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文化建设 >

“价值定锚”: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的灵魂

发布时间:2017-11-28 14:13   来源:《中小学校长》   作者:李达   我要收藏

龙应台曾经对其子安德烈谈过“价值定锚”问题,即一个人将怎样与所处的世界、时代建立联结。

  所谓“价值定锚”,是一种超越温饱和利己范畴的价值求索。同样,一所学校的“价值定锚”决定其办学的目标和追求,是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关键。学校的“价值定锚”是一个不断修正、逐步积累和渐趋完善的过程,伴随着坚韧、求索和精进的持续追求。

  其受制于历史传统、文化底蕴,需要去传承;受制于办学实境、时代要求,需要去梳理;受制于教育本质、教改要求,需要去研读。一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形成了自身“价值定锚”的追寻,并熔铸成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战略实施和自觉追求的学校。

  一、校长的价值判断是学校价值定位的思想引领

  德鲁克说过,“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的力量和成就。”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的核心策略,就是校长通过明确表达发展愿景,内化与统一教师的理想与行为,直至达成共同愿景。校长对教育形势的研判,对教育规律的掌握,乃至对教育价值的理解等,就是校长对学校发展的价值判断,体现其对学校发展的认识观、价值观、哲学观,这是引领学校发展的首要因素。

     尤为重要的是,校长的眼界、思路决定学校发展的出路和发展空间,校长的素养更直接关系学校文化建设的风骨与境界。

     三年前,踏进通州区金沙中学的校园时,就开始思考如何去传承、延续以及更好发展这所百年老校,与之相伴的是不断调整学校的“价值定锚”。2014年迫于生存的压力,学校把发展的助推力更多依托于教学质量。2015年区内高中布局调整,学校面临三大任务:初高中分离;四所高中整合办学;高中校区搬迁。站在“新金中”历史发展的起点上,我们开始书写新金中的发展史。“新金中”的路在哪里,如何走,到哪里去,是每一位“新金中人”值得思考的问题。四星级高中的创建将开启“新金中”历史的第一页。在这一年中,创建四星级高中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我们定义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打造品质教育,促进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一所新组合学校凝聚人心,激发潜力,实现深度融合的最佳抓手”。

     2016年3月,学校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评估组的现场考察。

     如何建设学校核心文化,提升学校文化境界,促进学校师生的文化认同,为学校的下一个百年发展打下厚实的文化基础?首先,我们要立足历史传统,梳理文化底蕴,挖掘校训内涵,传承本有特色。

     金沙中学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积淀优秀的文化传统,开办初期张謇先生所亲笔题赠的校训———“以学愈愚”,以及“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时至今日仍给人启迪、让人深思,这是金沙中学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要遵循教育本质,顺应时代要求,结合学校发展状况,与时俱进、交融汇通,于是我们提出“做有品质的教育,办有品位的学校”的价值理念,创建江海平原上的高品质高中。从思维方式和做事态度来看,名校所带给人的自律、进取、积极、勇敢的品质,对人的影响可以是一生,可以是几代人。从怀特海的时代开始,到杜威等教育大家,“过程哲学”始终作为评价和阐述教育价值的重要维度。教育是介入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的事业,需要品质保证。教育是一个“特殊过程”,而“过程品质”又是育人的关键。

     教育有着成就人的“社会属性”,“文明”呼唤教育品质的提升。因此,学校逐步形成以“品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体系,在教育内容构建上建设品质课程,满足学生精神成长需求;在教育达成上形成品质意识,实现学生高水平差异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品质人生奠基。

  二、学校“价值定锚”应坚持“内生性”路径取向

  从教育改革实践来看,学校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内外”两路:“外”路就是借助行政推动、制定扶持政策、增加办学投入、招聘优秀教师等方式,改变学校发展的落后状况;“内”路就是依托学校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赢得社会声誉。站在通州乃至南通高中教育发展的视角,面对学校发展的现实状况,如何在教育的高原上拥有一席之地?我们要戒除向主管部门“等、要、靠”的倾向,不过于强调自身的劣势,明确学校自身的价值,寻找独特的优势,善用地方独特的人文和自然等各类资源,使学校的发展充满无限可能性,实现学校的高水平特质发展。

     一是加强“公民素养”教育,建好省级课程基地,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2016年2月,恰逢江苏省第五批基础教育课程基地项目申报,我们牢牢抓住这一机遇,迅即成立课程基地项目组,遵循“自主发展,自能创新”的办学理念,立足学校发展实际,充分挖掘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构筑以品德培育为内核,核心素养培养为模型的“公民素养教育”课程基地。

  3月22日,学校成功通过项目评审。随后学校将全面启动课程基地“四大中心”建设,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建设,使课程基地成为学校质量提升的教研场、教师发展的加速器、学生发展的动力源、学校特色的风景点,让公民素养教育和自主课堂成为金中教育的形象标识和文化血脉。

  我们始终认为,提高教学质量,让更多的学生升入高等学校,固然十分重要,“优质”是四星级高中必备的内在的潜质;而“特色”是学校“无限风光”的靓丽名片。学校文化建设是一种识别标志、价值理念、精神象征,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一所学校,若没有学校核心的办学理念、没有自己的教育品牌,就不可能发展成为优秀的学校。学校价值定位应坚持“内生性”路径取向。高中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学校文化,具有品牌的价值和功能,将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建设学校文化,让每一个孩子在更加优质的教育中得以全面成长,进而使办学品牌成为学校发展鲜活的生命力,我们会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去探索。

  二是推进“自主课堂”建设,提升核心学习素养,把减负增效落到实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普通高中应如何培养优秀的中学生?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学校强调从大教育观层面来界定学生的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自信。

  从帮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入手,让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中产生认同、自信与自尊等积极情感,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学校围绕新课程改革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在“育人”载体和方式上形成“自主课堂”理念。“自主课堂”强调的是“我”的教育,重视自我觉醒、自我磨炼,追求的是个性发展;“自主课堂”推崇的是“人”的发展,注重的是人格培养和品质塑造。

  教师承担教书和育人双重职责,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思想品质的塑造者,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主”办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要办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对社会、对未来负责任的教育;宗旨是造就人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以及履行责任的自律本领。

  柏拉图说过,“教育之初决定未来之路”。学校的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发展之魂与持久动力,“公民素养”教育与“自主课堂”建设就是弘扬与创新,教育知识源于社会实践,最终应回归社会实践,以做最好的自己为目标,激励学生走向自我完善,是金沙中学“自主”教育品质之路孜孜不倦的追求。

  与此同时,学校注重以自身文化资源为基础,形成独特的金沙中学“景点工程”,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生态园课程基地、蓝印文化展览馆、精品学生社团、“互联网+教育”云平台、谨臣书院教育论坛、新媒体传播中心等新教育资源,注重地方文化、现代文化、学校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活动,形成教育的独特价值。

  三、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价值定位的创生支点

  校本课程是学校价值定位的创生支点,更是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显性载体。校本课程必须随着学校的“价值定锚”,处在不断修正、补充、调整以及重构等动态建设过程之中,其外延在于遵循学校的价值取向,突出校本课程的文化品格与实践形态,同时又必须从内核层面予以价值定向和体系建构,与当下教育和政策保持同一的发展走向与趋势。

  金沙中学基于整合学校历史文化底蕴、“新”发展实境,以及发展愿景生成“品质”的文化主题,又在“品质”文化主题的统领下,研究与制定校本课程规划和课程结构,开发、整合、补充和完善相关内容,形成“品质文化”关照下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的整个校本课程分为8大类(学科延伸、国学经典、地域文化、艺术、技能、活动等60余门“课程超市”,并组织90多个社团,着力打造“快乐星期五”课程体系(每周五下午第三、四节课,全校学生走班选修感兴趣的课程,参加各类感兴趣的社团活动),这为学生人文素养、实践体验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若校本课程仅囿于具有课程结构,同时也能够指导实践,依然难以摆脱学科知识本位的窠臼,内容也过于宽泛。尽管其对学生认知水平提升有所帮助,但滞后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学校力图找到对学生终身发展、未来发展有益的基因图谱,从内核层面对主题统领的校本课程体系进行价值取向和标准建构,培育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健康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结合学校层次、整体功能、学生基础、以及学校“公民素养培育课程基地”建设,我们将学校“核心素养体系”重构为四个维度,作为校本课程价值内核:一是“核心价值”,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基础文明”,即文明礼仪的养成和法治意识的建立;三是“理性精神”,即拥有现代的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四是“绿色生活”,即关注身心健康,崇尚人地和谐,保护地球环境。与此匹配,学校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以及核心素养培育出发,对现有65门校本课程进行梳理和统整,去粗取精、优化重组、丰富完善:突出“核心价值”维度,体现学校教育的国家意志,重在素养的方向性;突出“基础文明”维度,体现人的情感本体和伦理本体,重在素养的践履性;突出“理性精神”维度,体现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在素养的反思、批判性;突出“绿色生活”维度,体现生命质量和幸福感,重在素养的人文性。这样的内核渗入每一门具体课程内容、以及背后的理念、方法与路径。在具体建设中,深度整合体系建设思路。

  学校的价值定位实质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以“核心素养”培育为价值内核的“品质课程”建设,是对新课程改革趋向的行动跟进,是培养自我实现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国民与世界公民的基础,必将为后续探索提供有益的经验。身为教育人,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传承教育的时空谱系。在物欲横流、虚浮聒噪的现实社会,我们也许模糊或忘却对“教育是什么”的思考,但对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是未来的钥匙;对学校来说,教育是一种责任;对教师来说,教育是爱、唤醒,以及生命的抒写。北宋学者胡瑗说,“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充分揭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与担当。

  若我们能够树立理想、追逐梦想、提炼思想,不断追寻学校的价值定位,就能让学校发展与文化建设“齐飞”,彼此辉映、绚烂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