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课堂评价方式变革初探
发布时间:2017-01-13 13:56 来源:报刊杂志 作者:千秋业编辑
我要收藏
我们尝试围绕学习活动的主要环节,围绕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依据工作标准,以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进行考评,具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评价内容围绕工作过程展开,覆盖知识、技能和素养多个领域。以《水质重金属离子指标检测》课程中“生活污水中铅含量的分析”学习任务为例,这类任务在开展过程依据接受任务、制定方案、实施检测、验收交付、工作总结五个环节开展。在制定方案环节,学习者需要依次对工作流程、试剂清单、仪器清单、人员分工等4个工作步骤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因此,我们针对这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设计,评分项目包括:职业素养(工作纪律、社会能力、5S管理、方法能力)、职业能力(时间要求、流程检测、试剂清单、仪器设备、人员分工、安全注意事项及防护)。我们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针对学习活动的工作流程、试剂清单、仪器清单、人员分工4个步骤逐一提出了评价的要求,而且评价点中覆盖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两大要素。在对职业素养的评价中,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着重训练、考察学生的工作纪律、沟通合作能力、策划创新意识等。对职业能力的评价中,紧密结合学习、工作步骤,将评价的重心放在每一个步骤上。通过每一个学习步骤实时地评价,可在学生学习的第一时间快速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并依据评价结果对集体或者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此外,在职业能力的评价中,还加入了对完成时间、安全防护方面的评价,这两方面对应工作岗位中效率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基于各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的共性要求而设立的。它们是企业对贯穿于员工整个职业生涯、工作始终的基本要求。
二、形成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多元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既包含了教师评价,还特别加入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主体包含学生本人、同学和教师三个维度。以“人员分工”步骤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小组共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评可以了解该名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自我认知程度,依据互评结果可以认知该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地位,结合教师评价的结果可掌握该名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参与程度。将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结果综合到一起,我们便可以准确得出该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贡献,避免了小组活动中滥竽充数的现象的发生,也可以避免教师评价仅凭借笼统印象和好感打分的情况发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相互印证,可以发现学生隐藏在行为之下的心理问题,对于自评较低的学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用表扬、鼓励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对于自评严重偏离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学生,应当引导这类学生认知合作、沟通的重要性,有意识的训练他们的领导、交流能力,让他们拜托孤芳自赏的境地;对于互评较差但教师评价较好的学生,应深入分析小组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矛盾,及时的对小组组成、人员结构进行调整,改善小组合作状况。
三、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关注对学生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些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无法通过一两次课程的教学实现, 只能通过不断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工作环节实施中训练、强化来实现。因此,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质量的评价也必须在每个工作环节开展。以“生活污水中铅含量的分析”学习任务为例,我们在“接受任务”环节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发现学生的“工作纪律”方面评价持续达到要求,但在“策划能力”方面表现较差。因此,在后续的“制定方案”、“实施分析”环节着重对“策划能力”进行引导、讲解、示例和训练,并在各工作环节的评价中持续进行追踪。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后,我们依据企业考核形式组织了项目考核,并在最终评价中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结果综合给出了学习任务总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中各环节的权重,依据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进行分配。“制定方案”和“实施分析”两个环节在“生活污水中铅含量的分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占用了超过 60%的课时,因此在过程性评价中这两个环节的权重之和也超过 60%;相应地“接受任务”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占用较少课时,在评价中的权重也仅有 10%。这一分配原则体现了对工作要点和重点的关注,符合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一体化的要求。
一体化课堂评价方式变革带动了培养质量的提升。变革后的课堂评价方式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表现在两个方面:1、边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参与程度明显改善。在以往的课堂中,“三无一有”学生(无课本、无笔记、无文具、有手机)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在开展一体化教学和变革评价方式后,“三无一有”学生减少30%以上,其他学生基本都能做到“三有一无”(有课本、有笔记、有文具、无手机),整个班级和课堂的学习氛围有明显改善。2、学生独立性显著增强,学习成效明显提升。通常在一个 30人的班级里边会发现10-15人的作业属于严重雷同,改革评价方式后30人班级的项目考核试卷中雷同比例不到 5%,大部分学生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学生普遍具备了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习成效明显得到了改善。
一、评价内容围绕工作过程展开,覆盖知识、技能和素养多个领域。以《水质重金属离子指标检测》课程中“生活污水中铅含量的分析”学习任务为例,这类任务在开展过程依据接受任务、制定方案、实施检测、验收交付、工作总结五个环节开展。在制定方案环节,学习者需要依次对工作流程、试剂清单、仪器清单、人员分工等4个工作步骤进行深入学习和了解。因此,我们针对这4个方面进行了评价设计,评分项目包括:职业素养(工作纪律、社会能力、5S管理、方法能力)、职业能力(时间要求、流程检测、试剂清单、仪器设备、人员分工、安全注意事项及防护)。我们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针对学习活动的工作流程、试剂清单、仪器清单、人员分工4个步骤逐一提出了评价的要求,而且评价点中覆盖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两大要素。在对职业素养的评价中,根据企业岗位要求,着重训练、考察学生的工作纪律、沟通合作能力、策划创新意识等。对职业能力的评价中,紧密结合学习、工作步骤,将评价的重心放在每一个步骤上。通过每一个学习步骤实时地评价,可在学生学习的第一时间快速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遇到的个性和共性问题,并依据评价结果对集体或者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此外,在职业能力的评价中,还加入了对完成时间、安全防护方面的评价,这两方面对应工作岗位中效率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基于各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程中的共性要求而设立的。它们是企业对贯穿于员工整个职业生涯、工作始终的基本要求。
二、形成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多元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既包含了教师评价,还特别加入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得评价主体包含学生本人、同学和教师三个维度。以“人员分工”步骤为例,这是一个典型的小组共同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评可以了解该名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自我认知程度,依据互评结果可以认知该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和所处地位,结合教师评价的结果可掌握该名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参与程度。将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结果综合到一起,我们便可以准确得出该名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贡献,避免了小组活动中滥竽充数的现象的发生,也可以避免教师评价仅凭借笼统印象和好感打分的情况发生。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相互印证,可以发现学生隐藏在行为之下的心理问题,对于自评较低的学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鼓励,使用表扬、鼓励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对于自评严重偏离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学生,应当引导这类学生认知合作、沟通的重要性,有意识的训练他们的领导、交流能力,让他们拜托孤芳自赏的境地;对于互评较差但教师评价较好的学生,应深入分析小组合作过程中是否存在矛盾,及时的对小组组成、人员结构进行调整,改善小组合作状况。
三、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关注对学生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职业素养的培养。这些素养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无法通过一两次课程的教学实现, 只能通过不断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工作环节实施中训练、强化来实现。因此,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质量的评价也必须在每个工作环节开展。以“生活污水中铅含量的分析”学习任务为例,我们在“接受任务”环节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发现学生的“工作纪律”方面评价持续达到要求,但在“策划能力”方面表现较差。因此,在后续的“制定方案”、“实施分析”环节着重对“策划能力”进行引导、讲解、示例和训练,并在各工作环节的评价中持续进行追踪。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后,我们依据企业考核形式组织了项目考核,并在最终评价中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结果综合给出了学习任务总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中各环节的权重,依据在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进行分配。“制定方案”和“实施分析”两个环节在“生活污水中铅含量的分析”任务的学习过程中占用了超过 60%的课时,因此在过程性评价中这两个环节的权重之和也超过 60%;相应地“接受任务”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占用较少课时,在评价中的权重也仅有 10%。这一分配原则体现了对工作要点和重点的关注,符合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一体化的要求。
一体化课堂评价方式变革带动了培养质量的提升。变革后的课堂评价方式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表现在两个方面:1、边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参与程度明显改善。在以往的课堂中,“三无一有”学生(无课本、无笔记、无文具、有手机)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在开展一体化教学和变革评价方式后,“三无一有”学生减少30%以上,其他学生基本都能做到“三有一无”(有课本、有笔记、有文具、无手机),整个班级和课堂的学习氛围有明显改善。2、学生独立性显著增强,学习成效明显提升。通常在一个 30人的班级里边会发现10-15人的作业属于严重雷同,改革评价方式后30人班级的项目考核试卷中雷同比例不到 5%,大部分学生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这表明学生普遍具备了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学习成效明显得到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