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教育评价 >

从评估走向诊断的职业教育评价

发布时间:2016-03-08 15:18   来源: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作者:徐寅伟   我要收藏

评价和被评价是社会生活的一对孪生兄弟,就评价本身而言,意味着确定或者修订价值,无论生活或生产都需要,并据此确立价值标准和推动力,但由于角色的不同,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往往从不同角度理解此事,造成评价的本意被误解,使评价失去原意,所以对评价发展趋势包括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评价的本质

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或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或学习)进程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或学习)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

评价的目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检查情况、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明确方向、促进发展,所以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管理功能。

二、目前评价的几种类型

目前比较典型的评价方法一般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是布卢姆(Bloom,B.S.)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标准,到今日尚未有更好的归纳,说明此分类有其生命力,只是实践中侧重使用有变化。

1. 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鉴定评定对象的基础条件,收集评价对象有关的咨询,了解实施前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和应对策略,使未来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有的放矢。如在新一轮专业改革启动之前,分析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改善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以便学校调整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以及质量控制手段,使改革重点、改革路径清晰明了;或者在学期开始或项目教学开始时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进行的评价,以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过程中。

2. 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或伴随性评价,在活动运行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修正其本身轨道所进行的评价,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如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发现教学过程比较单一,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平行对比班对照研究,采用信息技术等学习手段、模拟公司等组织形式,改进和测量其有效性。学生在一个新概念、新技能的教学初步完成后进行,评价是否已掌握知识或技能,如未达到目标则调整进度和内容,以后不同阶段也如此。

3. 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又称终结性评价或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如专业建设在完成预定重点任务后,对照预期目标进行验收性评价,判断是否达到整体目标和分目标,如果未达到则进行补充完善工作。学期中或学年末进行的各类考核都属于这种评价,其目的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最终达到了各课程标准的要求。

三、对评价的评价

1. 三种评价有所侧重非彼此排斥

三种评价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这是因为任何一种工作都是连续的,阶段的划分也是相对的,无论是形成性评价或是终结性评价都带有诊断的性质;而且,由于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作、促进发展,所以任何评价都带有形成性的性质,只是应用时侧重程度不同。以专业建设为例说明三者的关系(表1)。

 
2.评价在实践中面临挑战

三种方法各有侧重,现在的评价基本上是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形势发展和当前工作需要进行的强制性评估,只有少数项目如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采用认证办法,就学校师生角度看,评价既重要又无奈、既盼望又忙乱,所以重新思考评价的途径和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职业学校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当然是希望有“医生”帮助其“强身健体”,如办学思路、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学过程都希望专家进行“诊断”,看看“病”在哪里,用什么“药”比较好,但这种诊断不是应付式的检查,因为帮助“病人”康复总比下个得什么病的结论更受欢迎。

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于其教育和职业两个属性、教学对象的广泛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希望通过评价引导学校发展,而这种发展既有底线,又有不同特色,既要局面活泼又不至于形成混乱,这对引导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将评估作为底线、特色作为引导、诊断作为手段,是一个发展趋势。

四、从专业建设评价设计看评价趋势

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指导下,从市级层面如何引导学校发展、专业建设非常关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正在组织专家进行“上海现代职业教育评估体系研究”课题的研究,项目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国内外评估体系研究现状,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和专业硕士教育评估现状、特点与瓶颈,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和专业硕士发展的核心评估要素,中职部分包括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指标体系、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就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而言,经过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新专业设置评估、精品特色专业评估、国家和上海市示范校重点专业评估等阶段的洗礼,专业建设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现在需要抓住评价这个龙头,进一步引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建设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图1)。

 
1. 思想上体现分类指导

今后对学校的评价更多地不从等级如上海市百校建设单位、上海市示范校、国家级重点学校、国家级示范校为基准,而是以核心竞争力即专业质量进行评价,指导思想是:专业建设确定全市新的达标底线,专业特色建设则鼓励学校自主发展(图2)。

 

从定位设计、教学过程和培养结果考虑,中职专业建设达标标准作为建设合格线建议有五个关键因素,第一为专业定位,包括服务面向定位、培养目标定位;第二为专业课程,包括课程结构设计、课程教材建设、课程实施管理;第三为专业活动,包括专业质量监控、专业班级管理、专业研究活动;第四为专业条件,包括师资队伍水平、专业教学文件、实验实训条件、校企合作机制、使用经费保障;第五为专业结果,包括学生就业质量、学生综合素养、社会服务水平;第六为专业特色,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特点确定特色方向,鼓励学校自主发展。

2. 指标上探索内涵兼容

专业建设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评价设计看来,可以采用兼容的策略,如单项评价可以抽取其中某一数据或结果部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这样能促进评价体系的整合,而不是多头并进的单一项目,必将受到学校的欢迎。

 

3. 方法上突出诊断咨询

前面叙述过,所谓诊断是帮助“看病”,确诊“病因”,开出“药方”,从而达到“健康”的目的。指导思想从结论式转向诊断式,为被评学校提供咨询和指导,强调被评结果被评学校校认可。诊断过程如下。

(1)明确需求。需求包括诊断对象委托或者上级部门委托,是“急性”还是“慢性”、是整体还是局部,如需要知道某一专业学生从新手入学到毕业能力纵向发展的程度;某一在上海市同类专业中的相对水平位置。

(2)收集信息。运用各种渠道、多种媒体,充分收集信息,注意信息来源既是委托方主动提供的,也有针对性地向委托方提出要求的,如新生入学成绩、职业倾向测试结果、职业能力测评、社会活动程度、职业资格获得等;也可以向社会第三方收集。

(3)分析问题。诊断过程就是对问题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又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的反复验证的过程,因此,形成正确的诊断,不仅需要专门知识,而且要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如某一门课程成绩分布,某一项能力掌握程度,某专业发展水平。

(4)提出建议。根据诊断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议,这种建议可以是一个明确结论式的;也可以是选择性的,即一个问题有几种解决方案,更多是定性的,带有分析的结论。

(5)讨论建议。这里的诊断建议不应马上成为强制性的压力,最好就解决问题和落实建议开展讨论,使委托方了解诊断结论和建议的原因,也使被委托方深入了解对方想法,可以及时调整建议,更加符合委托方的实际。

(6)确定方案。在双方观点趋于一致的情况下,共同讨论解决方案,如可以确定方案的指导思想、重点内容、工作方法、达成目标,使这类评价结果在学校看来帮助其成长,会受到欢迎。

(7)评价结论。任何评价都是有结论的,但诊断性评价的结论应在诊断实施一个周期后进行,也就是可以获取“治疗”的效果。如专业建设一个阶段后,学校按照诊断建议进行自我评价,上报自评结果,上级部门以网络评价和实地抽查核实形式保留审核的权利,相对进步是同一届学生能力测评得出的,专业治疗是同一专业横向比较得出的。

4. 专业建设质量诊断举例

根据以往的研究和实践,专业建设从定位、课程、活动、条件、结果、特色六个角度进行诊断,经过研究,建议如表2。

 

不同专业,可以有同一观察点,但不存在统一的诊断量具,因为他们都是形式丰富而有个性,这也是职业教育的魅力所在。

五、诊断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诊断性评价从理念上早已为大家接受,但实践中为什么很难体现其优越性,分析有以下原因:

1. 诊断性评价的结果更多地依赖于评价者的水平

正如同一个病人,不同医生诊断结论会有所不同,开的药方也不同,所以相对于结论式的按指标评估,诊断性评价的建议更广泛、更延展,这就需要挑选更有专业水平的专家,或对专家进行从理念到实践的培训,才能使评价有权威性。

2. 公平公正更加依赖独立的评价机构

第三方独立评价这是老调重弹,从体制内指令性评估要求逐步转向第三方独立评价,但在目前市场机制还不成熟的条件下,评估协会和评估咨询机构并举是一个建议途径,他们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委托,也可接受学校认证申请,将评价结论向社会公布。

3. 评价内容可以有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以专业建设为例,第一是纵向诊断,以学生入学到毕业诊断其能力发展水平,问题是跟踪时间比较长,在一年中将不同年级进行比较,说服力比较勉强,比较结论欠严谨;第二是横向比较,在本区域或特定范围内,利用长模库分析本专业的培养质量和相对的地位,当然如何建立长模库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第三是对某一门课程(实践性环节)质量进行诊断,用较短时间可以测评出其能力进步,但这并不说明专业整体水平。

诊断性评价作为一种分类不是新鲜事,但作为主流评价方法是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需引起评价研究和实践者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