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制度体系 >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十点要求

发布时间:2017-11-28 13:32   来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   作者:赵印奖   我要收藏

合法性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要具有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1)学校管理制度要符合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思想内容、精神实质等方面要与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一致。(2)要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一定要在《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框架内。(3)要符合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文件,有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在上级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文件精神的指导下。
 
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是指学校管理制度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制定程序。(1)在内容上要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及后勤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要符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管理规律,特别是聘任、考评、奖惩等方面的制度更应注意合理性。(2)要符合学校师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适合校情,实事求是。(3)要符合现代社会常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4)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程序要合理,要经过教职员工民主讨论并真正得到认同,而不能凭学校少数领导主观臆想而定。
 
教育性  
 
  在学校,管理和教育不能截然分开,教育与管理应具有一致性。因此,学校管理制度既要有一定的刚性,更要体现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特别是有关对人处理的校规校纪、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要具有思想教育性,体现以德治校,渗透人文精神,蕴涵对生命的尊重。
 
指导性   
 
  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要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为指导,具有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性。无论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还是后勤管理等各项制度都应该恰如其分地发挥其指导作用。
 
明确性   
 
  明确性有两方面意义:(1)在内容规定上要明确具体,语义上明晰不含混,语言表述上不笼统,执行起来不可前后矛盾。(2)在行为规范要求上要注重细节。简明不等于粗放,简约不等于简单、口号化。
 
  整体性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又是学校组织的“上层建筑”,具有统一的思想灵魂,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主要有三方面意义:W统一性。学校管理制度有核心思想价值取向,与学校办学思想、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培育精神一脉相承。(2)全局性。各部门工作要服从于学校发展的整体工作目标,作为保障学校工作目标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也要指向于整体工作目标。(3)联系性。学校管理制度的子体既有特定的管理作用,又作为整体的一部分,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性   
 
  这里所说的完善,主要有两方面意义:(1)学校管理制度要健全,具有完整性,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2)管理制度要配套,具有封闭性。
 
规范性   
 
  规范性,就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本体而言,要求在合法、合理的大前提下,要具有是、像、好三点要求:(1)所谓“是”,就学校管理制度本体属性来说是管理制度,而不是别的。无论是就管理制度整体还是个体的特性来说,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组织内的“法规”,在其核心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应该有圆有方,有条有块,有棱有角,有直有度。(2)所谓“像”,就学校管理制度编著体例来说,作为规章,结构严谨,条款分明;作为条例,条目简明,条理性强;作为实施方案,操作图样清晰;作为纪律,严明有条。(3)所谓“好”,主要指语言风格文字而言。在语言风格上,要与管理制度本体具有一致性、审美性。语言文字要规范,简明扼要,不枝不蔓。
 
稳定性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属学校组织内的“立法”,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慎重而严肃的大事。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也才能彰显出特有的学校管理文化,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应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发挥效应,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它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立后便废,使人无所适从。特别是奖惩、校规校纪、总务后勤等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些规章制度不但应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还可作为评价的尺度,考核的标准,渗透出一定的学校管理文化色彩。
 
创新性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创新,事物发展才有活力。管理制度相对稳定并不是绝对不变,没有不变的万古教条。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发生变化,管理制度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措施保证。实施创新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这需要从学校管理制度变革人手。制度创新是基础,是事物发展的生长点。不进行教育制度创新,不创新适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教育管理模式,推进教育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