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资格鉴定的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机电专业维修电工考证为例(2)
2.3 建立能力、课程及证书之间的对应关系
专业能力模块的确定,同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样,以专业调研为基础,是专业建设的第二步,是专业建设方案关键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关键的一步是,如何将专业能力的培养融人到教学过程,特别是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教学过程。同时,为保证教学效果的连续性基础性,要建立必须的考核机制。避免出现不同教师形成的教学效果偏差(如认识不同造成教学效果偏差、甚至责任心的问题出现教学效果偏差),以统一的考核方式为最佳。这就不得不让人想到职业资格考核,即它的权威性、社会认同感。故必须建立能力、课程及证书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导教师的教学。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建立对应关系。(见图2)
可以肯定,扎实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考核要求,完成课程的教学,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这样的学生顺利完成高职专业能力培养,顺利找到不错的工作。
2.4 以“维修电工”中级考证为例,机电专业能力培养的实现过程
(1)“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内容分析。(见图3)
研读上表内容,结合专业顶层设计的能力培养要求,可以出现:①职业资格鉴定与专业能力培养一样,需要一个过程;②鉴定内容,与专业能力培养一样,存在逻辑性要求,不能一蹴而就;③需要将鉴定内容分解到课程教学各任务中去,引导教师教学重点与核心内容及对学生的过程考核;④指导实训室建设及设备型号的确定。
(2)分解“维修电工”鉴定项目,融入到不同课程教学中。如图4所示,各鉴定项目,分解到至少三门课程中去。
(3)参与“维修电工”考证台的设计、安装及维修,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我院机电专业“维修电工”鉴定考核台,由教师与企业共同设计、生产完成。此实训培训台,经过1年来的使用,优越明显,特别是开放性方面,即培训过程中其中的3电源部分是最容易出问题,很快能完成维修,较教仪公司的设备效率提高很多。
3 结语
此方案的重点在于过程教学及效果的考核.有明确的能力指标,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均会在职业资格鉴定中体现出来。
笔者组织本教研室老师,经过近2年的实践,以“维修电工”职业资格的考核的推手,较好的完成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