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质量管理 >

再论教育质量及其衡量标

发布时间:2017-11-28 14:00   来源:《教育研究》 2012年   作者:程凤春,卫喆   我要收藏

——基于ISO9000 族标准的分析

  本文题目中之所以称为“再论”并认为需要“再论”,是因为教育质量是长期以来教育理论界重点研究的理论问题之一,而且随着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但是关于什么是教育质量以及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教育质量,人们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且远未得到完满的回答。

   ISO9000 族标准是当代世界质量管理领域的国际化系列标准,是针对组织的管理结构、人员、技术能力、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文件和内部监督机制等一系列体现组织保证产品及服务质量的管理措施的标准。因此,它被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地采用为国家标准,我国也在“九五”期间开始全面推行ISO9000 族标准。本文将依据ISO9000族标准精神对教育质量及其衡量标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教育质量观

  ISO9000 族标准将质量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并进一步将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服务)、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定义为质量特性。这里的要求是指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按照ISO9000 族标准的观点,可以把教育质量理解为:教育的质量特性满足教育消费者要求的程度。

  首先,教育质量高低是由学校教育的消费者即学生、家长、政府、高一级学校和用人单位等决定的,满足消费者要求和让消费者满意是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明确提出的要求,还要满足消费者隐含的需要,包括那些虽未明确提出,但是不言而喻的要求,乃至期望。比如,学生在读期间感到很舒适和愉快,但是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当时学生、家长并不知道,但是若干年后,到了高一级学校或者走向社会,不良后果开始显现出来,也不能认为该学校的教育质量高,因为它们没有满足消费者的潜在或隐含需求。当然相反的情形也不能算高质量。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还要让消费者满意,甚至超过消费者的预期。

  其次,教育质量特性是教育质量存在的基础。教育本身无所谓质量,教育质量是教育质量特性满足消费者要求的程度。我们说某校的教育质量高,实际上是说该校教育的一组特性,比如教师耐心、教室漂亮、教学辅助服务热情周到、教学设备先进、管理制度合理有效等特性在较高的水平上或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学生和社会等消费者的要求。一般地讲,教育质量特性的具体内容包括功能性、文明性、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时间性和可信性。再次,教育质量必须通过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全方位来体现。构成教育的各个要素都会影响消费者对教育质量的评价。要想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就不能把目光只盯在教育结果上,仅盯在课堂上,仅盯在教师身上,而应该提升学校教育工作方方面面的质量。我们可以将学校教育全部构成要素纳入教育全过程框架:教育输入、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教育输入,如课程、教材、教师等;教育过程,如教与学、课程开发,教务管理等;教育结果,如毕业生,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身心发展,社会成功,通过考试,升入高一级学校等。

  以往,我们侧重于把教育质量理解为“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优劣程度”,是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尽管这种质量观也区分教育过程质量和教育成果质量,但在处理教育过程质量与教育成果质量的关系上,往往认为“教学过程质量是教学成果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教学成果质量是教学过程质量的体现和归宿”。这实际上是认为,只有教育成果质量才是根本,才是目的,教育过程质量是手段和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与此相适应,我们应该树立全过程的教育质量观,注重通过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及教育的多种质量特性满足社会和个人的质量要求。

     二、衡量教育质量的两类标准:事先约定与事后满意

  按照ISO9000 族标准的观点,教育质量的高低,关键要看消费者是否满意。但消费者满意只有在教育提供之后才能最终反映出来,而要提供有质量的教育,我们又需要在教育提供之前就知道怎样做才可能是有质量的。为此,教育质量应该包括两类标准:约定标准和满意标准。

  约定标准的意思是教育质量要符合预先的约定。约定标准既可能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专家根据各类消费者的要求综合制定并得到一定范围公认的标准,也可能是学校自己根据有关各方消费者的要求和自己的可能综合制定,并向有关各方消费者约定提供此种教育的标准。更多的情况是两者的结合,学校一方面接受国家、地区某种程度(最低、中等、最高)的教育质量标准,又根据自己的特色约定一些有特色的教育质量标准。

  满意标准的意思是教育质量要令消费者满意,它的要求是学校教育随时追求让消费者满意、让消费者高兴甚至超越消费者的预期。

  两类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有以下不同。(1)约定标准面向所有消费者,是在综合考虑各类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的统一标准,实施约定标准的目的是使大多数消费者满意;满意标准是面向单个消费者,追求每一个消费者都满意。(2)约定标准是封闭的,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学校可以按照规定的办法去达成约定质量;满意标准是开放的,不同的消费者满意的原因是不同的,无法用统一的办法使所有消费者满意。(3)约定标准是历史的,含义在于按照以往成功的做法还会取得成功;满意标准是即时的,含义在于随时了解消费者需求,随时满足消费者需求。(4)约定标准是事前的,意义在于它能够给予学校、教师以及学校消费者事先的指导和约束,为学生、家长、政府、社区、用人单位或高一级学校评判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准和选择学校和毕业生提供依据;满意标准是事情进行过程中或事后的,意义在于在工作过程中始终追求消费者满意,以消费者满意为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教育质量约定标准和消费者满意标准为我们提供了考察实际教育质量的两个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把实际提供的教育归纳为四种典型情况。象限Ⅰ代表真正“高质量”的教育,不但在约定标准方面高达成,而且学生感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象限Ⅱ代表“有偏差的高标准”的教育,教育在约定标准方面高达成,如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考试成绩很高,升学率很高。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和学生的痛苦为代价的,学生感到学习是件不愉快的事。象限Ⅲ代表“低质量”的教育,不仅教育结果没有达成较高的约定标准,而且学生也不愉快。象限Ⅳ代表有“偏差的高满意”的教育,虽然学生很愉快,但是可能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见下图)
  也许有人会问,教育质量约定标准不也是由消费者的要求转化来的吗?怎么会出现“约定标准高达成”,而消费者反倒有“低的满意度”呢?实际上这是完全有可能的。约定标准确实是由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转化的,但由于转化者自身职业及教育价值观的缘故,在由消费者需求和期望向教育质量约定标准转化时会因标准制定者的偏好而出现偏差,也就是说实际得出的约定标准很可能不是消费者真正期望的标准,但是它们却以消费者标准的名义通过了。用这样的标准去指导教育教学、衡量教育教学,就会出现尽管约定标准高达成,但是消费者的满意水平却很低。问题出在教育质量约定标准是“不合理的标准”。

  即使约定标准是科学合理的,也还是会出现“有偏差高标准”的情况。学校教育教学达成“高约定标准”的途径可以有两条:一条是教师通过自身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梳理课程内容,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取得“约定标准高达成”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达成了“高约定标准”,而且学生也很满意;另一条是教师自身不努力,只采用简单的加班加点、题海战术的办法,虽然取得“约定标准高达成”的结果,但是学生却很痛苦,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不是约定标准的问题,而是教育过程的问题。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让学生满意、快乐既具有内在价值,又具有对学校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所谓内在价值,就是说让学生快乐、满意本身就是必需的,它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所谓工具性价值,是说学生满意和快乐会促进学习和教育成绩的达成。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从学生消费者的角度看,满意标准是必需的。

  “有偏差的高满意”的教育同样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质量的教育。这似乎也有点不符合常理。

  按照ISO9000 族标准的观点,质量是实体特性赢得消费者满意程度的度量,怎么“消费者高满意”反倒可能不是真正的高质量呢?学校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教育除了要考虑学生的现在需要,还要考虑他们走向社会以后的需要。也就是说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现在的满意,也要关注他们将来的满意,在学生现在满意和学生将来满意之间达成某种平衡,有些情况下为了获得将来的满意需要牺牲一定的现在满意。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的满意可能是以牺牲将来的满意为代价的。调节学生现实快乐和他们将来快乐的关系,实现他们现在快乐和将来快乐的平衡,需要借助已经综合考虑了学生当前需求和未来需求的教育质量约定标准。

  此外,过分追求学生的满意可能会牺牲政府和社会的满意。如果我们认为所有的消费者都是同等重要的,我们就不应该只追求某些消费者的满意,而需要平衡各类消费者的满意。平衡各类消费者的满意也需要借助已经综合考虑了各方面需求的教育质量约定标准。

  不仅如此,学校的能力也应该受到尊重,不能超越学校力所能及的范围,这也需要约定标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质量约定标准和消费者满意标准对于指导实际教育工作和衡量教育质量都是必需的,不能偏废,最好的办法是达成某种平衡。

  三、教育质量标准的结构及优先顺序

  设教育质量为EQ(Educational Quality),消费者满意度为SD(Satisfactory Degree),约定标准达成度为PSD(Promissory Standards Degree),教育输入质量约定标准为PSD1,教育过程质量约定标准为PSD2,教育结果质量约定标准为PSD3。从全面质量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输入、过程和结果是同等重要的,是彼此独立的。因此,我们可以把PSD、PSD1、PSD2、PSD3 之间的关系用公式1 来表示:PSD=PSD1+PSD2+PSD3 公式1同时,我们可以用上面的符号把图中的四种情形表述如下:(1)高SD,高PSD,结果是高EQ(象限Ⅰ)(2)高SD,低PSD,结果是低EQ(象限Ⅳ)(3)低SD,高PSD,结果也是低EQ(象限Ⅱ)(4)低SD,低PSD,结果是更低EQ(象限Ⅲ)上面这些情形,反映了EQ、SD、PSD 三者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2 来表示(这个公式可以反推出上面四种情形)。

  EQ=SD×PSD 公式2根据公式1,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公式2 分解为公式3EQ=SD × PSD=SD ×(PSD1 + PSD2 + PSD3)=(SD×PSD1)+(SD×PSD2)+(SD×PSD3) 公式3公式3 的等号右面出现了三个独立项。

  SD×PSD1 反映的是“教育输入质量”。一定意义上讲,学校输入(特别是人、财、物)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很多时候学校自己是控制不了的,所以不能强求学校的输入令消费者满意,可按专业化的标准来要求,即按照约定标准来衡量教育输入质量。

  SD×PSD2 反映的是“教育过程质量”。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讲,满意标准应该优先于约定标准。而对于政府和社会来讲,则是考虑优先满足约定标准。

  SD×PSD3 反映的是“教育结果质量”。政府、社区、高一级学校或者用人单位最关心教育结果,所以满意标准应该被优先考虑。约定标准的达成,意味着学生升学、获得知识、好的成绩、获得能力,这就意味着:教育结果约定标准的达成会导致学生和家长的满意。所以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在教育结果上可以优先满足约定标准。

  一般地讲,衡量教育质量,应该坚持事先约定与事后满意相结合,但是对于教育全过程的不同环节可以有所侧重。对于教育输入,达成约定标准就可以了;对于教育过程,除了要满足约定标准,还必须让学生和家长满意;对于教育结果,不仅要满足约定标准,还应该让政府、高一级学校或用人单位满意。(见表1)
  教育质量约定标准可以通过对教育质量特性进行规定得到,具体包括:衡量功能性的指标,衡量文明性的指标,衡量舒适性的指标,衡量实时间性的指标,衡量安全性的指标,衡量经济性的指标,衡量可信性的指标。(见表2)
  对于教育全过程的不同环节,各种教育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对于教育输入,重要的是功能性、安全性和可信性;对于教育过程,重要的是功能性、文明性、舒适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对于教育结果,重要的是功能性、可信性。这样,我们可以得出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