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教育评价 >

CIPP模型构建中职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1-12 11:23   来源:新课程研究   作者:王苹   我要收藏

中职学校专业课实施项目化的课程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运输作业实务”作为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示范校”第一批精品课程,在项目化改革上做了很多探索。随着项目化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显现:虽然项目教学法有诸多好处,但是否所有的课程都可以用项目教学法?教师的项目设计与学生需求、企业需求是否一致?学生对教学效果是否满意?下一步项目的实施与改革应该如何展开?……那么,是否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对项目开发进行指导?对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效果进行检验?

在传统“运输作业实务”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考查、测验等方式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但这大多侧重于结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等涉及较少。现有的项目化课程评价方法很多都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方式不系统,评价内容不完整,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等。

笔者对比各种不同的评价模型后,认为可以引入CIPP模型来构建中职项目化课程评价体系。

一、CIPP模型简介

CIPP是由美国教育评价学家斯塔福尔比姆及其研究团队提出的,由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的第一个英文首字母缩写的组合。这一模型是改良导向评价模式,评价者通过为决策者、政策制定者、教师和其他需要评价信息的人服务,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在CIPP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在项目开发前进行背景评价,重点考察课程目标与课程项目是否与学生、行业企业的需求一致;在项目确立后进行输入评价,鉴别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在项目化实施过程中进行过程评价,通过及时的监督、检查和反馈,调整实施进程和改进实施方案;在项目完成后进行成果评价,对项目化课程的实施结果进行测量、解释和评价,为以后的工作改进打下基础。这一评价体系对课程项目化改革进行全面、系统、动态评价,并且在评价过程中时时反馈信息,对项目化过程进行修正。因此,非常符合项目化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中心的教学特点,也非常符合项目化教学法对评价体系提出过程性、全面性、开发性、动态性的要求。

二、问题的解决过程和步骤

1. 调研论证阶段(背景评价)

教育部等多部门在《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学指导方案》中各专业方向的基本能力要求中提出应设置运输业务方向,并在物流专业教学与训练项目B2中将“运输作业实务”列入,由此可见应该在中职物流开始该课程,并应被设为专业核心课程。

中职教育要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服务地方经济。为了了解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走访了不少珠海有影响力的企业,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珠海市物流企业的调查得出,有16个与运输有关的岗位,包括运输主管、运输调度员、物流配货员等,涵盖了海运、空运、铁路和公路运输,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拥有运输方面经验的有85%。

2. 前期准备阶段(输入评价)

“运输作业实务”是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第一批课程,学校领导非常重视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工作,给予了大量的人、财、物的支持。该课题的所有成员均为物流部的骨干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教授“运输作业实务”也都超过两年,学历也都在研究生以上,真可谓是“精兵强将”。

学校和物流部非常注重“运输作业实务”的实训,先后投资近50万建立了运输实训室,添设了电脑、周转箱、纸箱等实训设施设备和实训材料,机位有50个,可以满足物流部学生该课程的实训需要。

“运输作业实务”课程已经开设多年,物流部老师不断地总结、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开发合适的项目课程,组织老师编写该课程的校本教材,并在实践中对校本教材不断完善,最终于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公开出版。

3. 研究探索阶段(过程评价)

“运输作业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开发和设计充分体现了“项目载体,任务驱动,行动引领”的理念,打破常规的学科知识体系,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注重实际操作,能够让学生全程参与、全程实践,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学习过程和体验。在项目的设计即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上,遵循“项目—任务—行动—认知—巩固”的思路,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模拟的真实企业业务为蓝本,引导学生模拟情景、动手实践、建构知识、掌握技能,最后通过综合训练予以巩固。

“运输作业实务”的实训项目大多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一般一组6人左右,在项目的进展中有时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为此,要求学生填写记录表,对项目的过程进行记录,对项目的每个子项目落实到人。在项目结束后,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增加了小组互评和小组自评的环节。除此之外,在学期中期,还对学生进行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收获和意见,对今后的教学进行改善。

4. 评价和调整阶段(成果评价)

在学期结束,我们改变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对“运输作业实务”课程采取试卷加实操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以便进行总结和反思。另外,还在学期末对学生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收获和感受,并做出统计分析。然后几位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座谈,就学生评教结果、学生成绩以及问卷调查成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教学经验,并讨论今后课程改革的方向。

学生学得如何,所学知识是否有用,最终还是需要用人企业来检验。通过与实习指导老师紧密联系,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他们在企业的表现,以及企业学生的评价。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笔者曾到运输企业实习,不仅加深了运输企业的实际操作和运营的理解,也增强了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了解。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性思考

1. 由于珠海的物流业发展参差不齐,珠海的运输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很多运输企业的操作不够规范,所以开发的实训项目与一些运输企业的实际运作还是有一定的区别。

2. 尝试引入包括学生、教师、企业等在内的多元化评价模型,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价,但是校企合作的深度还有待加强,物流企业大多关注于自身的运营,对参与学生的评价热情不高。

3. 项目化教学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虽然通过监督学生填写实训记录表,小组自评和小组互评等形式,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训之中,但是受学生人数、实训场地、实训设备等因素的限制,加之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小组会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实训。

4.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更换工作较为频繁,且实习和毕业后从事运输相关工作的学生较少,这使得毕业生到运输企业的跟踪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所获的资料较少。

为了更好地监控和开展实训,在今后的“运输作业实务”教学中拟采用项目化、小班化教学,也就是将一个行政班分为两个小班,由两名教师同时对两个小班进行授课,而且采用四节连上的方式,每次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半个学期轮换一次。这样既能促进每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实施,又能加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从而保证教师的评价更加公正,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