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

发布时间:2017-01-19 15:45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编辑   我要收藏

市场(产业)定向原则。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以市场为依托,面向市场,融入市场,服务市场,拓展市场,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定向,设置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这样,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才能与当地经济发展融合在一起。职业教育也只有适应社会发展、定位于地方经济市场才能获得活力,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只有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才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吻合,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
  前瞻性原则。职业教育的前瞻性原则,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在设置时要认真进行市场调研,把握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同时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专业建设。不要盲目跟风,建设一些目前所谓的“热门专业”,造成教育资源的重复浪费。前瞻性原则的确定,有利于专业潜力的开发、资源的合理配置、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相对稳定性原则。任何专业的建设都是一个长期经验积累的过程,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更新、师资队伍的完善、教学条件的改进都需要一个长期较稳定的环境,因而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规模是与专业建设的相对稳定性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稳定性,无法进行经验的积累和方式方法上的改进,专业建设不可能实现内涵的加深和层次的提高。因此,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在面对市场与产业结构变化灵活调整时,必须是在保证相对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
  可持续发展原则。专业建设应当始终适应经济发展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结构与定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那么,专业建设就不是一时的事情,而是始终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专业建设要不断地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等各方面进行。专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给职业院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不是昙花一现,要做好持续发展的规划。
  创新性原则。职业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办出特色,才能真正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求的人才。专业建设的创新要依靠改革现有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途径来实现。形成创新性的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重视素质教育,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性原则的确立,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合作,提高个人综合能力的根本保证。
  差异性原则。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学生应在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爱岗敬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技能的培养方案。

十大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