的独特风格和个性,常常与校长的办学思想紧密相连。

第二,管理建设。学校是一个独特的组织,它要求有与其相应的特别的思维方式、领导特色、管理实践和管理方法。学校管理建设的实质是促进学校的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即探索如何从外控管理走向自主型管理、如何进行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以理性管理代替经验管理。

第三,教学建设。这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特色建设就是要在挖掘学校教学传统和优势的基础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的目标与内容、过程与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其实质是追求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即追求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合规范性的统一。

第四,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最容易表现学校的自主性、创造性与学校的独特个性。由于它强调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个性,因而更能够适应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更能体现学校的特色所在。

第五,优势项目和活动。就是根据学校的发展历程与传统、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因素,坚持学校内涵发展与地域文化相结合,选择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优势进行拓展、提高和升华。

五条路径是相对独立的,每一路径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可以看出有的路径更具有综合性特征。五大路径没有高低之分,没有必定的逐层上升的关系,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不同的路径进行建设。

3.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学校特色的建设不是盲人摸象,也不仅仅依赖某几个人的力量,而要更多地强调理论的指引、方法的运用,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系统分析,利用SWOT分析法找准起点

SWOT分析方法就是用系统的思想将学校的内部优势与弱点、外部机会与威胁这些变化因素相互匹配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使得学校规划更加科学全面的一种方法。学校借助SWOT分析方法可以明确定位,清晰学校的起点。

第二,合理规划,明确发展点

合理规划是学校特色建设重要的基础性方法。制定规划的过程必须体现出三大特征:有限目标、行动性、可量化。所谓有限目标,是指在一个时期内的目标明确、具体而不求全;行动性,是指有有效的操作路径;可量化,是指要有评价的量化指标,而不是笼统地进行定性评价。

第三,路径选择,抓住关键点

一旦明确了起点和发展点之间的差距,就要确认发展路径。每一路径上的建设要点不尽相同,选择最适合的路径就意味着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例如:学校如果选择了文化建设路径,那么更多地要考虑教学思想是否先进和适切、教学领导指挥系统是否得力、是否有教改实验研究项目、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等。

第四,适时调整,确保效果点

学校特色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创造适合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要时刻观察是不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获益?是不是有益于学生的发展?是不是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是不是有发展性和竞争力……这些都是学校可以监控执行的。

综上所述,学校特色建设形成一个枣形模型图。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