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队伍建设 >

网络时代教师的碎片化学习策略

发布时间:2017-11-28 13:15   来源:《教师与发展》2016年   作者:潘洪建   我要收藏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储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手机移动端、平板电脑等逐渐成为便捷的学习工具。碎片化学习方式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专业人士的教师,如何利用便捷的学习工具开展碎片化学习,获得专业成长?如何提高碎片化学习的效果?这些问题值得关注和研究。
 
  一、碎片化学习的定位: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何谓碎片化学习
 
  碎片化学习是相对于系统学习而言的,碎片化学习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习内容的碎片化,二是指学习时间、空间的碎片化。学习内容的碎片化,是指不是系统地学习某方面、领域、学科的知识,而是零星地、孤立地、只言片语地学习某方面的知识,获得相关的信息。从学习内容上看,与碎片化学习相对的是系统学习。一般地讲,学科学习属于系统学习,其目的是掌握某一学科系统的知识、获得专门的学科技能,而碎片化学习不是为了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而是为了满足兴趣或打发时间、娱乐放松。学习时间、空间的碎片化,是指不是集中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学习,而是人们在正式学习或职业工作之余,利用短暂、闲散的时间进行随意的、偶然的、无计划的学习。
 
  相对于正式学习时间,碎片化时间相对较短,从几分钟到一小时不等。因此,碎片化学习亦可称为非正式学习、非正规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或闲暇学习。
 
  2.碎片化学习的定位
 
  今天,碎片化学习已成为教师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成为教师日常生活与专业成长的一种途径。那么,教师的碎片化学习与一般社会公众的碎片化学习有何不同,如何科学定位教师的碎片化学习呢?我们认为,教师的职业身份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众,作为专业工作者的教师,其网络学习应坚持专业立场与学科取向,应与社会公众的网络学习有所区别。所谓专业立场是指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进行网络碎片化学习,教师的网络学习不能仅仅追求兴趣满足、游戏娱乐、打发时光,而应为教师独特身份的专业发展服务,即教师应自觉运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专业发展,通过碎片化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素养。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网络碎片化学习应定位于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且服从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网络碎片化学习的策略:走向问题解决
 

  众所周知,网络资源信息量巨大,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信息获取方便快捷,学习的时间地点几乎不受限制,而且许多资源是免费的,因此受到普遍欢迎。但网络碎片化学习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信息过于“碎片”和“无序”,不够系统,学习者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学习的“随意化”和“娱乐性”太强,娱乐成分常常多于学习成分;学习方式的“单一”和“浅层”,浏览多、思考少,积累多、整合少,认知多、实践少,等等。如何克服碎片化学习的局限与缺点?我们认为,学习的碎片化问题可以通过内容主题化、合理规划、零存整取、问题解决等策略加以处理,即通过问题导向、选择规划、信息加工、整合建构等策略完善碎片化学习,提高碎片化学习效率。
 
  1.做好主题规划
 
  与传统的系统学习相比,网络碎片化学习获取的知识一般比较零散、无序、缺乏关联,知识碎片多于知识整体,因而遭受质疑甚至批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教师的碎片化学习尤其需要制订学习规划,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
 
  首先,选择学习主题。学习主题可以是教师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话题,也可以是工作中面临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比如,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关系密切的问题与主题包括:教学设计、有效教学、校本课程、行动研究、叙事研究、学校文化等。当然,也可以是一些比较具体的操作性问题,如课堂提问策略、作业布置策略、课堂管理策略、与学生谈话的艺术、问题行为处理艺术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碎片化学习关注的主题。
 
  其次,要做好学习规划。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关注某一主题,以学期或学年为一个基本单位,制订学习计划,利用碎片化时间,围绕主题进行学习、思考,收集相关资料,为知识整合与创新提供材料与资源。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网络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具有储存、记忆、选择与初步加工的功能,网络可以跟踪学习者的学习轨迹,自动推送学习者近期关注的问题与主题,生成与学习者关注的主题相关文献,既有文字资料,还有图像视频资料,为学习者进一步拓展、深化学习导航,提供便利。比如,生物学科教师对“基因”主题感兴趣,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观看相关主题视频。当我们收看“解密基因破译与人体重组”视频时,计算机会自动推荐“人类基因研究需要更多样化”“基因驱动技术,会给我们带来惊喜还是恐怖”等相关节目。
 
  2.整合知识碎片
 
  在完成相关主题的资料收集之后,需要对主题学习的知识碎片进行适度统整,“碎片知识犹如人体的各个部件,脱离了知识体系这个生命整体,任何一个部件都会失去原有的意义。”因此,碎片化学习尤其需要处理好信息“碎片化”与“完整化”关系。当然,从碎片化知识到知识的有效整合,还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有学者指出,首先需要在“巨量信息”中挖掘有意义而舍弃无意义知识碎片;然后从有意义的知识碎片中选择有用的;最后当遇到要解决问题时,学习者从有用的知识碎片中筛选需要的碎片知识,对碎片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实现知识碎片的有意义重组。这样,碎片化信息就可以转化成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并纳入学习者的知识体系中,通过知识的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或对以往的知识重新结构化,网络的公众知识就开始转化为个体意义上的知识。
 
  有学者提出碎片知识整合的两种思路:复原与重构。“复原就是教师对网络上的知识重新进行结构化处理,帮助学生将碎片化知识按照某种学科知识体系重新整合起来。重构则是学习者以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问题解决需要为中心,对碎片化知识进行个性化改造,构建起个人的知识结构,而不必按照原来的学科知识体系进行整合”。前一种方式主要处理的是结构化资源,适合在校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此种策略。后一种方式主要用来处理非结构化资源,更适合成年人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具体问题,零存整取,对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完善与重构。教师在平时的碎片化学习中,可将某一主题(如教学设计)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地收集、存储起来,如对同一课型(或课文)不同的教学设计案例、课件与论文,归入一个电子文档之中,经过一定的比较与分析,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还可以撰写高层次的教研论文。
 
  3.致力问题解决
 
  与学生时代的系统学习有别,教师的学习属于成年人学习。学生时代的学习以学习新知识、新学科为目的,需要掌握某一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也只有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技能才能获得理解,产生意义并加以应用。而成年人已具备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学习不再以习得一门学科系统的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为主要任务。真实任务与学科课程中的问题有很大的不同,它往往是跨学科的,“我们在真实情境下遇到的问题大都不是结构化的,而是零散的、非结构化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梳理、加工、整合。这种学习方式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它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组织起来的,而是随机的、零散的、变化的、跨学科的,因而也是碎片式的。”因此,教师的网络碎片化学习应走向问题解决,而不是追求知识的系统化。
 
  那么,如何通过零存整取、知识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呢?有学者建议撰写主题博文,“通过同一主题的博文不断‘改写’,以实现化零为整、知识创新的目标。其实质就是持续地积累知识碎片,通过不断地改写、融合,使碎片化知识逐渐整合起来,并与个人原有的知识体系实现对接,从而达到化零为整的目的,最终通过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创造性重构而实现知识创新。”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课题研究、课例研究、教学论文撰写方式等进行知识创新与问题解决。
 
  总之,在职教师的碎片化学习应坚持任务导向、问题解决原则,针对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课题、难题,有意识地关注相关网站网页、网络社群,收集相关资料,获得问题解决的视角、思路和方法,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碎片化知识与资料,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创新,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