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品牌战略定位存在的误区
学校品牌在战略定位上存在的误区是导致学校品牌同质化的重要原因,我国目前学校品牌战略定位主要存在三大误区:
学校消费者定位失误。为谁服务和提供什么教育服务产品的问题是学校品牌定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离开“衣食父母”,哪类学校也生存不下去。然而,学校的消费者定位经常出现一些失误,其中主要有:首先是缺少对对象的细分,以学校一般培养目标笼统取代对具体顾客市场的分析。实际上对于任何学校来讲,诸多因素决定了服务对象具有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特点,只有给他们提供适宜的服务,学校才有发展前途。其次是缺少对对象利益需求的具体分析,没有从他们的需要中把握学校教育和教学主体业务的定位。第三是学校定位“高层化”成为一种潮流,扰乱了许多学校对正确战略定位的认识。对一所成熟的学校而言,不是越“高层化”战略品位就越高,而是越符合公众要求和越符合学校能力就越能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在服务领域中的地位定位偏差。这是在战略定位中最容易犯的一个主观性错误。从个体心理来讲,谁不想自己的学校出类拔萃?从集体无意识考虑,一般都认同“目标越高,成就越大”这种观念,并认为这种思想用在学校品牌的战略定位上亦无不可。许多学校不顾自身条件,盲目在战略目标中追求“一流”是不现实的。比如,有的学校办学时间不太长,就把办学目标定为东方的哈佛、剑桥,等等。这种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有多大的可能性,不得而知。我们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战略目标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其次,学校作为一种学术组织,文化氛围的积淀、办学理念的形成、制度上的创新以及办学条件的积累等都需要相当的时间。
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不准。由于定位上的盲目攀高,加之对学校发展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的滞后,很多学校都往“一流”、“名牌”的路上挤,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类同化,无特色,大家都谈“综合性”、“全面素质”这类共性的东西,你怎么成为“一流”和“名牌”?一些职业院校,在发展时本应根据实际,以职业教育为特色,以服务当地社会经济为主要任务,可惜很多职业院校却不是这样,要么追求规模庞大、“门类齐全”,专业雷同,每所学校在各个方面往往都是比较一致、整齐划一的。所以,如何在千千万万个整齐划一的学校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就成了学校品牌策划的一个难点。学校品牌需要科学的定位,只有经过科学定位的学校才能称之为品牌学校。时代呼唤学校品牌意识的确立,呼唤学校品牌科学定位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