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控(3)
对题项“企业实习岗位与我所学的专业对口”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χ2=23.157,P=0.003<0.05)存在显著关联,即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程度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对题项“工作任务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很复杂”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χ2=20.026,P=0.010<0.05)显著关联,即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对“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χ2=21.981,P=0.001<0.05)存在显著关联,即教师对学生认真负责程度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对题项“与企业培训教师(企业人员)合作”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χ2=14.858,P=0.021<0.05)存在显著关联,即校企教师的合作程度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统计数据表明,在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合作”问题选项中,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有效百分比分别达到41.8%、30.6%,总计达72.4%,说明学校教师与企业培训教师合作程度良好,尽管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对题项“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实训中有很好的协调”和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做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χ2=17.970,P=0.006<0.05)两者存在显著关联,即学校和企业实习实训中的合作与学生职业能力水平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统计数据表明,在题项“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实训中有很好的协调”的选项中,比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有效百分比分别达到52.0%、31.0%,总计达83.0%,说明学校和企业在实习实训中协调程度良好。
6. 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参评学生职业能力总体发展并不十分令人满意,但各校差异较大,其中9所学校50%的学生处于名义性能力水平,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从学生总体职业能力轮廓看,功能性能力优于过程性能力,设计能力最低。在8个一级指标中,直观性与展示性、功能性、使用价值导向和生产流程与工作过程导向相对较好,而在环保性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不同类型、性质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但这与我们原有的“想象”不完全相同。如一般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比重点学校差,郊区县学校学生也不比城区学校差,民办学校学生得分甚至高于公办学校。
分析发现,职业学校的教学难点与职业能力没有直接联系,即教学“难点”可能是普通文化课,或者是与实际工作联系较少的专业理论。这些“难点”有可能引发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从而影响学业和整个职业能力的发展。这需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教学组织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约2/3的参评学生满意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并对实习和校企合作给予积极评价,学习兴趣比入学时更高。随着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包括实习)的满意度也在提高。
学生对专业和学校的认同度较高。随着职业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专业(职业)认同感也在提高。数据分析发现,学生中考的语文、数学和外语成绩对职业能力发展水平没有直接联系,这完全支持了“多元智能论”的教育思想。
数据表明,企业实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当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企业的重要工作中时。岗位学习和实习期间的指导,与职业能力发展有直接联系。总的来说,企业对待实习学生态度不错,但很多企业还是将学生作为一般劳动力看待,这一方面表现在实习岗位对口率不高,另一方面表现在企业较少允许学生参与重要工作,更多还是让学生做一些简单工作。
(三)结论与后续工作
以上大量相关度很高的数据证明,可通过对职业能力这一“产出指标”的测评,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全面而科学的监控。职业能力测评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客观、深入了解课程和教学质量以及校企合作状况,实现学生之间、院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家之间的比较。测评收集的被试者的背景资料,能对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道德的基础)发展进行评价,这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专业知识考试的范畴,从而对职业学习结果的认识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此结果基础上,2014年10月,重庆市召开了质量监测结果发布会,向市教委领导和各处室负责人以及相关职业学校反馈了质量监测的主要发现和结论,引起了与会人员的高度重视,强化了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和质量保障的核心要求。大家普遍认为,质量监测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中职学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为中职学校加强内涵建设和质量保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会后,市教委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读质量监测报告,责令测评结果表现不好的中职学校认真反思、全面总结,制定教育质量保障方案和计划,落实整改措施,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市教委高度认识到中职教育质量监测的意义,正在起草并即将下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评估与监测的意见》,强化质量监测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质量监测的五年规划,旨在常态化、针对性地实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
很多职业学校还参照能力测评方案对现有技能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形成了强调“综合职业能力”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这对未来的职业教育高考方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三、职业教育教师职业能力测评
教师职业能力的高低,对职业教育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力度”的要求,各级政府、社会机构和职业院校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制定了很多相关措施并组织了大量教师培训项目,但这些政策措施和项目的实施效果如何,需要进行有实证数据基础的评价。我们与德国不莱梅大学合作进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状况开展了测评研究。
(一)研究基础
职业能力是特定职业领域的认知心理特征和发展潜力,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师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下文简称“教师职业能力”)。本研究的教师包括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课题组在KOMET职业能力模型和测评方案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由三个维度构成的教师职业能力模型和相关测评方案,其9个一级指标如图6所示。
课题组设计了机械制造、汽车机械维修和电气技术三个专业的测试题目。