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位置:管理首页 > 教育评价 >

产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

发布时间:2016-03-02 09:54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赵志群 何兴国 沈   我要收藏

——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测评案例
 

一、从投入导向到产出导向:质量监控的范式转变

进入新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空前发展,但是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我们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也没有把科学、系统的质量保障措施有效融合到职业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其结果是,管理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如资源分配)时没有扎实的质量数据基础,公众缺乏足够的有关职业教育质量的信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一整章篇幅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提出“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等要求。然而并不是一开展评估就一定能促进质量发展。评估对教育质量提高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估方案的科学性。教育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传统的教育质量保障措施多是“投入导向”的,即政府通过各种管理措施(如证书等)保证学校和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

国际上,20世纪末开始进行的PISA(OECD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和TIMMS(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的数学和科学成就比较项目)等大规模教育比较研究项目,引发了对教育质量和教育体系效率的激烈讨论。讨论取得的一个重要共识是:应加强产出控制,实现教育质量控制从“以投入控制为主”向“以产出控制为主”的范式转变。

“教育的产出”指学习的结果和成果,包括学习者的成绩、证书、能力发展水平和形成的价值观等。产出导向的教育评估,是按照既定标准对教育的结果和影响进行判定,对教育机构的组织、程序和系统运行质量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优化和质量控制。产出导向教育质量监控的基本方法是对教育系统的发展进行纵向研究和横向比较,监控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根据教育统计数据进行的评估:包括人口发展,相关教育培训资源,教育培训参与率,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劳动力市场等信息;(2)产出测量:按照职业资格要求对教育结果进行测量(实现“职业效度”而不仅仅是“课程效度”);(3)围绕教育机构的教学工作和教与学内容进行阶段性调查。这里的第(1)点属于宏观层面内容,通常采用数据分析方法,我国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第(2)和(3)点是中、微观层面的内容,一般通过与职业资格要求进行比较,检测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在此方面我们的经验还很缺乏。教育质量保障与企业生产质量保障有很大不同,除应参考经济管理中质量保障实践的丰富经验外,还要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在公共事业管理领域采用的评价技术和工具。

针对职业教育质量监控,目前国际上基本达成了以下共识:应通过外部评价加强产出质量控制;通过优劣势分析加强对职业院校发展的评价,促使院校建立明确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发展规划;提高职业教育机构管理人员的科学管理和领导能力;增强透明度,使每个员工都可以获得有关质量和工作绩效的信息;在职业院校中对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动态抽样调查,提升教师的能力。

质量保障是“系统性的持续评估”,PISA 和TIMSS 等为职业教育的投入、其使用过程和结果(产出)进行评价提供了很多启发,其经验不仅适合宏观教育体系层面和中观院校层面的质量评估,也适合微观层面的课程和教学评估。对职业教育产出的评估和在此基础上开展的质量控制,是我国当前教育评估的弱项。开展产出质量评估时需要特别考虑:哪些评估手段既能获得大量深入和有效的数据而不会引发过多的投入。在此有两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关于产出和投入的因果关系分析,二是评估工具的开发。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对职业能力的研究和测量,认为通过分析能力发展情况可以分析投入的结果。

迄今为止,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主要是通过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职业资格考试(鉴定)实现的,采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达不到大规模质量监控的信度和效度要求,无法藉此进行校际间和区域间的比较。由于相关技术支持不足,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的质量,更没有建立起对评价结果与人才培养模式间对应关系的解释模型。即使目前社会影响很大的技能大赛,在大规模推广时也遇到了经济成本以及评分者间信度和试题效度等技术问题。

PISA研究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开展科学的职业能力测评(包括职业能力测评模型、测评实施方案以及测评结果分析研究),科学诊断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承诺和职业认同感的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的课程与教学质量进行比较,可以获得人才培养质量的准确信息和重要参数,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体系设计和教育质量控制水平,为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能够迅速提醒决策者及时纠正任何不利趋势”(PISA 定义)的质量保障机制奠定方法论和技术基础。本文报告两个通过严谨的学生与教师职业能力测评进行职业教育“产出质量”控制的案例,以期对有关部门建立基于科学数据的质量保障体系提供理念和策略上的参考。

二、重庆市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与相关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实践

(一)概况

近年来,重庆市教委下大力气构建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促进职业教育实现从“有规模”到“有质量”的转移,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建立了“一年一学科一专业领域”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全方位诊断教育质量现状,引导教师、学校和家长、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质量观,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身心健康发展。根据重庆市教委《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通知》(渝教职成〔2012〕45号)要求,2014年6月,市教育评估院对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12级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情况进行了测评,在此基础上对职业能力成长特点以及能力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二)重庆中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测评情况

1. 测评理论模型

职业能力测评采用的COMET能力模型和测评模型,建立在行动导向、发展性任务、职业成长逻辑规律和工作过程知识等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基础上。这一模型可以对测评结果与学生能力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进行较好的解释,并藉此进行校际间和区域间的比较。该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即能力的要求维度、内容维度和行动维度(见图1)。由于COMET的理论基础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认同,大家很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能力测评方案,认为它提供了较为科学的对职业能力进行解释的框架。它不仅可以用来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和评价,而且能为教师教学设计提供直接的支持,并有较好的跨职业领域和跨文化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