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无论是从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看,还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或是从我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看,职业教育的国际化都十分必要。全球化深入发展,职业教育国际化及国际能力培养成为国际关注焦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和人才流动规模日趋扩大,外语能力、国际专业能力、跨文化能力等受到广泛关注,职业教育国际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明确提出“现代世界的每个人都需要获得跨文化能力”,建议各国加强教育国际化;强调“职业教育要促进国际理解和包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的公民”,倡导加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欧盟大力提升学生国际能力。一是将外语能力作为终身学习关键能力之一,制订实施多语言战略;二是不断深入推进欧洲内部职业教育国际化,提高欧洲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资格在欧洲及全球范围的认可度;三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教育师生交流,目标是至2020年资助65万师生境外学习。美、德、英等大国也重点实施相关计划和项目,支持职业教育机构构建国际合作与交流网络,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国际能力。向国外借鉴优秀职业教育经验,吸收优秀教育资源,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的理念模式相对落后,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向他们学习,吸收国际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拓展教师和学生合作交流,派遣教师出国访问、进修、考察,聘请外籍教师来华任教,派遣学生出国留学。中国深入融入全球经济社会进程,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并称为“一带一路”。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大背景下,企业要走出去,职业教育必须先走出去。这是职业教育推动产业发展国际化布局的先手之棋。只有我们的职业教育能为当地服务,才能使我们的企业真正在当地落地生根。我国职业教育除了要培养适合派遣到国外的技术人才,也要为外国培养本土的技术人才。伴随我国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企业产品输出和服务输出不断增加,输入地的技术保障服务本土化需求日益强烈,要求提高输入国技术服务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例如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泰国大城府大城技术学院建立的“鲁班工坊”结合输出产品和输出服务,采取多种方式,在输入地开展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培养培训,这将极大地提高当地的技术服务水平,促进我国企业的服务输出和产品输出。我国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契机。选择国际化道路也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生源危机”和“质量危机”,将办学重心向“内涵提升”转变成为职业教育摆脱困境的当务之急,而加快国际化进程为“内涵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职业教育国际化也是职业院校发展的新生长点。虽然我国有大量学生赴欧美国家留学,但我国的职业教育以及企业海外发展所带来的大量就业机会,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孩子来说还是颇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